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華鋒
?
高校課余體育訓練教學改革與可持續發展
汪華鋒
(馬鞍山范高等專科學校,安徽馬鞍山 243041)
本文從體育運動訓練學的發展和創新探索出發,對高校課余體育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高校課余體育訓練可持續發展的舉措,希望為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的發展提供積極借鑒和建議。
高校;課余體育訓練;可持續發展
高校課余體育訓練作為高校體育課程的延伸部分,不僅克服了高校體育課堂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也使得學生進一步明確體育鍛煉的價值所在。課余體育訓練既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養和健康水平,也能夠加強對學生體育素養的鍛煉。因此,高校要積極創新課余體育訓練教學方法,促進課余體育訓練的可持續發展。
1.1 教學指導思想單一片面
高校傳統課余體育訓練教學僅僅將提高學生體育技能作為基本追求,將應試作為指導思想,而缺少對學生體育知識的普及,缺乏對學生體育競技精神的培養,造成學生的體育學習畸形發展,不利于深入貫徹新課標的要求。高校傳統課余體育訓練指導思想單一片面導致學生身體素質和精神狀態的發展并不同步,體育技能的掌握并不能代替體育意識的作用,因此,高校傳統課余體育訓練是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的,也是不符合新課標教學要求和教學內涵的。
1.2 訓練內容比較陳舊
高校傳統課余體育訓練過于注重學生對體育技能的掌握,要求學生不斷突破自身極限,超越自身的身體承受能力,不符合人體的發展規律的,也是不符合學生認知要求的,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學生競技狀態的打擊,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此外,高校傳統課余體育訓練中的體育規則較為陳舊,難以適應當今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與變遷,因此,陳舊的教學內容所帶來的教學效果也是微乎其微。
1.3 訓練過程枯燥無味
高校傳統課余體育訓練應將體育技能的訓練、體育知識的普及、體育精神的培養以及心理素質的提升相結合,從而實現體育發展的最終目的,而傳統的訓練過程枯燥無味,沒有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遏制了學生創造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僅僅作為命令的下達者對學生提出要求,而缺少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單一的教學組織形式極大地減弱了教學效果的發揮,學生在課余體育訓練過程中處于不利的被動地位,積極性十分低下,因此,訓練過程十分枯燥無味。
2.1 樹立先進體育訓練理念,激發學生體育精神
當前高校課余體育訓練工作開展的并不十分順利,根本原因是師生體育思想觀念的欠缺。學校應加快轉變其辦學理念和教學方針,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為基本方向,切實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教師在進行訓練方案的設計中,要盡量多加入新的教學元素,充分體現體育這門學科的教育、鍛煉作用。在前期的教學中,教師訓練目標主要集中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上,后期則要針對不同的發展特點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體育素養的訓練,激發學生體育意識,培養學生的運動精神,激發學生體育活力,弘揚體育精神。引導學生將個人的人生理想、學習規劃與體育訓練相結合,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課余體育訓練增加動力。
2.2 突破傳統體育訓練模式,將學生作為主體
新形勢下高校傳統課余體育訓練應該對師生角色進行準確定位,提高課余體育訓練效果、提升體育訓練質量。在課余體育訓練過程中,尤其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心態、合作意識、競爭意識、創新精神。此外,體育教師理應與學生之間建立和諧共進的教學關系,創造教學相長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科學的課余體育訓練習慣,為學生進行長遠的體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此外,應該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情感的交流和溝通,以此縮小訓練差距,提升訓練效果,這也是傳統課余體育訓練所不能及的。
2.3 走出室內課堂,擺脫古板訓練模式
對傳統高校課余體育訓練進行改革將進一步突出體育學科的實用性、靈活性及綜合性,提升質課余體育訓練量,對于培養大批的體育專業化人才及提高大學生體育素養具有獨特的作用。因此,新形勢下,高校課余體育訓練要著重提高體育訓練教師的綜合素質,加強對體育精神內涵的理解,體育訓練教師要擺脫傳統的課余體育訓練理念,將現代教學理念與課余體育訓練相融合;走出室內課堂不僅僅使學生感受到了體育的精神號召,還使得學生感悟到體育學科特有的人文魅力。體育作為一項基礎性的學科,廣泛存在于我國教學體系中,歷經長久的發展后,體育學科漸趨成熟,而在當今的社會背景下,體育學科的作用日益顯著,已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將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輸送大量的體育人才,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蓬勃。
2.4 構建信息化課堂,訓練方式漸趨多樣化
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的信息化發展是高校體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對于提升高校課余體育訓練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學校要加強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國家應逐漸加大課余體育訓練建設的資金及技術投入,形成高效運行的課余體育訓練管理系統,確保各項課余體育訓練管理工作順利進行;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引下,國家應該不斷加大對大學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豐富課余體育訓練方式,推動大學課余體育訓練的發展和進步,提升大學課余體育訓練質量。構建信息化課堂,教學方式漸趨多樣化也已經成為課余體育訓練發展的重要趨勢。教師不能僅僅憑借考試成績對學生的體育能力作出評斷,而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允許學生個性發展,鼓勵學生進行創造。
2.5 進行科學評價,提升課余體育訓練的效果
提高課余體育訓練有效性以及促進課余體育訓練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是改革體育訓練組織形式與評價方法。教師不能僅僅憑借考試成績對學生的體育能力作出評斷,而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引導學生發現自身的優勢,揚長避短,允許學生個性發展,鼓勵學生進行創造。以往的體育教學評價方法是片面的,不合理的,應建立健全完善的考核評價方法,考核指標盡可能全面,應以培養學生體育素養為宗旨,著重考核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及任務完成效果。
綜上所述,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的可持續發展要從教學模式的改進、基礎設施的投入以及教學方式的創新、評價方式的全面等方面展開,以此提升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的針對性以及有效性,從而促進高校課余體育訓練的可持續發展。
[1]杜暉.體育運動訓練學的發展與創新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4,32:202+204.
After school sports training teaching refo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 Ma'anshan Anhui 243041)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training theory exploration and innovatio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and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beneficial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training measures, hope to provide positiv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training and advi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fter school sports trai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責任編輯:張時瑋)
G811.5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100
1672–7304(2016)06–0212–02
汪華鋒(1981-),男,安徽池州人,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