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琴,陶肖云,劉桂芬
(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論醫學倫理學教學中的誠信教育
張 琴,陶肖云,劉桂芬*
(右江民族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教育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關鍵。作為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聯系最緊密、影響最深刻和最直接的交叉學科,醫學倫理學教學是醫學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必然要進行誠信教育。就醫學倫理學學科特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及教師自身探討醫學生的誠信教育。
誠信教育;醫學倫理學;思想道德建設
誠信是人類共同崇尚的優秀品德,是社會基本的倫理價值要求。隨著現代社會向前發展,誠信不再只停留在個人修行方面,而是已經上升到制度建設層面。現代社會對各行各業的誠信要求越來越高。對個人而言,誠信是立身之本。具體對醫生而言,誠信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關鍵。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涉及利益的矛盾沖突增多,誠信缺失現象時見報端,社會公信力下降,輿論環境惡化,甚至影響到了醫療環境,對醫務工作人員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沖擊,也對還在醫學院校學習的醫學生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情況,面對目前醫療領域出現的誠信危機問題,必須從“源頭”抓起,也就是需要加強在校醫學生的誠信教育,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和提高醫學生的誠信素質。筆者認為誠信教育是大事,必須全員行動。對于一線教師來說,應認識到誠信教育的重要性,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加強誠信教育,并將誠信教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以增強醫學生的職業道德責任感,喚醒醫學德性本質,實現醫學德性實踐。以下將具體討論醫學倫理學教學中的誠信教育。
自古以來,誠信就是醫務人員從醫的一條基本原則,醫學自誕生之日起就奉行“仁心仁術”,誠心對待患者。在我國古代的很多醫學論著中,都能找到諸多醫家對誠信的強調。晉代楊泉就指出:“夫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隋唐的孫思邈強調“大醫精誠”。在西方,自古希臘開始,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要求醫者發誓,一視同仁地平等對待患者,竭盡全力救治患者,不傷害患者等,如“不得將危害藥品給予他人、不得利用患者對自己的信任謀私利、保守患者秘密”等,這個影響深遠的經典文獻可以說是醫務人員最早的“誠信宣言”,至今仍被一些醫學院校作為新生入學誓言。
在《說文解字》中有這樣的解釋:“誠,信也”,“信,誠也”。誠信的本質是“誠實、守信”。對于醫務人員來說,就是要做到實事求是、真誠實在、言行一致。有學者認為,醫務人員職業誠信也叫“醫療誠信”,指醫療機構及醫務人員在防病治病、救死扶傷、預防接種、健康教育等醫療活動中要實事求是、誠實無欺、不欺詐隱瞞、不弄虛作假。
誠信是醫務人員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質,醫務人員的誠信教育應從啟蒙階段開始,即從在校學習階段開始。只要醫學生在學習階段能將職業誠信內化于心,形成個體誠信,培養誠信信念,對其今后的道德判斷和價值選擇將產生長期約束力。無論醫學生掌握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程度如何,只有在校期間堅定了誠信信念,堅持實事求是,走上工作崗位后才有可能給予患者應有的真誠和負責,誠實無欺,尊重患者,最終促進自身醫療水平的提高。但是,當前醫務人員失信現象時見報端,對社會造成惡劣的影響,因此,加強醫學生誠信教育非常有必要。
2.1 當前社會的醫療誠信現狀決定必須加強誠信教育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與此同時,個別行業的法律制度與行業規則卻還不夠完善,在經濟利益的誘導下,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刺激了各行業人員的神經,包括醫務人員。有人做過一個相關調查,問:“兩種藥的療效一樣,你開便宜的還是貴的?”很多醫務人員回答:“看患者的經濟情況。”實際上,在臨床診療過程中,無論是專業上還是倫理上,醫生都應遵循醫療最優化原則,爭取最佳療效和最低費用,即“少花錢看好病”。可見利益的驅動對醫療誠信產生了影響。而這些問題對于未來的醫務人員即醫學生來說,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醫學院校除了要探討在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中如何加強誠信教育的問題,還必須研究如何充分發揮教學主陣地的作用,在教學中加強誠信教育,形成誠信意識,提高誠信素質,這也是醫學院校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2.2 醫學院校的誠信教育現狀決定必須加強誠信教育
我國醫學院校所開設課程中,基礎醫學課和專業課占主要部分,另外還有一些公共通識課和素質拓展課程,多為人文社會科學類。以我校臨床醫學專業為例,開設了基礎醫學課程、臨床醫學專業課程和公共通識課。醫學生多認為,基礎醫學課程、臨床醫學專業課程對今后的工作和繼續深造學習更為重要,他們對這些課程更感興趣,上課時也更認真。但是,基礎醫學課程、臨床醫學專業課程重在對醫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養,對醫學生的誠信教育有限,甚至有不誠信的帶教教師把不誠信的觀念帶給了學生,導致了不良影響。可以說,專業過硬但品德低劣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如果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危害社會,其消極影響會更大。因此,誠信教育應當開始于醫務人員的啟蒙教育階段和學習階段,當職業道德內化為個體道德,醫務人員才會誠心誠意、盡心盡力對待患者,公眾的利益才會得到保護。
2.3 醫學生的誠信現狀決定必須加強誠信教育
當前,我國醫學生在職業誠信方面的認識和實踐主流是好的,大部分學生關于誠信的認識和理解是正確的,在實際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也能遵守誠信理念。但是,也存在我們不能忽視的一些問題。比如個別醫學生對待實習敷衍了事,編造各種借口逃避實習;個別醫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草率對待臨床工作,不遵守工作紀律,編造臨床數據,抄襲住院醫生的病史,甚至杜撰、編造病歷。可以想像,這樣僅有專業技能知識沒有誠信的醫學生成為醫生后,對患者乃至整個社會將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必須及早對醫學生進行誠信教育。
