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馮娜
關于農村消費需求與動力研究
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馮娜
長久以來,因遠離城市,農村交通與基礎設施不夠全面完善,經濟水平落后于城市的經濟水平,農村居民消費需求發展相對遲緩。然而據調查顯示,中國目前的農村居民數量依舊占有接近一半的比例,這從側面反映出農村消費存在著巨大潛力。本文通過研究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現狀,探討如何更好更快地拉動農村消費需求。
農村 消費需求 動力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作為拉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大動力之一,消費的巨大貢獻功不可沒。但同時,農村居民的消費動力嚴重不足、消費結構失衡等問題也成為了制約我國經濟進一步增長的重要因素。改善農村的消費環境,對提升我國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化逐漸地向周邊地區擴散,而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比如道路建設,電力網站建設在很大程度上縮小了農村與城市的差距。所以我國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也是在逐年遞增,只是遞增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城市或者政策如何刺激消費需求。
1.1農民收入增加,消費層次提高
從改革開放到經濟騰飛的這些年,不可否認農民的收入在不斷的增加,從最開始以種植糧食為主到現在養殖家禽,種植大棚蔬菜、果樹、花卉、草藥等。從原來的手工作業到現代的半機械化勞動,原來的農業經濟收入完全依賴天氣,而現在的農村不僅僅依靠天氣,還更多地依靠知識、智慧與科技。比如國家倡導綠色健康有機食物,而綠色食物在市場內部種植需要的成本很高,所以就有農民根據市場以及政策的需求種植大棚蔬菜,另一些對于大棚了解比較少的居民也響應健康食物的號召依靠經驗發展養殖家禽的小型養殖場。這些順應時代發展并且深得農村居民喜愛的政策快速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因為收入的增加,農村居民的消費層次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從最開始的自給自足發展到后來開始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恩格爾系數大大降低,消費層次大大提高。
1.2農村消費觀念不斷增強
隨著經濟的發展,新的科學的消費觀念不斷的涌入農村,不斷地更新著農村的消費觀念。以往的農村消費觀念都是舍不得消費,將積蓄存入銀行積攢起來為以后子女婚嫁或個人養老所用,在生活必需品上消費得最多,如食物等,在價格上不斷追求低價,對于產品本身的質量有所忽視。農村的教育將新的科學的消費觀念傳播到農村人的后代,這些后代接受新思想的能力比較強,所以子女反作用于父母,讓農村居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原來舍不得消費,喜歡低價的生活必需品到現在既注重產品的價格,又注重產品的質量以及其他因素。除此之外。農村消費比較注重改善自身的居住條件,完善自己的交通工具,甚至還有很多農戶買了健康保險。隨著家電下鄉、農村保險普及等政策的不斷深入,很多農民家庭也在不斷購買除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一些家用電器,這些現狀都表明農村消費觀念不斷更新,走上了科學消費的道路。
1.3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在不斷提升
由于農村經濟收入的不斷增加,并且新思想以及科學的觀念革除了農村居民的很多陋習,加上教育開化等這些原因的共同作用,讓農村居民消費結構不斷提升。在滿足傳統消費的基礎上不斷地拓寬消費領域,農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較之于之前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內部結構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食品消費支出比重大幅度下降,即恩格爾系數大大降低,從滿足生存轉變為享受生活,追求精神上的滿足與自我價值的實現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文化教育娛樂用品方面人均支出在不斷增加。比如現在農村常見的每個人都有手機,并且WiFi的普及率在大幅度提高,這些都是農村消費結構升級的表現。
2.1相對收入較低,限制購買力
盡管這些年我國農村人均純收入處于高速增長的階段,但是與城鎮居民相比較而言,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而且農村居民收入不固定,對收入的預期和未來的支付能力缺乏安全感,帶來的現狀就是盡管收入比原來多了,但是還是比城鎮居民少,一旦物價上漲、子女入學等狀況發生,就會極大程度地限制農村居民的購買力。并且近年來的物價一直呈現上升趨勢,所以農村居民的收入金額增加但是實際購買力卻并沒有增加太多。
2.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消費環境較差
近年來,農村的道路、電網、水庫、通訊這些基礎設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整體的水平仍比較差,道路不能侵占農田,而且農村居民比較少,所以通常一條公路、一個電網覆蓋面積比較大,但是經常出現因為設備不夠好而斷電的情況,水庫也極大地受到天氣的影響,電視信號的覆蓋率也比較低。這些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村居民居住分散,信息不靈通,售后服務跟不上,從而導致近年來出現的電子商務等相關消費體驗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從而間接地抑制了農民的消費能力。
2.3消費安全狀況欠佳
因為農村居住分散,所以這個市場相對于城鎮而言發展比較緩慢但是成長空間巨大,很多小規模的個體經營者將眼光投放到農村市場,但是這些個體經營者分散度比較大,市場監管難以奏效,很多產品質量存在嚴重的安全或衛生隱患,農村居民對于一些商品真偽難辨,導致很多假冒偽劣產品進入農村市場,消費安全狀況不佳導致了農村居民在上當受騙后不愿意選擇新型的消費方式了。
2.4農村金融與生產性經營環境欠佳
