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東湖學院 經濟學院 周晨婷 王昊 彭雅雯
潛江市小龍蝦產業化發展與優勢探究
武漢東湖學院 經濟學院 周晨婷 王昊 彭雅雯
產業化發展能有效優化農業市場,小龍蝦產業作為潛江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它的產業化發展對潛江市經濟有著促進作用,為潛江市其他農業形成產業化有著帶動作用。本文通過分析潛江市小龍蝦產業化發展的現狀,研究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的發展優勢,并根據優勢提出進一步發展的幾點建議。
小龍蝦 產業化發展 優勢探究
潛江市以小龍蝦著名,“華山模式”將小龍蝦與養殖業、加工業、餐飲業緊緊地結合在一起,“農業保底,小龍蝦創收”的發展模式已被潛江千千萬萬的農戶所使用,使小龍蝦逐漸成為潛江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占到潛江GDP的40%。潛江市小龍蝦的產業發展,已經從探索階段、成長階段,發展到了創新階段,在未來極具發展潛力。
1.1 研究背景
小龍蝦(克氏原螯蝦)原產于美國,后作為養殖牛蛙飼料被日本引進,后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引進我國。二戰后,經過長時間的繁衍,小龍蝦的生活范圍從最初的江蘇省南京市及其周邊拓展到長江中下游各省市,并逐漸成為我國重要的漁業資源。
1.2 研究意義
小龍蝦的生長環境極為廣泛,可生長于江、河、湖泊、水庫、稻田、池塘之中,可以適應各種惡劣的生長環境,生長快,且受環境影響因素較小。因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味道鮮、易消化等特點,小龍蝦深得廣大消費者喜愛,導致市場對小龍蝦的需求日趨旺盛,現在小龍蝦已逐步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1 養殖環節
在養殖環節,潛江市堅持走“生態農業”路線。“蝦稻共生”、“蝦藕共生”、“蝦魚混養”等多種模式共存。2009年~2012年,湖北萊克水產公司作為潛江市兩大龍頭企業之一,建立了生態龍蝦育苗基地,年均蝦苗產值3億尾。2014年起,潛江市被劃入武漢“1+8”城市生活圈的邊緣,進一步擴寬了小龍蝦的銷售市場,養殖前景廣闊。
2.2 加工環節
小龍蝦因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目前潛江市小龍蝦主要為直接加工,制作成油燜大蝦等菜肴端上飯桌。小龍蝦適宜生長于25℃左右的水域中,溫度過高或過低就會打洞棲息于泥土中,因此潛江小龍蝦每年養殖增收時間為3月底到8月初,少數龍蝦企業采取“瞬間冷凍”技術將小龍蝦冷凍,供其他月份銷售。但瞬間冷凍工序要想保證小龍蝦的口感不變,難度大、成本高,目前還未在潛江市大量推廣采納。
2.3 出口市場環節
歐盟、北美是潛江市小龍蝦的主要銷往地,這些國家對蝦肉農藥含量、微生物含量等指標有著嚴格的控制。而近年來我國工業化發展迅速,水體污染較為嚴重,中小企業、農戶養殖加工的小龍蝦遠遠無法達到國際標準。因此在出口市場環節,還需加大力度保護環境來保證小龍蝦的各項指標合格。
2.4 科技創新環節
小龍蝦個大肉少,僅有占總重量18%的肉可供食用。無法食用的甲殼等廢棄物多達82%。在餐館、小吃店、燒烤攤產生的廢棄蝦殼,往往被焚燒或掩埋。如今,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以華山水產公司為首已經研制出“甲殼素”。甲殼素提取于廢棄蝦殼,經過多道加工、提純,可用于生物制藥和分離出氨基衍生產品。將廢棄蝦殼利用了起來,不僅保護了環境,還延長了小龍蝦的產業鏈。
3.1 產業規模優勢
湖北地處平原且湖泊、水域眾多,無疑為小龍蝦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截至2013年底,潛江市小龍蝦養殖面積已達25萬畝,為全國養殖面積之最。潛江市的龍頭企業——華山水產公司,擁有14000m2養殖面積,每年可加工4萬噸小龍蝦,專供英國瑪莎百貨。同時,華山水產公司將養殖業、加工業、餐飲業同步發展,將“小龍蝦”產品做成了“一條龍”服務。
3.2 生態化養殖配套技術
2013年以前,潛江市農民多單一手工種植水稻、小麥、油菜等作物,每畝年均收入僅700元;2013后,大量農戶在華山水產公司的補助下逐步采用機械化操作,且采用“蝦稻連作”養殖模式,在水稻收割后的稻田里投放蝦苗。食用稻桿長大的小龍蝦,蝦身干凈,成本低廉。每年3月~6月捕撈一季,6月~8月捕撈第二季,每年每畝田可產小龍蝦300斤,直接增加收入6000元。不僅提高了閑田的利用率,還增加了收益。如今,“蝦稻連作”已成為潛江市特有的生態化養殖技術。
3.3 品牌效應帶來的國內競爭力增強