3.1 根據本學科特點,加強誠信教育
醫學倫理學作為人文學科與自然科學聯系最緊密、影響最深刻和最直接的交叉學科,旨在增強醫務人員職業道德責任感,喚醒醫學德性本質,實現醫學德性實踐。因此,醫學倫理學教學是醫學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適應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培養高層次、高水平、應用型的卓越醫學人才十分重要[1]。在現實中,醫療決策需要醫務人員除了專業技術還必須具備基本的倫理能力,具備醫學人文素質。醫學人才后天習得的素質可以分為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兩大類。其中人文素質核心和基礎是醫學倫理素質。后天習得的醫學倫理素質,從本質上說,應是在醫德實踐中養成的[2]。但是,到了現代社會,特別是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事必躬親、完全依靠自身感悟和體驗的醫德情感養成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社會需求,醫學倫理學成為現代醫學人才提高醫學倫理素質的必修課。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的醫學院校開始開設醫學倫理學課程。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有醫學院校開設醫學倫理學課程。1999年,國家將醫學倫理學作為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必考課程之一。同時,醫學倫理學培訓也被列入在崗醫務人員大學后教育的重點內容[3]。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講清楚本學科的背景、意義和要求很有必要,學生會更重視本門課程,誠信教育會更有成效。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本學科的特點和醫學生的特點,運用理論聯系實際、思辨與實證相結合、案例討論、情景模擬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倫理問題的敏感性以及解決倫理問題的能力,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滲透誠信教育,使誠信真正內化于心。
3.2 深化教學內容,加強誠信教育
前文已論及誠信教育的必要性,但目前已出版的醫學倫理學教材均沒有專門章節論述誠信教育,沒有專門針對誠信教育編制的案例或輔導讀本可以提供參考。這就要求一線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各類資源,搜集、挖掘并整理大量有關誠信方面的素材。縱觀古今中外,可以用于誠信教育的素材非常豐富,現歸類3個素材庫。
(1)素材庫一:關于誠信的傳統醫德思想。我國數千年的傳統文化中,孕育了豐富的醫德思想,其中誠信是我國傳統醫德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比如隋唐名醫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全面論述了醫者行為準則,是我國醫學史上最全面、最系統的醫學道德文獻。孫思邈在其《大醫精誠》篇中提出“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惜身命”,要求醫者應誠心實意對待患者,去除個人私利怨恨等,一視同仁地平等對待患者,竭盡全力救治患者;孫思邈還提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要求醫者不能隱瞞欺詐,應清廉正直;甚至直接要求醫者應誠信診療,精益求精:“省病診疾,至意深心,詳察形候,絲毫勿失,處判針藥,無得參差。”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不乏這樣的素材,教師要善于挖掘提取其中積極有益的成分。這些材料如同沙中珍寶,只要教師做個有心人,認真備課,積極搜集材料,總會淘到有用的教學資料[4]。
(2)素材庫二:關于誠信的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豐富的史料,教師極易從歷史人物和事件中找到誠信為醫的典范和不講誠信的教訓。而且我國醫學道德傳統悠久,在漫長的醫療活動中,不僅積累了豐富的醫療經驗,還建立和發展了比較完整的醫德規范,對促進醫德思想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我國,自古以來醫生雖然憑醫業養家糊口,但無不自詡擔負懸壺濟世的使命,許多誠心誠意對待患者的佳話廣為傳頌。比如東漢名醫華佗醫技高超,淡泊名利,一生三次棄官,堅持民間行醫;宋代范仲淹有“不為良相,愿為良醫”之說;北宋時期文學家蘇軾,在疫病流行期間,為照顧無家可歸的病人,創辦“安樂坊”[2]。諸如此類例子很多。從古人的道德思想中發掘誠信教育材料是一條便捷的途徑,也可以促進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融入醫學教育。
(3)素材庫三:有關誠信的現代社會生活案例。我們不僅要關注過去,更要關注當下與未來。當前,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生活如同萬花筒,多姿多彩,真善美中摻雜著假惡丑。各類媒體不時披露出種種醫療行業的丑行,如多開藥多開檢查、學術失范與科研造假、捏造檢查數據等。這些案例可以作為反面教材在醫學倫理學教學中結合相關理論講授時恰當地提出,但要注意最后做正面總結引導,以免產生相反效果,傳播了負能量。當然,我們看到更多的是醫務人員誠以待人、大公無私的典型例子,比如“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中總能看到白衣天使的身影;在日常的醫療工作中,本校醫學生接觸的臨床帶教教師絕大部分能誠懇認真地對待患者,這些更是我們應該整理的正面案例。正面的案例能夠增強醫學生固守職業道德的信心和決心,而剖析反面案例時,不應只是談及現象,而應重在揭示醫務人員造假產生的嚴重后果,強調醫生面臨的利益沖突及最終的遭遇,并創設情境提問學生,如果面臨同樣的價值判斷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在現實中應如何靈活運用相關理論原則,這樣才能使學生聯系自身實際情況思考并受到最直接的警示教育,從而培養學生的自我控制意識和是非識別能力,讓學生一開始就明確醫務人員守信和守法的重要性,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總之,在醫學倫理學教學中加強誠信教育少不了社會生活中真實、具體、生動的案例材料,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理論聯系實際,用案例分析法或角色扮演法啟發學生。
3.3 貫穿教學全過程,加強誠信教育
