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芳
課堂進醫院實現學訓交替校院合一培育需求人才
——國家級示范校重點專業建設概述
高麗芳
(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內蒙古鄂爾多斯017000)
學訓交替;校院合一;專業建設
2012年,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被評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項目單位,其農村醫學專業是重點建設專業之一。根據市場對農村醫學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狀況,以及學生培養存在理論脫離實際、崗位勝任力較差問題,該專業利用示范校建設契機,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培養人才方面展開積極探索。筆者作為農村醫學專業建設負責人,就相關情況做如下概述。
1.1 專業人才需求現狀
據《中國鄉村醫生歷史回顧與發展現狀研究》報道,我國鄉村醫生需求量逐年增加。在這種形勢下,人才培養應主動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醫療衛生事業改革與現代職業教育發展需要。調研過程中,醫院普遍反映技能型、實用型人才比研究生更難得,學校培養的學生理論與實踐脫節,需要經過醫院再培訓才能上崗。醫院雖對農村醫學專業人才基礎理論要求相對較低,但對其操作技能要求較高,所以技能型、實用型人才更為緊缺。
1.2 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首先,專業認識不清,填報志愿時學生常把農村醫學和臨床醫學混為一談,入學后心理落差大,導致學習興趣缺乏。其次,學校采用傳統“2+1”教學模式,即“2年校內理論學習+1年校外生產實習”,導致學生前兩年在校學習期間對就業崗位、工作環境接觸較少,缺乏職業崗位認知。再次,課程設置方面,專業核心課程比例小,且重理論知識、輕實踐技能,與崗位能力培養關聯度不強,實踐教學內容滯后、與崗位技能需求不對接。最后,學校專業教師以應屆臨床醫學本科畢業生為主,雖然其專業理論知識扎實,但缺乏實踐技能,導致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
為培養技能型、實用型人才,達到校內專業理論知識學習與醫院實訓相結合、實踐教學與師資質量提升相結合、學習過程與職業崗位相結合、校園文化與醫院文化相結合的目的,必須為農村醫學專業建設創造實施條件并給予有利保障。
2.1 學校“四到位”
領導到位,由學校領導帶隊去醫院實地考察,與醫院深度交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方案;指導到位,組織成立校企專業建設、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共同研討、商定事項;師資到位,選拔專兼合一教師教授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選聘校外副高職稱以上兼職教師帶教;資金到位,學校支付學生校外實習路費,給予教師課時津貼。
2.2 醫院“兩保障”
學生醫院技能培養有保障,挑選優秀醫師教授學生崗位技能,建設與醫院環境一致的實訓基地;醫院管理制度有保障,醫院管理制度要明確,確保實施過程和諧流暢。
2.3 學院“一貫徹”
學校、醫院共同制訂見習實習計劃、管理及考核制度,認真貫徹執行。
3.1 第一階段:調研與尋求合作
3.1.1 開展醫院調研,明確崗位技能需求學校選擇當地及周邊多家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村衛生院等基層醫療單位,對其進行深入調研,明確崗位職業技能需求。
3.1.2 精選合作醫院,保證試點質量應選擇病源較多、科室設置齊全、在當地享有良好聲譽的醫院,為校企合作提供理想平臺。調研中,很多醫院均有合作辦學意愿及對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最終選擇與3所醫院合作,共建合作教學試點班兩個。所選醫院是我校農村醫學專業最早掛牌的教學醫院,與我校長期合作,具有豐富的帶教經驗。
3.2 第二階段:制訂人才培養方案
3.2.1 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學校與醫院針對人才培養意見、建議和期望,提出校院合一、學訓交替的“四段式”人才培養模式。第一學年,安排學生進入校內臨床模擬實訓室學習,培養基本職業能力,完成第一階段的學習;第二學年,在課間安排學生進入鄂爾多斯市衛生學校附屬醫院臨床科室進行臨崗見習,培養專業技術能力,完成第二階段的學習;第三學年,學生前8個月在選定的綜合醫院進行輪轉頂崗實習,后兩個月在基層衛生院進行頂崗實習,培養專業綜合能力,完成第三、四階段的學習。
