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
最近,一位90后新娘在微信朋友圈里吐槽:“公務員辦婚宴有了諸多規矩,不能請同事,同一系統的也不能請;辦婚宴要打報告,要向組織表明自己只請親戚。”90后新娘說的是在她籌辦婚禮時,身為公務員的父親的“遭遇”。
在中央“八項規定”頒布三年多后,官場吃喝之風得到遏止,就連領導干部的婚宴、壽宴等“私人聚會”也受到監督。當各種名目的請客吃飯消失不見后,官場必然會發生連鎖反應。
婚宴不能隨便辦
紅白喜事,一直是中紀委監督檢查的重點。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三年多來,全國已累計查處相關違規問題十多萬起。從查處的問題類型看,違規配備使用公務用車問題最突出,其次便是大辦婚宴喪事。
“我們部里并沒有規定婚宴要怎么請。”國務院某部委一位處長說,單位里同事之間走得近的會隨禮,“多數情況下,結婚的人只是給大家發點糖”。
與中央相比,地方公務員之間除了工作關系,極有可能疊加同鄉、同學或其他私人關系。對擔任領導職務的公務員婚宴請客,地方紀委往往制訂更加嚴格的規定。前文提到的90后新娘父親,本身就是當地紀檢系統干部,在涉及執紀部門自己人的行為監督時,要求自然更加苛刻。
“結婚不是說不能請,但是絕對不敢隨份子。”浙江公務員王淼告訴記者,“原來的做法是,要是單位某個人結婚,大家統一每人隨禮200塊錢,但現在這個都不敢給了。”
因為地方紀委對于婚宴監督極嚴,地方公務員并不敢在婚宴規模上越雷池一步,但也有變通的招數。某省一機關科長透露:“我們會在婚禮前分批請客,很多人都偷偷這么做。”
這種“分批請客”現象并不是個例。2015年12月2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就披露了湖南一起婚宴前辦“預備餐”的案例:
2015年5月,湖南長沙岳麓區坪塘中心學校黨總支書記肖國強要給兒子操辦婚禮。事前,他在岳麓區教育局紀委進行書面申報,說婚宴時間定在5月2日,規模為30桌。5月1日,肖國強在該區某酒店安排了44桌“預備餐”。5月2日,肖又在該酒店為兒子舉辦正式婚宴,共29桌。
兩天后,岳麓區紀委接到群眾舉報,當即責令區教育局紀委迅速調查核實情況。湖南省紀委在通報中稱:肖國強分批次為兒子操辦婚宴,共計設酒席73桌,桌數嚴重超標,給予肖國強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免去其黨總支書記職務,并責令其退還違規收取的禮金。
從目前反腐敗形勢看,黨員干部舉辦婚宴尚在有條件允許范圍之內,但其他形式的私人宴請則被嚴格限制。一位機關干部說:“升學、孩子滿月、父母壽辰、喬遷這四樣有明文規定,一概不允許請客了。”
不吃飯,好辦事
從某種程度上說,在以前的中國官場,出席各種飯局是許多領導干部的基本生活方式之一。如果一個干部沒有人請他吃飯,不僅是缺乏官場資源的表現,也是十分沒有面子的事。
然而,官場上的“飯局文化”在近三年來正發生變化。2015年12月4日,中央紀委駐國家鐵路局紀檢組副組長、監察局局長習驊在媒體上發表文章《“八項規定”三年:司長生活有何改變》稱:“今天,新一屆黨中央出臺‘八項規定正好三年。我的同學、中央機關的一位司長在朋友圈里寫道:感謝中央,那些無聊的日子終于結束了!她的感慨引發大家紛紛點贊。”
以前,官場里的請客吃飯,并非是為了提高辦事效率,更多像是官員們之間的人情往來。如今,官場飯局不再,辦事效率比以前高,王淼對此就深有體會。
王淼進入政府部門工作已超過十年,在以前,各部門之間互相請客吃飯很正常,特別是年底。“因為年底要考核,市委考核辦會聯合三四十個部門的人一起下基層考核,哪個部門考核壓力大,就請對口的考核辦成員吃飯。”王淼說,“現在不再組團到基層,只要你把自己一年做過的事報上來就行。”
官場不再請客吃飯后,更重要的影響在于日常部門不再無故“刁難”對方。王淼就感覺,現在辦公事比以前順暢,各個部門互相給面子。
公款吃喝沒有了,
“正事”有錢花了
習驊說,中央“八項規定”對官場“飯局文化”的影響,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八項規定”出臺之初,如果有人打來電話組織飯局,公務人員一般都語氣輕松地回答說:“過一陣子再說吧。”第二階段是動真格階段,中央決心逐漸顯露,從嚴治黨上緊發條,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天天發布相關消息,點名道姓、公開曝光。第三階段是向縱深發展階段,如果再有人悄悄地發出邀請,很多人回答得都很干脆:“有事說事,吃飯就算了吧。”
當公款吃喝被越來越嚴格限制后,許多單位正常的支出報銷更順暢了。公務員李華宇在某省廳工作,以前想更換一下辦公用品非常困難,但他現在明顯感覺領導“大方”了。
“有一次,領導看我電腦很舊了,他就說,你老出差,沒有好電腦怎么行,快去挑一個。”李華宇馬上去電腦城換了一臺新電腦。
年底時,領導把李華宇所在處室的五個人叫過去,非常嚴肅地問:“你們給我好好想想,哪些地方還需要花錢呢?”
像李華宇單位領導一樣,許多黨政機構都遇到類似的狀況——公款沒浪費在吃喝上了,“錢多了還不知道怎樣花”。
(邱寶珊薦自《老年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