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城市職業學院 徐永兵
基于職業標準的《外貿跟單操作》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①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 徐永兵
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以合格的國際貿易跟單員為培養目標之一,并為此開設了《外貿跟單操作》課程。《外貿跟單操作》課程組為實現培養目標,立足職業標準對課程標準進行了重構,構建了新型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教學實踐中,依然發現了“零距離”就業目標還無法實現、課證融合度低等問題。本文試圖以現代學徒制及以證代考來解決相關問題。
國際貿易跟單員 職業標準 教學設計
2014年5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后文簡稱《決定》),《決定》強調,職業教育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1]。職業標準反映著社會分工及產業發展的技術工藝需求,指引著職業人才的培養[2],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是職業教育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門話題,職業院校的教師也有著豐富的實踐,國務院《決定》的出臺是對這類研究和實踐的充分肯定。高職院校在培養外貿人才,特別是外貿跟單人才時,應該參照標準,結合區域實際,建設課程標準。
《外貿跟單操作》課程是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方向必修課程,3學分,45課時,其中實訓30課時。課程以培養合格的國際貿易跟單員為目標,課程的有效實施是國際貿易實務專業“三員定位”之中的國際貿易跟單員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保障。
為了較好實現專業培養目標,課程組深入分析標準文件,結合江蘇區域工作實際,努力構建科學的課程標準。
1.1國際貿易跟單員職業標準解析
《國際貿易業務的職業分類與資質管理(GB/T28158-2011)》中對國際貿易跟單員的職業標準做出了界定,包括工作任務、知識、能力三個方面。
工作任務主要包括:(T1)了解分管貿易合同的相關條款;(T2)協助業務主管選擇出口商品和供貨單位;(T3)根據合同要求,協調監督商品生產過程;(T4)履行訂購合同并安排發貨事宜。
知識要求:(K1)熟悉國際貿易業務流程;(K2)了解相關國際貿易規定和慣例;(K3)了解國際貿易單證相關標準;(K4)了解市場營銷知識;(K5)了解國際商務禮儀;(K6)了解相關國際貿易商品知識。
能力要求:(A1)能夠根據合同尋找相應商品的生產單位;(A2)能按合同規定與生產單位協調,掌握出口商品生產過程,控制出口商品的生產時間與質量;(A3)能根據貿易合同與單證跟蹤業務流程的相關環節,并按規定檢驗、接收貨物,尋找并綜合評估物流服務,辦理貨物托運及相關事宜;(A4)良好的洽商溝通能力;(A5)電子商務應用技能;(A6)基礎的商務外語應用能力。
上述的知識、能力結構反映了國際貿易跟單員的綜合素質,而完成這些知識、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一門課程能夠完成的任務,必須構建一個課程體系。
1.2基于國際貿易跟單員職業標準的培養任務分解
國家職業標準是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重要依據,課程組從培養國際貿易跟單員的培養目標出發,在專業內充分討論,依據專業培養方案,將國際貿易跟單員職業標準中規定的知識與能力劃分為核心能力(知識)與基礎能力(知識),不同的類別能力(知識)由不同的課程完成培養目標。
課程體系構建與課程標準制定應對接國家職業標準規定的知識、技能與素質要求。課題組通過對國際貿易跟單員職業標準的分析,可以得到兩個結論:一是國際貿易跟單員的職業能力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課程體系的協調配合;二是將《外貿跟單操作》課程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國際貿易跟單員的核心能力與核心知識,即上述的A1、A2、A3和K6。
1.3課程整體設計
明確了課程的設計思路,《外貿跟單操作》課程引入企業專家,對課程開展精心設計,首先開展整體設計,將課程內容分為出口跟單項目(課內項目)、進口跟單項目(課外項目)兩大學習項目,其中包含13項任務,并以出口跟單項目為基礎設計了考核項目。
為了保證項目任務的完成和培養目標的實現,防止項目任務空洞化,課題組精心挑選企業案例,依據工作過程,細分工作任務與業務活動,將出口跟單項目分為9個任務,進口跟單項目分為4個任務,構建了“項目—任務—業務”活動課程結構體系,并結合時間軸,合理編制項目任務實施進度表,保證項目任務的有效開展,通過業務活動的逐步推進,使國際貿易跟單員的培養目標得以實現。
課程組前期的工作,完成了《外貿跟單操作》課程的整體設計。如何保障整體設計得到有效實施,如何保障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效率,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有效資源,并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
2.1結合崗位特點,建立外貿跟單資源庫
外貿跟單工作是外貿領域的基層工作,也是與生產、運輸等領域直接接觸的工作。根據前期調研,這些領域即使是帶領學生去一線參觀都有一定的難度,更無法開展企業頂崗實習,通過企業實習培養外貿跟單職業能力,短期內無法實現。
為了提高學生對外貿跟單工作的相關認知度,提高實訓課堂訓練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實現課程培養目標,課程組深入跟單工作一線,采集相關資源,建立外貿跟單工作全流程高清視頻資源庫,專兼職教師合作建立跟單工作重點、難點微視頻庫,每年更新跟單案例集,及時更新項目任務單,建立完備的跟單全流程單據、文件范本。
2.2試點翻轉課堂,構建新型教學模式
外貿跟單工作操作性強,復合程度高,學生既要掌握外貿的相關知識與技能,還要掌握與生產的相關知識與技能,還必須具備協助完成報檢、運輸、報關等相關工作的能力,還需具有與生產企業及外貿客戶良好溝通的能力。