3.2.2 重構課程體系學校與醫院針對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和良好崗位技能人才的目標,實現學生培養與醫院崗位技能需求的無縫對接,在校院合一、學訓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引導下形成“1+1+0.8+0.2”課程體系。即第一學年學生在校內實訓室完成專業基礎課程學習;第二學年由專兼合一教師教授專業核心課程,同時在附屬醫院實訓基地學習崗位技能,實現學訓交替;第三學年前8個月在旗(縣)醫院頂崗實習,由醫院兼職教師帶教,接觸大量常見病例,后兩個月在鄉村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習,與就業崗位零距離接觸,實現工學結合。針對醫院崗位對專業技能和職業綜合能力的需求,校企雙方共同設置第二、三學年課程和教學內容。
3.2.3 編寫校本教材要使學生具備滿足崗位需求的技能,其核心是課程教學內容對接崗位技能需求。校院雙方制訂符合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的專業課程標準,研發校本教材,充分體現任務引領、實踐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并編寫相應的實訓指導。
3.3 第三階段:組建試點班
學校與醫院簽訂合作培養協議,并籌建試點班。(1)邀請醫院到學校進行宣傳動員,介紹醫院文化、行業規范、工作崗位、工作環境、待遇和職稱晉升等情況。(2)學校、醫院、家長三方簽訂協議,組建院校合一試點班。
3.4 第四階段:實施合作教學
在醫院和基層醫療單位,秉持培養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理念開展素質教育,進行理實一體教學和崗位技能培訓,提高學生職業素質與職業能力。
3.4.1 校院文化融合,提升學生職業素養醫院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安排專職班主任管理學生生活,組織開展醫院文化宣傳主題班會、素養拓展、社團活動、體育活動等,潛移默化地使學生對醫院形成良好印象,提升學生職業素養。
3.4.2 校院合作教學,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學生在校附屬醫院由專兼合一教師教授理論知識,進行實訓及崗位技能培訓。整個學習過程處于真實的職業情境中,在學訓交替模式下進行校院合一培養,為勝任崗位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3.4.3 定向實習,提高學生崗位勝任力在頂崗實習階段,將學生安排在各旗(縣)醫院及鄉村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基層醫療單位,讓學生零距離接觸工作崗位。實習期間規定崗位職責和任務并進行考核評價,提高學生崗位勝任力。
3.5 第五階段:總結
通過召開校院雙方教師座談會、學生學習心得交流會、校院匯報總結會等,對培養模式、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學生管理、師資配備等進行總結與討論,找出不足,并對校院合作教學提出改進意見與建議。
在專業建設中實施學訓交替、工學結合,既能讓學生體驗醫院生活,感受工作環境,提升職業素養和實踐技能,又能讓學生得到醫院認可,增強職業競爭力。校院雙方教師共同探討課程設置,開發校本教材,教學內容參照崗位任務標準設置,實現教學內容—崗位任務—崗位能力培養無縫對接;專業建設的同時也帶動了師資建設,校內教師進醫院授課,基于對醫院崗位技能需求的真實感受,一方面加強了其對理論教學方向的認識,另一方面提升了專業技能教授能力;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參照醫院崗位工作環境建設臨床實訓教學中心,在仿真環境中按崗位技能需求培養學生,滿足醫院對人才的需求;重點專業建設也起到了帶動輻射作用,帶動我校其他專業改革,國內多家中職兄弟院校來我校參觀交流,對農村醫學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及教學改革給予好評。
通過教學試點班的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初見成效,培養了更符合醫院實際需求的專業人才。但在校企合作探索中,關于開展專業共建、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穩固校企合作關系、師資合作共享等方面均存在探討深度、廣度不足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G420
A
1671-1246(2016)19-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