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陳雯婧
全球化時代下的管理溝通技巧探究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陳雯婧
文化多樣性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地域的差異會導致習慣、溝通、行為、思維等方面存在差異,因此這將會給企業管理和企業的管理者帶來一定的挑戰,管理者在經濟管理活動中要把握好建立在文化多樣性基礎上的管理溝通技巧,正視外來文化的沖擊,合理運用溝通技巧,彌補在國際化交流過程中文化差異帶來的缺陷。本文就生活習慣等三個方面的文化差異進行分析,從而闡明基于文化多樣性的管理溝通技巧構建的重要性。
文化多樣性 溝通技巧 經濟管理
科學技術的發達,經濟實現了全球化。由于地域的差異,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文化的不同可能會導致習慣、溝通、行為、思維等方面存在差異,文化的多樣性影響著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這將會給企業管理和企業的管理者帶來一定的挑戰。管理者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對文化多樣性的溝通技巧的構建,把握文化多樣性中管理溝通技巧,增強與國外優秀人才、優秀思想的合作,不僅能促進本企業內部企業氛圍的和諧和企業經營管理的發展,而且還能提升本國的對外形象,以及促進本國的經濟發展與對外合作。對于外來文化的多樣性,管理者在經濟管理活動中要把握好建立在文化多樣性的基礎上管理溝通技巧,正視外來文化的沖擊,合理運用溝通技巧,化解在國際化交流過程中文化差異帶來的缺陷,從而管理者能更好地對公司和公司成員進行科學系統的管理,促進公司業績,整體提升公司形象,增強公司的軟硬實力發展,在市場中占據強有力的市場份額,達到公司效益最大化。
眾所周知,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異。從小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同,接受的事物不同,語言不同,每日所見所聞也不同,因此生活習慣自然就不同。文化不僅僅體現的是一個人的修養,更體現了一個國家的修養,以小見大地反映著一個國家國民的修養。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發展,中外合作交流進一步增強,國家之間搭建起了溝通的橋梁,跨國企業之間有了越來越多的合作交流,不同文化之間產生了越來越多的碰撞,多種多樣的文化融合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企業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處理工作和做事風格肯定不同,他們的生活習慣存在差異,在同一個空間(公司)一起工作生活,自然會出現摩擦。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遵循的信仰也會不同,因此生活習慣會存在巨大的差異。如在一個以豬肉為主要食材的企業中,很有可能在該企業中有一些信仰伊斯蘭教的教徒,他們不吃豬肉;又如在國內,辦公室里的主要飲品為茶類飲品,但是來自西方國家的職員,他們的飲品主要為咖啡。我們每個人接受的教育不同,價值觀肯定不同,企業內部作為一個社會小團體,就同一國籍的人生活習慣還有所差異,更不用說跨越國家的了,那差異肯定是非常巨大的。
管理者作為企業的核心領導者,在管理企業、建設企業文化的過程中,要考慮到文化多樣性背景下生活習慣對企業管理帶來的影響,努力構建基于生活習慣這一種文化多樣性下管理溝通技巧。對管理者而言,首先就要對文化多樣性持有一種尊敬的態度。文化存在的差異并沒有對錯,也沒有貴賤高低之分,任何一種文化的存在都是值得尊敬的并且有它存在的價值。正是因為這些多樣性的文化,才構成了整個世界的多種多樣,才構成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才會產生文化與文化之間的交流碰撞,才會有各個國家之間的溝通合作,促進企業之間和國家之間的共同發展。
在企業內管理者首先要給企業內的員工灌輸一種對每一種文化都要崇敬的態度,形成一種良好的企業氛圍,這是第一步也是關鍵,良好的企業氛圍才能為后續的文化交流打下牢固的基礎。作為企業的管理者,面對企業內存在的多種文化,應該針對“文化多樣性”這個話題,定期在企業內部進行培訓,讓每個員工了解文化多樣性,尊重文化多樣性,并且明白文化多樣性的優點與不足。讓每個員工明白生活習慣多樣性是由于文化差異導致的,只有這樣,才能避免發生矛盾和沖突。在日常的生活中,如果不注意這些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上的小細節,看似很小的事情,也可能會引發很嚴重的后果。因為這涉及人的信仰問題,甚至是尊嚴問題。因此管理者要積極地引導構建基于生活習慣、行為方式不同下的管理溝通技巧。在出現問題之前,首先降低發生沖突的風險(就是對員工進行文化差異的培訓),在日常生活中員工要有意識的尊重對方的文化習俗,了解對方文化的禁忌,不能越過底線。若是在生活中已經發生了文化矛盾沖突,作為管理者要積極地引導、解決問題,盡早與雙方進行溝通,弄清問題的原由,在更嚴重的后果發生之前消除雙方的隔閡。
不同國籍、不同信仰的人生活習慣有所不同是很正常的事,管理者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對企業文化氛圍的構建和對文化多樣性下管理溝通技巧的構建,從而促進企業內部團結合作,促進企業提升自己的價值。
東西南北方,每一個省市或者同一個省市不同的地區語言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雖然我們說的都是漢語,但發音有的不同。可能我們講的是一個詞語,意思的表達上卻有較大差別。可想而知,若是不同的國籍,那溝通起來就會有更多的阻礙。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英語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國際語言,國際之間的貿易合作,跨國公司之間和跨國職員之間的交流都是靠英語來完成。雖然我們使用同一種語言,但是每個人的理解卻不一樣,自己國家的語言尚且還有天翻地覆的差別,我們作為外語使用者,又怎么能很好地理解在跨國交流中溝通的使用呢?正是由于這種差異,會給工作帶來很多不便,跨國職員不能很透徹地理解任務,而管理者的意思也不能正確無誤地傳遞下去。因此,兩者之間會產生溝通的隔閡,會導致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后果。如我們說話比較客氣委婉,說話時總是比較考慮聆聽者的情面。但西方國家的人卻不這樣,他們說話直接果斷不喜歡轉彎抹角。我們認為考慮了大家的感受,但他們可能會認為我們不真心,不坦誠。而他們有話直說,我們可能會覺得讓人難以接受。
