莫開偉
預期收益率不是最終收益率,不要對理財產品的收益預期過高;銀行員工的口頭宣傳不代表合同內容,要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
在股市走弱、央行降準降息雙重影響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已成大概率事件。據理財專家分析,年底前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有可能跌破4.5%。
銀行理財產品以其安全性高、方便快捷、收益穩定等投資特點,迎合了廣大民眾投資需求,近十多年來迅猛發展。據銀監會資料,截至2014年底,全國商業銀行發行理財產品近8萬款,累計發行規模約100萬億元,余額約13萬億元。它不僅為普通民眾帶來了巨額財富增值效應,也有效緩解了商業銀行資金緊缺壓力。
但目前理財產品收益下降,是否意味著民眾可將資金全部從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撤走?筆者認為,民眾不僅不能放棄銀行理財產品,相反更應堅定對銀行理財產品投資信心。因為,目前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跌,是受降準降息寬松貨幣政策導致市場流動性充裕及銀行資產端收益率下降等的連鎖反映,但這種局面是暫時的。隨著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基本經濟面夯實及存款利率全面市場化,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一定會提高。同時,銀行理財產品相對股市、P2P平臺及其他民間借貸活動等投資,盡管收益相對較低,但有銀行強大信用作為后盾,是目前最安全、最放心的投資品種,民眾應保持良好投資心態,抑制住內心高利投資沖動。
盡管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風險小,但并不是說民眾購買理財產品不需講究策略,相反,為提高理財產品投資收益,更應認真研究投資策略。
首先,把握好理財產品投資風險。在林林總總的理財產品面前,克服不假思索、盲目跟風傾向,將風險防范放在第一位。一要向專業人士或投資機構咨詢,詳細了解產品信息,看清楚相關合同,分辨好“保本浮動收益類”和“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盡最大可能多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切忌稀里糊涂就被銀行理財經理吹噓的高收益率所誘導。二要掌握好理財產品在利率變動、企業信用等方面存在的風險,評估自身承擔風險能力和資金實力,如家庭經濟的狀況、收入構成、理財目標及風險偏好等,再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如果風險承受能力高,可多選擇流動性強的短期理財產品,等待權益類市場出現機會時能及時進入;如果風險承受能力低,可選擇流動性不強、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
其次,做好理財產品投資組合,提高投資比較效益。即做到在一家銀行不同理財產品、不同銀行之間理財產品的選擇上最優化組合,提高理財產品整體投資收益。不要僅僅局限在一家銀行一個產品,要多進行比較,現在很多網站都有各家銀行理財產品的比較展示,選擇收益高且又穩定的銀行理財產品。一要做到貨比三家,一些銀行會通過減少理財期限或提高理財收益來吸引投資者,當原本購買理財產品收益下降時,可考慮轉買另一家銀行理財產品,爭取獲得最大理財收益,二要抓住節假日機遇,節假日銀行往往會推出理財產品,期限更短、收益更高;季末各家銀行短期產品收益率會急劇飆升,比平日產品要高;碰到上述兩個時期,可多購買短期理財產品。
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要做到“四看”:一看產品的預期收益和風險狀況。謹記預期收益率不是最終收益率,不要對理財產品的收益預期過高;銀行的口頭宣傳不代表合同內容,要認真閱讀產品說明書;二看產品結構和贖回條件。投資者需要了解產品的掛鉤標的;對于那些自己不熟悉、沒把握的掛鉤標的的理財產品,需要謹慎對待。有的理財產品不允許提前贖回;有的理財產品雖然能夠提前贖回,但只能在特定時間贖回,且需要支付贖回費用;有的理財產品有保本條款,但其前提是產品必須到期,投資者提前贖回就有可能虧損本金。三看產品期限。銀行理財產品的期限有長有短,一些半年期或一年期的理財產品可能是在股市高位發行的,現在股指已經“腰斬”,這類理財產品如果出現虧損,要想在短期實現“翻本”,難度較大;有的理財產品期限較長,設計的結構又比較好,即使現在虧損,但今后兩三年內如果市場向好,這類理財產品完全有可能扭虧為盈。四看投資方向。銀行會把資金投向哪些方面,因為資金投入方向與理財產品收益率直接相關。另外,銀行并非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許多銀行理財產品特別是股票類理財產品實際上是由銀行聘請的投資顧問負責管理,投資顧問一般由基金公司、證券公司擔任,其投資研究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收益和風險控制能力,因此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應了解投資顧問的投資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