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勇 賈世煜
又到了中國一年一度的兩會時間,代表委員們成了輿論場的絕對主角。他們說什么、怎么說,是民眾據以判斷他們是否稱職的觀察窗口,確實有些代表委員的發言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全國政協委員蔣洪建議,制度反腐應加強信息和官員財產公開,此外他還提出公民表達的權利必須要保障;全國人大代表韓德云提出,像呼格案這樣的歷史冤案應以平反為先;莫言建議取消小升初和中考;黃細花建議稅務部門制定具體辦法,減免生育二孩的家庭個人所得稅;全國政協委員朱征夫提出,讓犯罪嫌疑人在電視上認罪,容易導致“輿論審判”,不利于法院獨立審判,也不利于司法公正,建議慎重。
其中朱征夫,幾乎可以說是一夜成名。他的9個提案,基本都是在他所熟悉的法律范疇。比如:嚴格言詞證據的采信標準;降低非法證據排除的門檻;偵查機關不宜在案件判決前搞立功授獎;試行偵查訊問時律師在場;創造條件讓法官敢于依法作無罪判決;擴大取保候審的適用范圍等等。
議題上,以“電視認罪”為例,近兩年已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并且由于能上電視認罪的,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公眾人物。每一次隨著當事人在電視上露臉,都會引來巨大的社會爭議。也正因為此,在當前依法治國態勢前所未有得到重視的語境下,從法律角度來打量,顯得尤其重要,也很容易引起社會共鳴。觀點上,朱征夫并沒有太多的新意,因為《刑事訴訟法》早有明確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所有與此相違背、有“有罪推定”嫌疑的行為,無疑都要非常警惕。
“試行偵查訊問時律師在場”議案,因為最近的冤案平反,也引起國人較大反響。朱征夫認為:法治比較健全國家很少有刑訊逼供,因為律師不來他們就沒法兒審訊。但是我們國家沒有律師在場權。為了防止刑訊逼供、誘供、騙供,他建議在我國部分地區試行偵查訊問時律師在場。
關于“要創造條件讓法官敢于依法作無罪判決”議案,朱征夫認為我國法院作無罪判決的比例非常低。而我國《刑事訴訟法》中明確規定:“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這么低的無罪判決率,違背了司法工作的常理,同時也意味著可能許多依法應當判無罪的案件被判了有罪。
朱征夫的提案,折射出一位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的職業化履職、專業化參政的問題。兩會之要,在于論政。論政之要,在于識局。對于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而言,識局之要,則在于自身的職業化、專業化。而這,不僅僅和代表或委員的知識背景、調研深度、成長經驗有關,也和他所代表的階層利益有莫大關系。
現在特別荒唐的代表委員語錄不多見了,但搞不清市場和權力邊界的似乎仍有不少。比如,今年有政協委員“不建議大量的迪士尼樂園進來”,因為擔心這會導致“孩子從小就追求西方文化,長大了就會喜歡西方文化,對中國文化冷冰冰”。
且不說,孩子去迪士尼玩玩是不是就一定變得追求“西方文化”,也不說這個“西方文化”是不是就成了需要嚴防的洪水猛獸,只提一個問題——他的言說對象是誰?是呼吁企業不要投資迪士尼樂園,還是要國家禁止引入迪士尼?建什么樣的游樂園,原本是市場自由選擇的結果,如果連游樂園都要考慮“西方文化”因素,都要呼吁權力干預,那真是只能“閉關鎖國”了。
朱征夫式代表委員關注的議題確乎 “國家大事”,而且因應著急迫的現實問題,需要嚴肅的探討以形成共識,甚至進而修改完善相關法律制度。這樣的言說,才是兩會平臺的重要價值,也是代表委員最應呈現的履職狀態。
(文據《新京報》、鳳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