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油田公司物資管理部 范翠杰
國際貿易企業的初步認識
新疆油田公司物資管理部 范翠杰
本文分析了當前油價長期低位運行下的世界經濟形勢,以及“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給我國國際貿易企業帶來的發展機遇,其中,核心是建立適合企業的投融資模式,并進行風險分析及防控。最后對國際貿易企業一體化發展提出了相應建議。
國際 投融資 探索
2016年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依然存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外部環境不確定因素增多,我國油氣行業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這段時期,一是經濟分化期,二是油價低谷期,三是市場寒冬期,四是結構調整期。一些大型油公司紛紛壓減投資規模,以及推遲取消或采用融資模式運作一些大型項目,甚至有些項目已簽了合同,業主還要求降價。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互聯網經濟帶來的深刻影響,使企業生存發展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也面臨著新的機遇。
2.1 “一帶一路”推動了歐亞融合和海陸對接
大時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國家在國際視野下布局的“一帶一路”戰略,旨在打破原有的點狀、塊狀區域發展模式,從海陸至空間,從縱向到橫向,貫通我國東中西部和主要沿海港口城市,進而連接起亞太和歐洲兩大經濟圈,實現沿線國家和地區全方位、立體化、網絡狀的“大概念聯通”。這樣的“大概念聯通”,不僅會改變區域發展的現有格局,也會通過歐亞經濟的再整合重塑世界的政治經濟版圖。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近60個,大多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為21萬億美元,分別占全球的63%和29%。這些國家普遍處于經濟發展的上升期,具有開展互利合作的廣闊前景。在整個世界經濟需要新的驅動能力和發展活力時,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不僅出于發展的現實需要,也符合所有沿線國家和相關國家的戰略利益。
“一帶一路”的目標是:通過實施一批帶動性強并具有示范效應的重大合作項目,以點帶面,從線到片,與沿線國家共同打造新絲路上的聯通網絡,形成暢通無阻的貿易流、欣欣向榮的產業帶、人文薈萃的新景觀。“一帶一路”戰略所構建的新格局,富有彈性、張力和包容性,呈現出八面來風的開放態勢,有意愿的國家和經濟體都可以參與共建,聯袂走互惠互利的合作共贏之路。對國際貿易企業來說,也是一個“走出去”的最佳路徑。
2.2 “一帶一路”建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不僅有益于經濟的持續發展,也契合沿線國家的共同需求,為所有沿線國家的優勢互補、開放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隨著經濟的騰飛和國力的增強,我國已經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前行的一個重要引擎。
“一帶一路”沿線的大多國家尚處在工業化初期,不少國家的經濟高度依賴能源、礦產等資源型行業;而有能力向這些國家提供各種機械和交通運輸設備等資源,則處于產業鏈的相對高點。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將在沿線國家發展能源在外、資源在外、市場在外的“三頭在外”產業,進而帶動產品、設備和勞務輸出。這不僅會有效實現我國工業產能的向外投放,也會促進國外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這期間產生的各種機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產業創新帶來的機遇。產業創新涉及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移等帶來的紅利。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優質過剩產業將會轉移到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國內,由于市場供求變化,一些過剩的產業也許在其他國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國內,由于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產業、產品失去了價格競爭力,也許在其他國家較低的成本會使這些產業重現生機。在國內,由于產品出口到發達國家受限而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也許在其他國家就能繞開這些壁壘。此外,由于產業轉移引致的產業轉型升級更是機遇無限,比如技術改造、研發投入、品牌塑造等都會給企業帶來機遇。
(2)金融創新帶來的機遇。“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首先要有充足的資金流,而大量的資金需求必須通過金融創新來解決。
(3)區域創新帶來的機遇。“一帶一路”本質上是一個國際性區域經濟的范疇,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必將引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區域創新。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創造出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可以預見,步入2016年這一戰略將進入實施期,國際貿易企業應把握機遇,順勢而為。
3.1 從戰略增長的視角看“產貿融合”
目前,一些大型國際貿易公司正在加速產業一體化整合,在貿易業務領域動作頻頻,其戰略舉措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維度。
(1)從低利潤業務向高利潤業務轉變
參股或控股全球相對具有較高利潤的上游優質資產,成為貿易公司優化資產結構的普遍模式。
(2)從輕資產模式向重資產模式轉變
為保證原油等大宗商品精準、迅捷流通,大型國際貿易公司密集投資于貿易支撐性基礎設施。掌控從采購到分銷的全產業鏈,增強自身在不同市場的套利能力。為銜接重資產產業結構,大型國際貿易公司探索構建輻射狀“連帶增值服務”機制,使該類公司從傳統貿易商向“全球能源商品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
