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摘 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英語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變化,教師由過去課堂中心變成現如今的主導,而學生由以往的被動接受變成現如今的主體,教師、學生在英語教學中相輔相成、相互作用。
關鍵詞: 教師 學生 相互作用c
一、教師在教學環節中主導作用的體現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一種語言的學習是要通過聽、說、讀、寫實現的。
對于聽的教學,教師應當先把聽力中難點的詞在相應語境教授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進入聽力練習。這樣學生就不會因為太多的生單詞導致聽力困難,初始時可以讓學生回答一些簡單的聽力問題,以后逐漸增加難度,這樣才會使學生對聽力逐漸產生興趣。
說是最難的,剛開始說英語學生難開口,教師要多鼓勵、多表揚學生,為學生開口說創設語境,讓他們盡情地說,即使是錯了,也不能對他們進行挖苦、諷刺,而應該贊賞他們敢說的勇氣,讓他們在錯誤中糾正自我,不斷進步。教師要多豎自己的大拇指,這樣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說,他們說的能力才會越來越強。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除加強學生聽、說訓練之外,也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聽、說、讀、寫是有機的、互相聯系的統一體,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是教師英語教學的目的之一,還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手段,以及培養學生接受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直接閱讀英語書籍、報紙雜志,從中獲取必要的信息。
教師在教一篇閱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快速閱讀,回答問題,評議答案。然后教師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深入理解課文,回答難度較大的問題,找出課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讓學生自己指出課文中的語言難點及有用的詞組、短語或句型,老師講解,師生共同討論,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讀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輸入過程,學生讀得越多,所積累的語言學習知識面就越大,等到一定時間后,學生的語言學習就會完成由量變發生質變的過程。在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作用,如解讀、讀什么、讀后干什么這些問題,學生都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
寫是書面表達和傳遞信息的交際能力,寫的能力要在讀的基礎上進行培養和提高。寫的訓練能促進聽、說、讀三個方面能力的提高,在打基礎的階段,應當讓學生學會寫簡單的書信、便條、日記、通知、縮寫或改寫課文,看圖作文及命題作文等。因此,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應貫穿于教學中。
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呢?讓學生用課文所學的語言點進行造句練習,我要求學生寫準每一個句子,寫好每一個句子是寫好一篇短文的基礎。寫是一種輸出的過程,輸出的多少都會在這一個環節體現出來。剛開始寫,學生抓不住點,這時教師要不斷輔導學生,從標點符號到段落格式再到主題句,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教師悉心輔導。
教師在這幾方面的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告訴學生如何學、學什么,幫助學生理清英語學習中一個接一個的障礙,使學生樹立語言學習的信心,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主導地位的體現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的教應隨著學生的學習而改變,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就要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英語教學中,有三點是必須遵循的,即學生個體展示、Pairwork展示和小組合作展示,都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逐一完成。在學生個體展示時,教師只起一個引導作用,如單詞的讀音、拼讀、拼寫,都可以讓學生自主完成。Pairwork展示通常是在對話練習中展示,教師在教后只給學生一個指令性的語言,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小組合作展示,通常展示的是一個小組的學習活動,這個環節練習的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句型,有時是練學生動手寫作能力,如果學生都能在課堂上參與其中、盡情發揮,那么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會體現得淋漓盡致。整個課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要不停地動腦、動手、動嘴,參與其中,真正做課堂的主人。
三、教師和學生的相互作用
英語的課堂教學著重體現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師是在學生學的情況下引導的,而學生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的。英語教學活動,既是一種雙邊活動,又是一種相互促進活動,沒有教師的導,課堂教學就無法有序進行,教師就像一名舵手,指引著前進的方向,而學生就像一個個水手,只有齊心協力共同奮斗才能到達目的地。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在英語教學中他們缺一不可。
在英語教學的今天,國內的英語教學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已由過去單一的教學模式轉化為如今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英語教學不再是教師唱獨角戲單一的教,而是發展成現如今不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的學。我們必須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盡情展示自己,使英語課堂充滿活力,把教師的導同學生的學有機結合起來,使英語教學有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