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斑點叉尾鮰溫室高產養殖試驗
劉晶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所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斑點叉尾鮰具有肉嫩味美、無肌間刺、營養價值高等特點,是近年來市場頗受歡迎的優良魚類品種。本次試驗根據斑點叉尾鮰的生物學習性,采取溫室模擬砂質底質、嚴格控制水質和水溫、施光合細菌等措施,進行高產養殖。結果表明,6~7cm的斑點叉尾鮰苗種當年養成0.6~0.75kg的成魚,平均單產5.7kg/m2,此次高產養殖試驗為西北地區推廣斑點叉尾鮰溫室養殖提供了依據。
1.1溫室條件
試驗在喀什地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溫室內進行。溫室屋頂鋪設采光板,采光非常好,春夏季節日常水溫能保持在25~30℃。溫室總面積為600m2,分為兩個養殖池,每個養殖池規格為10m×15m×1.8m,每個養殖池體積約為270m3。溫室內鋪設沙質底質,水源為天然的自流井水,水源充足,水質符合《淡水養殖用水水質》規定,其中水體適宜透明度為30~40cm,溶氧量≥4mg/L。
1.2試驗器材及設備
1.5KW葉輪式增氧機2臺、hq30d水質分析儀、溫度計、投餌機2臺、電子秤1臺。
1.3苗種選擇及放養
4月28日通過檢驗檢疫從湖北苗種良種場,選購種質純正、規格整齊、體質健壯、活動能力強、體表光滑無傷殘、規格為6~7cm的苗種3000尾,每個養殖池放養1500尾,并套養少量花鰱、白鰱苗種。在苗種放養前使用5%的食鹽溶液浸泡5~10min消毒。
1.4馴化與投喂
斑點叉尾鮰的飼喂分為馴化和投喂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因為苗種活動力較弱,喜集群在池水邊緣攝食活動,因此每天需人工馴養4~5次。馴化時敲擊鐵盆或者聲音較大的食盆,使魚形成攝食條件反射,經過5~7天苗種能夠在水面大量聚集搶食,馴化才算成功。隨著魚體長大逐漸轉向水體中下層活動,水面上幾乎見不到魚體游動,在投喂時看見斑點叉尾鮰在水下翻滾擺尾,待其翻滾很少時,即可停止投餌機飼喂,此階段可以按照每天3次進行飼喂。溫室內水溫較高且穩定,投餌率可達4%~6%,有利于斑點叉尾鮰的快速生長。
1.5水質調控
斑點叉尾鮰窒息點低于四大家魚,耐低氧能力相對較差,易浮頭或泛塘,對水質要求較高。池水從馴養后應逐漸加深至1.8m左右,每半月換水一次,每次換水30%左右。在養殖過程中施用光合細菌,1袋光合細菌培養基融入50kg純凈水內,然后加入PSB菌種10kg制成培養液,在溫室內白天30℃左右的溫度下,培養10~15天即可達到成品菌濃度。每月潑灑成品菌一次。每天早、中、晚測氧一次,溶氧低于3mg/L時,開機增氧,防止魚浮頭。
1.6病害防治
每月用生石灰水進行全池潑灑一次,生石灰用量為30g/m3使池水呈微堿性,以利于魚類的生長和魚病的預防。
產斑點叉尾鮰養殖商品魚1.72噸,平均單產5.7kg/M2,商品魚規格0.6~0.75kg;養殖成活率達98.5%,餌料系數1.9;商品魚售價22元/kg,成本約11元/kg,純利潤1.89萬元,利潤非常可觀。
3.1充足的溶氧
斑點叉尾鮰對溶解氧及水質的要求較高,溫室內應及時、定時開增氧機,同時使用光合細菌可大幅度提高養殖池的溶解氧,有利于養殖池的水域環境,避免因高密度養殖而產生浮頭或者泛池現象。
3.2溫室養殖的效果
斑點叉尾鮰最適水溫為18℃~30℃,溫室內春、夏季溫度適宜且較為恒定,不易受外界的天氣影響而便于管理,有利于斑點叉尾鮰的快速成長。另外,斑點叉尾鮰在溫室內可暫養至12月份左右推遲上市,賺取時間差價,可避免秋季大量上市而造成的互相壓價,從而損害漁民的利益。
3.3銷售規格
斑點叉尾鮰規格0.5~0.75kg,是目前市場上售價較好的,一般在個體達0.5kg時即可起捕上市。這樣既可降低池塘載魚量,又加速了資金周轉,降低養殖風險。
3.4推廣前景
在溫室內養殖斑點叉尾鮰,可通過模擬適宜生長環境、調控水質和溶解氧,來達到高產高效的目的,具有投資小、見效快、收益大、生產穩定、不受面積大小限制等特點,是近年來西北地區推廣養殖優質魚類品種的一種適宜的養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