由于這種溝通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管理者應該在企業管理中注意在職員溝通上進行培訓引導。首先要讓全體員工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樣性,了解溝通方式的差異所在,讓交流溝通的雙方知道語言的表達存在一定的差異,要盡可能理解這種差異,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聆聽者的身上來達到與之相反的目的。然后企業的管理者還可以針對不同的語言,對全體員工進行語言培訓,讓本國員工了解國外語言文化,讓國外員工了解本國語言文化,從而來達到縮小語言隔閡的間隙。同時在日常的交流溝通中,管理者可以鼓勵公司員工使用一些肢體語言等來促進相互之間的默契,促進信息無誤的傳遞。溝通方式在跨國合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有效的溝通,才能更好地傳達管理層的意思,才能更好地保證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良好的溝通不僅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能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管理者要注意在溝通方式多樣性下管理溝通技巧的構建,促進企業更快更強更好地發展,提升企業形象。
正如之前講到的一樣,中西文化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我們每個人從出身就不同,接受的周圍事物不同,所見所聆聽的也是不同的。家庭、學校、社會在我們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因為文化的巨大差異,我們受到的教育方式也會有所差異,因此我們的思維方式也會受到影響。筆者曾經看過一篇小文章,夜里幼兒只要一哭,大人就會起身給孩子喂奶,抱著搖來搖去哄幼兒睡覺。當自己的孩子跌倒,立馬去扶起來,嘴邊還責怪地不平坦,摔著了自己的乖乖。而國外則不然,即使是還未滿月的幼兒,在夜里哭時,并不會有大人去抱它,父母更不會起身去給孩子喂奶,就由著孩子哭,哭著哭著自然就不會哭了。當孩子在外玩耍跌倒時,父母更不會去扶著他們起來,而是告訴他:“Good boy! Stand up by yourself.”這就是中西方的差距,父母老師從小教導的所灌輸的就不同,因此中西方人在思維上有著很大的差異。我們國內初高中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學生的目的就是為了上大學而讀書考試,所學的就在書本上,整天都是題海戰術,在書中翱翔。而國外則不然,從小就注重對孩子興趣的培養,每天下課后不會有太多課本作業,取而代之的是實踐作業,比如幫父母打掃衛生等。雖然國外的教育在大學以前難度的確沒有國內的深,但大學就是一道分水嶺,國內的學生到了大學就松懈下來。反之放眼國外,他們的大學就開始做學問搞研究等,實則有收獲。思維方式有著巨大的不同,因此會在日常工作中帶來分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維,可能會對工作的進展帶來阻礙,甚至產生非常嚴重的后果。
因此作為企業的管理者,在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要特別注意避免此類矛盾。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別人的身上,更不可能要求其他人毫無保留地接受我們的思想。企業的管理者要注意培養大家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的工作態度,理解雙方在思維上產生的差異及原因,盡最大可能地通過雙方的溝通來化解矛盾,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于思維方式多樣性下管理溝通技巧的構建,企業管理者要充分重視,從而才能在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企業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給企業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文化多樣性是我們無法避免的問題,在文化多樣性下有效的溝通十分重要,因為溝通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文化是我們每個人不能決定的,也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尊重的,它對我們的生活習慣、行為方式、溝通方式和思維影響相當大,因此企業在跨文化合作時,會面臨各種文化多樣性的問題。文化是平等的,我們不能以自己的眼光和想法去要求別人怎么做,在企業中我們要做到相互尊重。通過溝通,通過掌握有效的溝通技巧,慢慢化解不同文化人群之間的隔閡。
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要把握住機遇,同時也要正視挑戰,并化解挑戰。跨國合作勢必會產生文化多樣性的現象,因此管理者在管理企業的過程中,務必要注意加強對文化多樣性的溝通技巧的構建,正確處理文化多樣性帶來的優勢與劣勢,才能讓企業在市場中擁有強而有力的競爭力,促進企業更強更快發展。在文化多樣性下有效的溝通十分重要,不但能促進人與人之間了解,更能增強相互之間默契,讓大家在工作中更加團結,從而讓企業更大更強,促進企業快速發展。
[1]徐二明.企業戰略管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
F272
A
2096-0298(2016)10(a)-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