“中國龍蝦望湖北,湖北龍蝦望潛江”,“潛江市”已經成為小龍蝦的代言詞。兩大龍頭企業——華山水產、萊克水產;三大連鎖餐飲——小李子、蝦皇、味道工廠;一條遠近皆知的“蝦街”;每年一度的“潛江龍蝦節”,無一不體現出小龍蝦在這座城市的地位。小龍蝦的產業集群,直接帶來了消費者對小龍蝦的品牌效應。“潛江小龍蝦”如今已經成為一塊“金字招牌”,與北京烤鴨、上海小籠包、武漢熱干面一樣,成為了南來北往游客一定會品嘗的一道美食。
3.4 政府扶持力度大
小龍蝦能迅速成長為為潛江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和潛江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有很大聯系。2010年至今,潛江市人民政府已經投入了1000萬用于小龍蝦養殖戶的精準扶貧;對潛江市的500畝地進行了科技化改造;對于在小龍蝦生態養殖、加工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中小企業,每家補助300~400萬元。政府的大力扶持,使得潛江的小龍蝦產業前景更加明朗。
4.1 推進“保鮮”技術的發展
傳統的冷藏技術最多只能使小龍蝦保質5天,而“瞬間冷凍蛋白分子”技術可在短短17分鐘內使得小龍蝦的溫度下降至零下30°,保鮮時間增長至18個月。由于小龍蝦收獲受到季節性影響,推進“保鮮”技術的發展,使得更多加工廠商有條件、有技術對小龍蝦做冷凍處理,可使小龍蝦產業前景更加廣闊。
4.2 啟用O2O運營模式,擴大小龍蝦銷售渠道
在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利用互聯網給信息帶來的便捷化,大力推廣線上支付線下提貨模式,有助于擴大小龍蝦的銷售渠道。淘寶店鋪、京東商城、微電商服務平臺等,都可以使原本只能在潛江市自產自銷的小龍蝦銷往全國各地,獲得更多經濟利益。
4.3 小龍蝦產業鏈與小龍蝦產業經營整合
潛江市養殖小龍蝦的農戶眾多,但大多為自產自銷或通過層層中介渠道才能將生產的小龍蝦送往連鎖酒店和加工廠,期間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且耽誤了蝦的新鮮度。小龍蝦產業鏈應當同小龍蝦產業經營整合,酒店、工廠直接同農戶簽訂協議,省去中間費用,確保經濟效益。
4.4 推動潛江市小龍蝦走上國際產業價值鏈體系
目前潛江市小龍蝦“出口難”主要體現在很難供給出符合國際生態標準的小龍蝦。因此,要加大推動小龍蝦的生態化養殖,提升小龍蝦清理技術,使蝦殼、蝦肉的細菌含量、微生物含量值能符合國際標準;也要大力扶持“甲殼素”等供出口產品技術,延長小龍蝦產業鏈,積極構建國際產業價值鏈體系。
5.1 研究結論
潛江市以自己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自我創造的人文優勢逐漸發展,并迅速聞名全國,但是潛江小龍蝦產業集群化發展時間過短,許多方面還不成熟,還不能產生絕對優勢。龍蝦產業發展“頭重腳輕”,以萊克和華山為首的水產公司占行業比重太大,只有少量實力公司能杜絕資源浪費達到可持續發展,并且區域優勢并不明顯,所以想要保持潛江龍蝦產業化發展的絕對優勢,就必須解決現存問題。
5.2 發展前景展望
潛江小龍蝦產業逐漸成熟,并以良好的態勢發展,正在向“網絡化”、“技術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潛江系列龍蝦產品在國內國外都具有良好的口碑和競爭力。其建立的龍蝦職業技術學院培養出的龍蝦專用型人才應用于各個行業,全面推動了小龍蝦產業的發展,因此潛江小龍蝦之路將會越走越好。
[1] 劉姝蕾.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發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 許一平,胡正文,王正建.出口淡水小龍蝦產品加工工藝及質量控制[J].水產科技情報2009,36(4).
[3] 莫小玉.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動力機制研究——基于潛江小龍蝦產業集群的實證[D].華中農業大學,2015.
[4] 吳啟柏,宗昆.潛江市小龍蝦產業化發展制約因素與對策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9(1).
[5] 楊薇,朱忠貴.潛江市小龍蝦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業月刊,2013(5).
F206
A
2096-0298(2016)08(a)-132-02
周晨婷(1996-),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本科,武漢東湖學院2014級金融學專業學生,主要從事金融學方面的研究;
王昊(1995-),男,漢族,湖北孝感人,本科,武漢東湖學院2014級金融學專業學生,主要從事金融學方面的研究;
彭雅雯(1995-),女,漢族,湖北咸寧人,本科,武漢東湖學院經濟學院金融學專業2014級本科學生,主要從事金融學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