當前我國的信貸政策傾向于“重城市、輕農村”“重生產、輕消費”,使農村居民的生產經營性活動較少能夠獲得金融部門的支持,農村生產性投入很大程度上還主要依靠自身儲蓄來解決,這就使農村生產性投入的來源更少,條件更加艱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民收入的增加速度與程度,也在無形中強化了農村居民的儲蓄傾向。
想要拉動農村居民消費,首先要明確拉動消費最主要的動力是收入的增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成為了拉動農村居民消費的主要動力。
3.1增加農民收入,夯實農村居民消費基礎
要想增加農民的收入,關鍵要從農村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入手。比如以種植為主的居民,關鍵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以及效益。所以這一方面需要政府改良新的品種,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扶持購買自動化機器,比如自動收割機、自動播種機等。這些手段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對于養殖業,在某種程度上鄉政府可以組織養殖知識經驗的傳播來幫助農村居民更好地了解這些知識,糾正養殖的盲區,更好地養殖健康的有機家禽。想要提高農村居民的收入還可以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比如種植茶葉,可以嘗試采茶,烘焙茶葉,包裝并銷售茶葉這種產業化的經營,對于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3.2鼓勵農民外出務工
農村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通常情況下勞動力都是有多余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需要改善非農就業的體制環境,大力發展縣城經濟,加大農村技能培訓工作上崗的力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尤其是現在很多初中畢業就不讀書的 居民,更應該針對加大技能培訓,以幫助居民更好地上崗工作。
3.3完善農村社會保險制度
農村的多數積蓄都掌握在年長的人手中,他們一方面需要用這一筆錢為自己的后代創造更好的條件,另一方面為自己晚年的病痛做好打算。想要促進農村的消費,在某種程度上需要完善農村的社會保險制度,尤其是對于中老年人,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他們大膽地消費,不再有養老之憂。
3.4完善基礎設施,建立良好的消費環境
完善農村的基礎設施,需要社會各界的不斷努力,一方面需要完善農村的交通與電力設備,另一方面完善供水條件以及提高通信覆蓋率。這些可以使農村居民盡管是在農村,但是消息靈通,真正地做到可以不出門卻知天下事。建立良好的消費環境,就需要完善農村市場的監管制度,農村市場比較分散,所以可以選擇一個比較集中的地區建立正規的農村市場,并且將農村市場納于監管之下,查處假冒偽劣產品,并且逐步完善農村市場的售后服務,盡可能地解決農村居民的消費異議。并且在規劃農村市場的時候,可以充分考慮農村居民的生活特點和經濟承受能力,可以以這個農村市場作為拉動農村居民消費的增長點。
3.5加強農村居民消費教育
加強農村居民消費教育、宣傳與引導,對于我國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也具有積極作用。一方面可以使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共享改革與發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消費也可以同時反過來促進生產的發展。加強農村居民消費教育與引導可以嘗試消費教育以中小學教育為基礎,以成人教育為重點,這樣教育的原因是因為中小學是未來消費群體的主力,具有巨大的成長性,而成人是現今消費的重點群體。在加強農村居民的消費教育與宣傳引導時,要將消費教育引導與保護農村居民消費權益工作結合在一起,只有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了保障,農村居民才會放心大膽地消費,消費教育的目的才算是最終達成。
消費教育要引導農村居民文明消費、理性消費,摒除傳統的消費陋習,減少封建落后庸俗的消費,比如現在常見的算命、算姻緣、算八字起名字等這些消費在某種程度上是封建落后思想的殘余,需要農村居民從思想上根除這些落后的消費觀念,接受更加科學的消費觀念,注重品質的消費觀念。
消費作為經濟學的核心內容之一,是經濟學家研究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也是政府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沒有消費就沒有生產”。因此,我們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在努力擴大消費和投資需求中,既要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又要注重建立消費需求長效機制。要增強居民的消費能力,首先要增強農村居民的消費能力。拉動農村消費需求的動力還有很多方式,一方面需要政府不斷更新基礎設施,幫助農村居民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接受新產品。另一方面需要農村市場在嚴格的市場監管下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為農村消費增長提供可靠的保障。
[1] 唐瓊.中國農村居民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4.
[2] 王波.中國擴大個人消費需求長效機制的研究[D].遼寧大學,2014.
[3] 師連枝.農村就業轉移是擴大消費需求的根本動力[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04).
[4] 林黃萍,鄭誅仙.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民消費觀問題研究綜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2(09).
F323
A
2096-0298(2016)08(c)-172-02
馮娜(1982-),女,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主要從事經濟管理、物流管理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