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霞
?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研究
張艷霞
(湖南城市學院,湖南益陽 413000)
高校可以利用其自身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發揮主渠道作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學術理論研究;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提升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
核心價值;大學生;思想道德
在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上,我們黨首次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命題。《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1]這是我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第一次正式而全面的闡釋,明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價值體系,它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等等方方面面,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的指導方針。
它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如同一面旗幟,它帶領全國人民團結奮進。
2.1 高校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所取得的成績
新時期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從整體上來說成功的:大部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符合社會的基本價值目標,并一定程度上的多樣化地趨勢。表現為:大部分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內容,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信心,相信中國革命與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是歷史的必然;認同并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絕大多數大學生能自覺踐行榮辱觀。[3]
2.2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分析,新階段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政治信仰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缺失、知行脫節普遍等方面。出現這一系列問題有多方面的原因,有西方思想理論學說的影響,有多元價值觀與社會主導價值觀疏離的原因,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存在的不足等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是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重視程度不夠,應付考試的現象十分突出。
二是忽視大學生身心特點及接受規律。大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活躍的思維、超前的想像,還有不穩定的心理特點和不成熟的社會能力。高校在制定有利于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方面缺少全面細致深入的調查,理論與現實有脫節,加之必要的心靈溝通的缺少,教育不能全面、深入進行。
三是家庭教育影響的負面作用。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還存在一些負面的作用,表現為:父母的對科學價值觀認知不足;教育的方式方法不當而導致學生的抵制心理;父母的言傳身教不到位等,這些都不利于學生科學價值觀的形成。
四是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導向。重學歷重文憑在當今的社會就業中還占主導地位,對思想道德水平要求不是很突出。有些用人單位選擇人才時較少從單位發展的前景和現狀需要等方面考慮,而更多考慮各項指標完成問題。有些單位在進人方面首先考慮的是近親關系。在我們的現實社會生活中,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以及極端個人主義等價值觀極大程度上影響大學生科學價值觀的形成。這樣,大學生在高校中慢慢培養起來的價值體系在受到市場經濟中上些負面因素的沖擊之后而受到破壞。
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用科學價值觀武裝頭腦,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一代從理想信念上、思想道德上、行為方式上明辨是非、受得起考驗,成為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真正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等學校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社會服務等艱巨的職責。探究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已刻不容緩。高校可憑借自身獨特的功能,多方面著手研究創新:
3.1 充分發揮大學課堂的作用
思想道德課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途徑之一,在肯定其主要途徑的基礎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育模式早已不適應新一代的大學生。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內容及教學設施引導學生。老師的循循善誘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并堅持不懈地探究科學理論知識,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3.2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學術理論研究
如何更有效地更廣泛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關鍵要探尋切實可行的關鍵點,傳播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也就是我們的教師是傳播效果的關鍵點。高校教師在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應當示范引領,應當成為道德品行的楷模榜樣,教師的價值觀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所以高校要重視和培養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學人才,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并鼓勵教師努力進修、學術專研。
大學的使命是探求真理、啟迪智慧、傳承文化、創造知識財富,大學的學術研究是最具世界性、開放性、普遍性的。所以要充分發揮高校自身功能,結合現代人們思想活動的特征,在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結構和實踐要求。
3.3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教育氛圍
大學校園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優美的校園環境、錯落有致的校園建筑、寬敞明亮的圖書館和教室、舒心的人文環境,這些帶給學生愉悅的精神享受和精神力量,增進對學校、對社會、對祖國的感情,學生在輕松自在、豐富多彩的環境中慢慢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4 提升大學生社會主義社會實踐能力
社會實踐是一個認識和適應社會的過程,是引導學生走出校門、接觸社會、了解國情、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良好的形式,是大學生投身革命、鍛煉才干的重要渠道,是提高思想覺悟、是更新觀念、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在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很多困難和挫折,要用冷靜的態度認真分析原因,進行正確的受挫歸因,挫折一方面給人帶來不愉快的心情,另一方面卻不斷地磨煉意志。只有以積極的心態審視自己的內心,接受科學的價值觀,才能夠真切體會到核心價值的內涵及精神實質。
[1]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單行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
[2]楊永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M]. 北京:紅旗出版社,2007:3-4
[3]李勝宏.關于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幾點思考[J]. 科技創新導報, 2009(13)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n Colleges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Universities can use their own unique advantages to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main channel;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academic research;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to create a good education environment; to enhance the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責任編輯:吳 芳)
G412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084
1672–7304(2016)06–0179–02
張艷霞(1969-),女,湖南桃江人,副研究員,研究方向:歷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