(3)從單一業務走向多元化業務
從全球經驗看,近年來處于主導地位的大型國際貿易公司,除了進軍上游業務進行縱向一體化外,還著眼于多元業務橫向一體化。具體表現在:產品經營范圍多元化;客戶資源多元化;全球不同地區業務多元化。這類公司瞄準了新興市場,強化全球資產足跡,完善戰略性貿易空間布局,提升業務反應速度,維護與開拓全球客戶資源網絡。
3.2 從價值創造的視角看“貿融融合”
大宗國際貿易是資金密集型產業。面對成本高昂且長期、龐大的資金需求,國際獨立貿易公司的另一戰略變革是高度重視金融工具的作用,實行經營實體資產與借力金融資本并重的“貿融融合”。利用資本市場降低融資成本、緩解周轉壓力,通過架構在貿易公司中的金融板塊,創造貿易公司新的價值增長值。
(1)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
洞悉全球金融市場,利用區域金融市場機會,不斷優化投融資的結構和規模,提升投融資的靈活性。在融資渠道方面,改變原先“低調”的自主發展模式,日漸走向公眾化,借力資本市場。除自身業務投資外,大型國際貿易公司還積極為第三方提供貿易金融服務和一體化金融解決方案。
(2)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管理風險
近期油價下跌,給油氣能源行業盈利能力下降,在不利的市場條件下,大型國際貿易公司應更加重視應用對沖策略,使經濟周期影響最小化。
(3)力求穩健的財務策略,獲取較好的信貸評級
傳統國際貿易公司具有“輕資產”特性,資金基礎相對較弱,難以獲得較高的信用評級,導致其在金融市場上難以獲得有力的資金支持。鑒于當前的經濟形勢,大型國際貿易公司應著力確保信貸評級,千方百計監控管理市場風險、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提高現金流和資本回報率,大幅削減公司債務,以此來提升國際評級機構對其財務狀況的認可,在信貸方面謀求更大、更靈活的騰挪空間。
3.3 從公司發展實踐看“規模制勝”趨勢明顯
除上述“產貿結合”、“貿融結合”兩大趨勢以外,規模制勝是第三種趨勢。大型國際貿易公司雖然近期不少業績指標有所下滑,但整體下降幅度不大。長期來看,公司規模與收入、利潤水平呈現較強的正相關。在經濟形勢不景氣的周期里,“大而不倒”的一體化貿易公司“跨周期”式的存在,將進一步壓縮中小型貿易公司的生存空間。
3.4 國際貿易公司推進一體化的發展路徑
從國內外貿易公司的橫向對比看,這些公司由貿易起家,逐步轉向生產領域,進而向上下游一體化的綜合生產貿易服務商轉型。追求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打造全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以現有貿易資源為依托,通過內生增長和外延擴張,著力向產業兩頭延伸,一頭是下游的終端銷售,一頭是中游的加工冶煉和上游的資源勘查、開發。這些公司謀求轉型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在競爭激烈、整體薄利的貿易領域,上游業雖然投資規模大。風險高,但利潤回報率也較高。二是上中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具有較強的協同效應、規模效應和抗風險能力,容易構筑成較高的“競爭壁壘”。僅從信用評級看,一體化產業布局意味著公司具有更強的綜合實力,有利于公司獲得更高的信貸評級,與傳統的“輕資產”貿易公司相比,擁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3.5 公司貿易和金融板塊角色分析
國際貿易公司一體化發展經驗,表明貿易與金融業務板塊,“產貿融”一體化進程中的協同效益問題。
(1) “產貿融”結合已成為國內外很多公司的共同做法
從公司發展貿易業務的情況看,國際一流公司銷售貿易板塊的能力都很強。在一些公司的產業結構中,油品貿易和銷售總量大于原油加工量,且原油加工量大于原油產量,這已成為常態。銷售貿易板塊在一體化公司中的作用至少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效益鏈協同。銷售貿易是產業鏈增值的重要環節,有助于實現上下游產品的價值最大化。在國際油價大跌的背景下,很多公司的年報顯示,銷售貿易業務較好地發揮了平衡油價風險的作用。第二效率鏈協同。通過打造強大的銷售貿易能力,借助靈活高效的貿易板塊“捕獲效率”,可以協助公司更有效地平衡市場波動,實現一流的運營效率。第三安全鏈協同。貿易板塊發揮資源地“蓄水調峰”的功能,通過貿易協同內、外部資源的關系,增強公司的資源控制能力,這是很多國家公司增強油氣供應能力的重要手段。
從公司發展金融業務的歷史看,由于石油的生產、銷售、貿易均能夠產生大量現金流,公司對金融業務存在剛性需求。金融板塊對企業平衡現金流、降低資金使用成本、價值增值具有重要作用。國內公司今年在發展金融業務上取得很大進展,一些公司的金融業務資質涵蓋了財務、保險、信托、融資租賃等板塊。隨著企業“以產代貿、以貿促產”的深入推進,貿易業務展現出占領市場快、地域跨度廣、現金流量大、變現能力強等特點,本身具有很強的金融屬性。
總體上看,以產業為基礎、以貿易為鏈條、以金融為紐帶,借助主業競爭實力形成的很高等級信用和對上下游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利用金融工具為企業生產和貿易業務提供金融服務,已成為國內外很多公司的共同做法。
(2)國內公司應進一步思考“產貿融”的協同增效問題
國內公司“由產而融”一體化過程中金融板塊的功能定位劃分為三類:一是策略投資性,僅作為企業業務的補充;二是服務支持型,為企業內部融資服務;三是獨立發展性,作為獨立產業進行布局。服務支持型金融的優勢是服務目標清晰,組織架構在企業內部降低了交易成本;問題是金融監管對其業務具有限制,與集團存在依賴關系。獨立發展型的金融公司可能擁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但可能過于脫離產業本身,增加經營風險。
結合國際經驗與國情,從國內公司金融板塊的資產、營收、利潤占整個企業集團的比例來看,企業“產融結合”做的不是過頭,而是還需要加強。企業推進“產融結合”,既需要明確產業和金融在企業發展中的定位和主輔關系,更需要持續探索創新“產融結合”的價值創造方式。尤其是當前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的背景下,油氣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大幅削減,需要持續提升金融和貿易等業務對公司的貢獻度。
[1] 盛毅,余海燕,岳朝敏.關于“一帶一路”戰略內涵、特性及戰略重點綜述[J].經濟體制改革,2015(01).
F74
A
2096-0298(2016)08(a)-0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