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四川天一學院 鐘雪美 曾國賢
基于“互聯網+”探討中國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戰略
民辦四川天一學院 鐘雪美 曾國賢
中國傳統制造業經歷了曾經的輝煌時代,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傳統的制造業發展遇到了瓶頸,中國傳統制造業的發展戰略一直備受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是堅持以往傳統的經營模式,還是順應社會的發展加入“互聯網+”大家庭,發展工業互聯網呢?本文基于人們對傳統制造業的關注,對傳統制造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探討了傳統制造業在“互聯網+”下的發展戰略,力求中國傳統制造業能更快地轉型為“智造業”。
“互聯網+” 傳統制造業 戰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現代社會對于互聯網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國家、企業、社會個體也離不開網絡?!盎ヂ摼W在實體經濟中的應用”這一課題也備受社會各界的專家學者專注。2015年3月,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馬化騰提交了《關于以“互聯網+”為驅動,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建議》的議案,隨后,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將“互聯網+”作為最近幾年國家的發展方向。經過一年的磨合,不少行業也順應社會的發展成功向“互聯網+”大軍轉型。中國傳統制造業也不例外,也需要適時的轉型。國家先后提出“互聯網+制造業”和《中國制造2025》。力求以推進傳統制造業向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滿足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培養有中國特色的制造業。
在2016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大數據、云計劃、物聯網廣泛應用,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制造業是我國當前的最大產業,無論從國民生活水平提高、經濟發展,還是國家安全的角度,都需要強大、獨立、自主的制造業。但是,談及國內制造業發展狀況,各產業普遍面臨市場龐大、缺少核心技術、產品低端、利潤少、人才缺乏等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缺少核心技術,產品低端
我國制造業的各類產業仍處于較高的分散狀態。目前很多企業的生產成本高,消耗卻沒有減少,在很多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與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國生產的產品很多都是貼牌生產,很多企業的產品設計、關鍵零部件都需要依賴先進的國家。出口的很多產品都不是我國的自主品牌。企業的利潤十分微弱,主要的利潤靠的是廉價的加工費用。隨著近兩年人工成本的上升,企業更是舉步維艱。
2.2 成本上升,人才缺乏
隨著傳統制造業城市的經濟發展、消費水平的提高,人員勞動力成本也在不斷地上升。加上現在很多能源、原材料等價格上漲,產品成本也隨之升高。與那些低成本產品的國家相比,中國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逐漸下降。
工業革命的發展從機械取代人力——自動取代手動到第三次工業革命讓制造業迎來了信息技術和自動化?,F在,落后的人力勞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制造業的需求,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開始應用自動化技術提升生產力。富士康總裁郭臺銘也曾經表示,在未來的5年~10年內富士康將出現首批完全自動化的工廠,數年內將簡單、重復性的工序用借助自動化技術來取代。隨著自動化工廠的建成,傳統制造業企業的員工將會被淘汰,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逐漸增多。傳統企業的員工也需要不斷地學習適應新的工作環境。
2.3 創新能力欠缺
很多傳統的制造業沒有自己的品牌,而是進行貼牌生產,根據客戶的要求生產或者加工產品。很多企業在最開始創建的目的就是通過為其他企業加工產品來獲得利潤,對產品的各方面都缺乏自主創新的意識。隨著企業的發展,這部分企業由于缺乏自主創新的意識,一方面沒能及時地轉變經營理念,另一方面因為缺少先進的技術支持而迫不得已只能從發達國家引進外來的新技術。使得企業的發展依賴外部,企業的創新能力也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的企業。
近幾年經濟轉型和互聯網的普及,很多企業都在努力向互聯網化轉型,作為中國三大產業之一的制造業也不例外。互聯網的發展和應用,對傳統制造業帶來很大的沖擊和影響,比如產品的銷售。作為“制造大國”的中國應該如何在“互聯網+”的時代將中國制造變成“中國智造”,讓企業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能一直堅持而不被取代已經成了很多傳統制造企業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3.1 營銷融合——互聯網+制造業
雖然互聯網的發展對中國傳統的制造業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但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機遇。傳統制造業企業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聯網這個很好的平臺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擴寬產品的銷售和流通渠道,更好地對客戶資源進行管理,從而推動我國傳統制造業的發展。
對于企業來說,可以根據企業的現狀和業務特點進行電子商務銷售,有效利用“互聯網+平臺”。在銷售服務環節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第一,線上和線上同步進行。線上銷售可以依靠于第三方平臺,自建B2C電子商務平臺,選擇建立行業性的電子商務平臺,嘗試跨境電商,通過自建跨境電商平臺將國內的電商模式復制到國外,或通過與海外電商平臺的合作來打通跨境營銷渠道。第二,會員制營銷模式。通過互聯網建立企業自己的會員系統,為會員提供更多的便捷,時刻關注會員的需求。并且可以通過對會員帶動潛在會員的模式來發展更多的會員。使得傳統銷售和互聯網銷售相結合,讓企業不斷的發展。
3.2 管理優化——互聯網管理,精簡企業結構
傳統制造業企業大部分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組織模式。這種管理模式使得企業的管理過于等級化、官僚化,嚴格的等級結構和規章制度使得整個企業的決策速度減慢,員工的執行力降低。員工與員工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減少,工作效率降低?,F代企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企業的要求也需要適應飛速的發展,這就需要企業的決策速度和員工的執行力提高。所以,企業可以在傳統的縱向溝通基礎上提供橫向溝通的機會,讓員工之間進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可以借助現代先進的管理軟件,如BMP(業務流程管理)對企業業務流程進行系統的管理,以及ERP(企業資源計劃)對企業的資源和計劃進行管理,降低在企業生產制造過程中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成本,提高企業運作的效率,對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進行管理。通過管理軟件的合理利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實現人、過程、系統和信息的集成,讓整個企業能夠有條不紊地運作,實現整體的管理。
3.3 發展合作——內外結合,共同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社會越來越透明化,對企業來說從產品材料的選擇、生產制作和銷售,已經十分透明。企業如果想要發展,就不能按照自己原來的老思路、老想法,要放下自己的習慣性思維,接受新的技術、新的人才,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斷尋求創新和合作,融合自身優點和同行業的發展趨勢,找到適合企業自己的發展之路;不斷地發展智能裝備與系統,提升工業產品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制造服務支撐體系。
制造業的轉型需要“互聯網+”的推動,企業的發展和進步同樣需要與“互聯網+”相結合。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我們應該以實現“互聯網+”為戰略目標,利用“互聯網+”的發展模式,推動傳統制造企業向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將制造業的轉型升級融入“互聯網+”的大潮,提升我國制造業整體水平,提高我國制造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1] 常杉.工業4.0:智能化工廠與生產[J].化工原理,2013(11).
[2] 胡遲.加快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J].經濟縱橫,2013(1).
[3] 李海艦,田躍新,李文杰.互聯網思維與傳統企業再造[J].中國工業經濟,2014(10).
[4] 陳菲.技術創新對傳統制造業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5 (12).
[5] 趙振.“互聯網+”跨界經營:創造性破壞性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15(10).
F205
A
2096-0298(2016)08(a)-1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