在醫學倫理學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把誠信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誠信教育要與醫學倫理學教學過程相融合,在講授基本理論、原則、規范的同時,結合課本內容及專業理論知識,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例如,在緒論這一章中,可以談及中國優秀傳統醫德中如何注重“誠”;講授醫學倫理學的背景時,可以用正反兩方面的例子談到誠信的重要性;又如,在“醫療活動中的人際關系道德”一章中,可以用具體的案例,請學生討論誠信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性;再如,講授“科研倫理”時,要強調實事求是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倫理要求,是醫務人員必須遵循的倫理底線。尊重事實和服從真理,對于從事醫學科研的工作人員來說非常重要,必須堅決抵制學術不端行為,還可以向學生介紹目前有哪些具體的抵制學術不端行為的對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甚至可以不拘泥于教材內容,在教學大綱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案例特別是學生身邊的例子解析,以彌補課本內容的不足,用生動具體的案例引發學生對醫療誠信的認同,形成誠信意識。
教師在醫學倫理學教學過程中,應要求學生在作業、實驗、考試、實習中都以誠信為本,做到作業不抄襲、實驗不編造、考試不作弊、實習不造假。課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與誠信相關的作業,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小組活動,還可以通過班級QQ群、微信群等新媒體定期或不定期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及時發現學生思想新動向,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及時給予提示,并提供足夠的幫助。此外,建議學工部門建立誠信檔案及評價體系,督促、監督和獎勵學生誠信。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應該長期不斷線的教育。通過多種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且及時糾正,促使學生樹立誠信理念,養成遵守職業道德的良好習慣[5]。
3.4 教師身先示范,加強誠信教育
教師是學生專業學習的引導者,更是誠信教育的引導者。教之誠信,生之榜樣。不誠信的教師,怎能培養出講誠信的學生?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首先自己要做到誠信,并善于運用榜樣的力量教育學生。教師的身教示范作用給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是無限且終生的。因此,教師要謹記教書育人一定要謹言慎行,寬以待人,嚴于律己,誠心實意對待學生,在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上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學生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自己要先做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教師要有一顆誠摯的愛國之心,還要敬業樂業,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待人親切友善。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將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教師的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業務能力、工作作風都要過硬。作為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教師必須做到既言傳又身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要先行。如果教師在言行舉止上都做不到誠信,又談何教育學生誠信?誠信,絕不能只是一句口號,需要師生共同努力。在醫學倫理學理論課和實踐課中,教師都要注意誠以待人,嚴以律己,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針對醫學生的特點,狠抓教學質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內課外都注意加強誠信教育,這樣誠信教育才不會流于形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達到預期的目標。
綜上所述,誠信是金,誠信為本。醫療行業的誠信,應從醫學生開始抓起。我們應根據醫學倫理學學科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采用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教師身先示范進行醫學生誠信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醫學生在校期間培養了堅定的誠信品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日后走出校園,在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時,才有可能拒絕誘惑,從他律走向自律,堅持誠信待人,誠信做事,誠信醫療,造福社會,成為“大醫精誠”之人間大醫。
[1]王文娜.論我國醫療誠信建設[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8.
[2]陳勰.醫學倫理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3]孫福川,王明旭.醫學倫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4]胡玉萍.淺探高中歷史教學中的誠信品質教育[J].科技信息,2012(11):357.
[5]雷少琴.論會計教學中的誠信教育[J].新課程研究,2010(1):12-13.
(*通訊作者:劉桂芬)
G40-03
A
1671-1246(2016)24-0010-04
2014廣西教改工程課題“大學生誠信教育教學立體模式的構建”(2014JGA199);2015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高職高專醫學生醫學倫理學立體化教學的研究與實踐”(桂教職成[2014]41號);右江民族醫學院思政專項課題“整合資源加強醫學生誠信教育”(2013SZZA05);右江民族醫學院輔導員專項課題“大學生誠信教育研究——以右江民族醫學院為例”(Fdy2013B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