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為,楊亞柳
?
高校網絡協作教研模式與對策研究
鄭小為,楊亞柳
(宿州學院,安徽宿州 234000)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我國教育部所倡導的課程改革實施,在此背景下,網絡協作教研成為了當前教育一線教師進行教研活動的全新方式,然而網絡協作教研在其迅速發展和推廣的過程中也面臨了較多的問題。本文從網絡協作教研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對這些問題進行解決對策的探討。
網絡;協作教研;對策
通過調查發現,我國西部地區的教育程度和網絡教研的發展情況遠不及東部地區,在西部地區,只有半數的教師每周的上網時間在一個小時之上,而這些教師在上網傾向方面更多的是傾向于觀看新聞、查閱資料和進行娛樂項目,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十的教師會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教研,這也說明了教師在對網絡協作教研上并沒有充分的認識,同時也說明了網絡教研活動在功能和內容等方面仍然是差強人意,不能夠完全滿足廣大教師的實際需求。在對網絡教研進行平臺選擇的時候,多數教師對于省級的教研平臺更加偏愛,而市級或縣級的網絡平臺若是資源豐富且使用方便的話,也比較受到教師的喜愛,而一些縣由于資源匱乏,能夠供教師借鑒的資源較少,因此教師也很少使用縣級的網絡教研平臺。在對教師進行網絡資源與實際教學內容相關性的調查時,有將近半數的教師認為網絡教研平臺上的教育信息和資源過于繁雜,使得教師在對內容進行篩選時較為耗費時間,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工作效率。在對教師的教研形式進行調查過程中發現,將近一半的教師仍然喜歡傳統的集體備課方式,四分之一的教師更傾向于網絡學習和教研,也有一些教師主張對教學案例進行研究,這也體現了教師對于教研活動的需求是多樣化的,所以網絡協作教研的平臺也應當能夠滿足教師的多元化需求。在對參與網絡教研的程度進行調查時,發現一半的教師都更加習慣于傳統的教研活動,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教師會經常參加網絡上的教研。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西部地區的教師普遍都年齡較大且并不具備良好信息技術水平,側面也說明了網絡協作教研的平臺在應用技術方面也存在著門檻。在傾向性調查方面,多數教師都會選擇一線的教師或者是教學研究人員,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教師會選擇與行政人員進行溝通和交流,這也反映了大多數的教師都能夠意識到同伴互助在網絡教研中發揮的作用,但對專家的引領作用還認識不足[1]。
(1)網絡協作教研的問題:其一,基層實踐的網絡協作教研平臺還有待改進和完善,盡管省市級的網絡教研平臺在教學資源的下載和對教師進行遠程培訓的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區域教研和學校間的教研活動中,教師仍然缺少統一的交流工具和交流平臺。其二,協作教研的網絡平臺還需要再質量方面進行加強,網絡教研平臺應當是專業化、專門化的,主要的內容都應該圍繞著教材的教學方法、課改要求、教學的經驗等,其內容應當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能夠滿足當前的新教材和課程改革,不能只是做到大而全,但是卻不精細。在進行版塊設計時也要對其科學性進行提升,要迎合大眾的教師的所需要的功能和內容資源。其三,要對教師教研的網絡平臺進行組織和管理的加強和提高,相較于普通的網站,網絡教研的平臺不能只是依靠于管理員,不僅在技術上需要進行管理,更要在日常的運行當中維持平穩安全的運行,對網絡上的教學研討活動進行召集和主持。其四,要對平臺上的視頻服務進行加強,網絡教研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就是對視頻案例進行研究,因此要保證每個參與網絡教研的人員都能夠對課堂視頻進行流暢地觀看,也可以在其中添加網絡會議的功能,拉近教師間的距離,也方便參與教研人員之間的距離。其五,要提倡大學與中小學進行聯合教研,能夠形成較為有效優勢互補,促進理論和實踐的共同發展,同時還能夠使更多的專家也參與到網絡教研活動的當中,充分發揮在新課改中專家的引領作用。
(2)解決對策:區域性的網絡協作教研是系統性的工程,其在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將兩個問題進行解決,其一是建立校際的協作機制,其二是要建設相應的網絡協作教研平臺。區域性的網絡教研開展的前提和基礎就是校際協作機制,在實際的建設和操作過程中,可以參考以下三條建議進行:其一,縣區內的協作,縣區內的協作的主要依靠部分就是縣級教育部門的教研組所具備的行政功能,將轄區內的學校進行科學合理的區域劃分,在自愿結合的形式下進行適當的行政干預,進行區域性的聯合協作教研,為了對其有效性進提高,應當以4~7所學校作為試點,網絡教研的平臺管理中心就是城市學校,區教研室不僅要對各學校進行指導和督促,也要在經費和政策上給予一定的支持,鼓勵學校長期開展網絡協作教研的活動。其二,縣與縣間的協作,要充分將與合作縣和友好縣之間的良好關系充當利用,尤其是在教育業方面存在合作關系的縣區,更應當通過各自的行政部門進行關系的促進與加強,從而建立跨縣區的校際協作。其三,市級的協作,相較于跨縣區的協作,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跨區域協作,除了友好學校和有合作關系的學校,還有政府方面指定的幫扶對象,雖然市級協作教研擁有較高的起點,但是其在短期內擁有明顯的效果。
(3)遵循的原則:網絡平臺的建設是協作教研的根本和核心,在進行建設平臺的過程中,根據當前平臺中所存在的問題,在建設平臺時應當遵循以下幾條原則:其一,高效性,網絡協作教研最終的發展目標就是立體化和綜合化,區域性的協作網絡平臺不僅要具有較好的實用性,也應當具有齊全的功能,以便能夠在網絡上進行各種形式的教研活動,并且使用者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并不存在操作上的不便,也能夠使更多的教師參與網絡教研的活動。其二,高質量,網絡教研平臺的質量高低主要體現在平臺的整體框架、應用新技術的情況和選擇的內容資源上,內容不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必須做到精細。其三,高保障,在對平臺進行組織和管理的過程中,要對各級的管理人員進行細致的職能劃分,對活動的內容進行精心的安排,安排教育專家對教師進行定期的指導,這些都保障機制的內容,不僅在技術上進行保障,同時也保障了時間,除此之外還要對制度進行保障[2]。
網絡協作教研在當前仍然存在著不足之處,作為系統性的工程,在建設和維護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投入,堅持高質量、高保障和高效性,提高教師在網絡協作教研中的參與度,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1]楊在鵬.淺議網絡教研[J].新課程(中),2015(01).
[2]郭鐵萍.淺議網絡教研與教師專業發展[J].山西電教,2014(03).
Research on the mod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etwork cooperation in University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234000)
Along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Chines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dvocat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this context, network collaborative research become the current education teachers for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in a new way. However, network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process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is also facing the many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collaborative research analysis and on these issues were discussion on countermeasures.
Network;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untermeasure
(責任編輯:張時瑋)
O225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070
1672–7304(2016)06–0151–02
宿州學院教學研究項目“把‘企業搬進校園’——基于虛擬商業環境(VBSE)的經管類跨專業綜合實訓實踐教學探究”(項目編號:szxyjyxm201428)。
鄭小為(1989-),男,安徽淮北人,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