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瀾瀾 寧 博 郭景宜 康 萌
(黑龍江省漁業經濟研究所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8)
關于我省漁業“三品一標”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張瀾瀾寧博郭景宜康萌
(黑龍江省漁業經濟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150018)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識農產品簡稱為“三品一標”,是政府主導的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農產品生產消費的主導產品。“三品一標”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農業由數量向質量效益轉型的重要內容,是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重要支撐,是實現品牌化經營、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漁業作為大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產品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優質蛋白質來源。當前,漁業受水產品結構性產量過剩、品質下降、部分品種藥殘超標等因素的影響,養殖生產收益預期變得不穩定,部分漁民在養殖生產過程中效益較低,甚至賠錢。因此,發展漁業“三品一標”是向現代漁業轉型的關鍵,關系到漁民產銷銜接和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省漁業“三品一標”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歷程,尤其“十二五”期間經歷了快速發展的階段,現已初具規模。據2016年4月初步統計,全省“三品一標”認證共有536個,其中漁業無公害產地認定101家,占18.89%,認證面積44436.5公頃;無公害產品認證390家,占71.8%,認證品種包括丁魚歲、鯉魚、匙吻鱘、鯽魚、草魚、鰱魚、鯰魚、鳙魚、泥鰍、青魚、鳊花、烏鱧、河蟹、泥鰍、葛氏鱸塘鱧、湖蝦、白魚、黃顙魚、六須鲇、鱘鰉魚、鱒魚、狗魚、細鱗魚、雅羅魚、羅非魚、淡水白鯧、細鱗斜頜鲴、柳根魚等;綠色食品認證30家,占5.6%;有機食品認證5家,占0.9%;地理標識認證15家,占2.8%,標識名稱分別為紅星水庫鰱魚、香磨山水庫鯽鯉、方正銀鯽、扎龍鯽魚、寧安虹鱒魚、撓力河鱻牌水產品、連環湖鳙魚、石人溝鯉魚、興凱湖大白魚、五大連池鯉魚、五大連池鰱魚、五大連池草魚、五大連池鯽魚、撫遠“黑龍江大馬哈魚”魚籽和撫遠“黑龍江鱘鰉魚”魚籽。另外,全省共有注冊水產品商標27個。

注:由于空間有限,表格中各市(地)名稱均經過簡化,簡化名稱所代表市(地)分別為:哈-哈爾濱市;齊-齊齊哈爾市;牡-牡丹江市;佳-佳木斯市;大慶-大慶市;雞-雞西市;雙-雙鴨山市;伊-伊春市;七-七臺河市;鶴-鶴崗市;綏化-綏化市;黑-黑河市;大-大興安嶺;撫-撫遠縣;綏-綏芬河市。
我省“三品一標”經歷多年的發展,已規模初成,但從匯總各市(地)的反饋信息來看,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以下問題。
1、認識不到位。在眾多養殖場戶的思想認識中,開展“三品一標”的認證無非是產品多了一個“包裝”,加了一個牌子,沒有認識到實施標準化的生產過程可以促進符合標準質量的產品品質大幅度提高這一實質性內涵,在生產過程中片面追求量的擴大,而忽視質的提升,制約了“三品一標”的發展。
2、發展不均衡。從現有數據的分析結果來看,“三品一標”發展相對較好的地區為我省的南部和西部,這些地區為我省傳統的漁業主產區,從圖可以看出,主要是毗鄰松花江兩岸市(地)。其他地區發展相對遲緩,北部地區更為滯后。發展“三品一標”,以養殖場戶單打獨斗為主,市場營銷不到位,優質產品數量規模、品牌效益市場反應延遲。
3、延期不及時。“三品一標”的認證都有有效期,一般無公害、綠色食品認證有效期為三年,有機認證為一年。在很多養殖戶沒有利用好“三品一標”導致的增收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在連續多年農業部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及省內自檢全部合格的情況下,一些養殖場戶出現了麻痹大意思想,有意無意的放棄了認證證書有效期的續展申請,致使證書作廢。
4、投入不積極。“三品一標”的認證申請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少則幾千,多則上萬。受思想觀念落后,以及資金緊張、對申請認證流程不熟悉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著主觀不愿申請或客觀申請困難的現象。
5、作用不顯著。一些已取得“三品一標”認證的企業,由于沒有利用好現有廣播、電視、報紙及電商平臺,加之“互聯網+”工作滯后,致使宣傳不到位、大眾認知度不高、群眾認可度不夠、品牌效應不明顯,導致增效作用不顯著。
1、加強輿論宣傳。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發展“三品一標”的重要性,強調“三品一標”品牌的市場權重,同時對現有的“三品一標”品牌進行大力宣傳,提高大眾認知度和認可度。同時,利用媒體制作全省漁業“三品一標”宣傳畫冊。
2、加強示范引領。利用當前大力發展“互聯網+”的契機,在適當發展冷鏈物流的前提下,引導現在持有“三品一標”認證的水產品生產企業,利用現有的電商平臺進行宣傳和銷售,由“養得好”向“銷得好、吃得好”延伸,再由“吃得好、銷得好”倒逼“養得更好”升級增效,有效解決品牌無效應、優質不優價問題。讓眾多養殖企業看到其中的增效作用,提高發展“三品一標”的主觀積極性。加快產品供給側結構性調整,穩步實現產業水平升級。
3、加強政策扶持。建議政府或省農委設立專項資金,重點對漁業持有綠色、有機及地理標識認證的水產品生產企業加以扶持、獎勵或補助,同時配套制定有效措施,對主觀積極申報而資金存在困難的主體單位加以扶持。
4、加強銜接服務。由政府出面,協調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綠色食品發展部門及相關檢測部門,明確申報流程,簡化申報手續,為發展“三品一標”提供保障。
5、開展品牌創建升級工作。對已注冊產品商標的企業,要從品牌定位、品牌架構、品牌推廣、品牌識別、品牌延伸、品牌資產入手,發揮網絡營銷具有受眾精準、傳播途徑廣泛、投入相對較少等優勢,抓好產品價值鏈,提升水產品市場競爭力,千方百計開拓省內外市場。同時,各級漁業部門要積極發展漁業合作經濟組織,壯大經濟實力,引導整合部分品牌,主攻市場前景看好,有發展潛力的品牌,或在一定區域以知名品種牽頭,成立優勢品種戰略聯盟,打響品種品牌,做大做強。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