《外貿跟單操作》課程實施改革以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這也是課程組繼續努力的方向。
3.1課改以來取得的成果
3.1.1課堂專注度、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提高
《外貿跟單操作》課程實施各個以來,學生課內任務、課外任務完成的水平較高,翻轉課堂的實施取得了積極效果。課內過程化、動態化考核機制,將每一個單元的學習過程與考核的過程高度融合,使學生課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習效果大大提高。企業項目的引進、高仿真實訓軟件的引進、企業專家的現身說法,使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提高,使兩個課堂的有效性也獲得了極大的提高。
3.1.2崗位核心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外貿跟單操作》課程以培養國際貿易跟單員為崗位目標,而這一崗位的綜合度較高,通過實施課程改革,將崗位核心能力培養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課外課內兩個課堂,完整實施三個項目任務,崗位核心能力得到了有效培養。企業專家與用人單位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都給予了高度肯定。
3.1.3職業素養逐漸形成
課程教學考核實施過程中,教師發揮導向作用,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通過教學與考核的改革,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與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與團隊協作的意識,這些都是跟單員所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
“民以食為天”。一個國家的食品工業發展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該國社會生產、科學技術與百姓生活水平的高低。
3.2課改后依然存在的不足
3.2.1“零距離”就業目標還無法實現
經過企業專家的考核,總體教學效果得到了專家的肯定。但是課程雖經過兩輪改革,課程的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與職業素質得到了很好的培養,但“零距離”目標依然沒有能夠實現。主要差距存在于缺乏商品知識、不熟悉生產流程與生產工藝、溝通能力還需鍛煉等幾個方面。
3.2.2課證融合度較低
《外貿跟單操作》課程標準中已融入了國際貿易跟單員考試的考試標準,課程實施過程中,課程組向學生宣傳了相關考試項目,并在校內建立了考試點。但是學生在學習完本課程之后,參加跟單員考試的比例不高,總體證書獲取率較低,沒有能夠實現較好的“課證融合”。
3.3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與進一步改革的思路
3.3.1教師本身的職業能力與素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任課教師自身沒有太多的企業經歷,對國際貿易跟單員職業能力與素養,總體上仍停留在認知層面,還沒能完全轉變成自身的職業能力與素養,因此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影響了教學效果。
3.3.2外貿商品種類繁多,生產工藝千差萬別
課程項目中選擇了典型商品(紡織品)作為項目載體,項目任務實施后,學生能夠掌握作為跟單員應該具有的核心職業能力。但是學生畢業后就業的企業是千差萬別的,課程組無法在課程設計里融入所有的外貿商品知識及其生產工藝流程,造成學生就業后,仍然需要在企業開展短期學習彌補校內學習的不足。
3.3.3職業證書缺乏權威性,學生考證意愿不高
目前的跟單員證書考試,大多由行業協會發起,發證考核單位很多,競爭無序,缺乏權威性,相關證書在企業認可度不高,因此,學生的考證意愿不強烈。
3.4進一步改革的思路
3.4.1加強專兼職教師隊伍與實訓條件建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
強化校內教師的掛職鍛煉機制,培養教師的職業能力與素養,加大企業專家進課堂的支持力度,形成校內外教師的良性互動、互補機制。購進相關外貿跟單實訓軟件,提高校內實訓效果,強化校外實訓基地作用,提高課程培養的時效性。
與校外實訓基地加強合作,開展國際貿易跟單員崗位現代學徒制試點,建立課程實訓——頂崗實習——就業體系,為企業提早實現人才培養與人才儲備,努力實現跟單員崗位的“零距離”就業。
3.4.2實現課程考核與考證的對接
一方面建立以證代考制度,即獲得相關職業能力證書,該門課程即可合格或獲得更高等級的成績;另一方面,嘗試與相關考證機構深入合作,進一步改革課程考核機制,建立以課代考(證)制度,即課程合格即可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提高國際貿易跟單員職業資格證書獲得率。
[1]李曉陽.職業標準建設:發達國家的經驗與我國的路徑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7).
[2]張宏春.基于國家職業標準和企業需求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職教通訊,2013(30).
F740.4
A
2096-0298(2016)10(a)-177-02
①江蘇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資助項目(PPZY2015B1 95);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校級教改課題:基于國際貿易業務職業標準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與實踐(13-YB-3)。
徐永兵(1977-),男,江蘇南京人,管理學碩士,講師,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國際貿易教研室主任,主要從事貿易與投資、職業教育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