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東
(孫吳縣水產局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孫吳 164299)
探討增加我縣高緯寒地魚類養殖收益的措施
鄭學東
(孫吳縣水產局技術推廣站黑龍江孫吳164299)
孫吳縣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黑龍江中上游,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泡沼星羅棋布,有大小河流34條,山溪500余條,自然泡沼270多個,水面面積12.8萬畝,宜漁水面3萬多畝,已開發利用1.5萬畝。水域的主要類型是河流、水庫、泡沼、池塘,自然水面多集中在黑龍江干、支流周圍,一般底質平坦,淤泥較深,水深一般在1.2~2.5米左右。水域附近多為農田、草塘,土質肥沃,在自然降水的作用下,大量的營養物質隨流水匯入泡沼、河流之中,為水生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了充足的養分。
孫吳縣地處中高緯度,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傮w氣候特征是冬季漫長、無霜期短,魚類生長期僅為5個月左右。每年10月下旬封冰,第二年4月10日左右開河,封冰期長達半年,冰層厚度可達0.8~1.5米。全縣年平均降水量為540.7毫米。境內的水源主要由大氣降水和地下泉水形成,全縣河谷平原地下水資源較豐富,水埋藏深度4~11米,含水層厚3~25米。
1、池塘選擇:盡可能選擇交通便利,水源充沛,可以自排自灌,水質符合漁業用水標準,水深可達1.5~2米,越冬池水深可達2.5~3米,底質優良的池塘。池塘不滲水,土質中無有害物質,一般以壤土為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
2、魚種選擇:由于生長期較短,根據近年來消費者需求1.5~2公斤/尾商品魚的實際情況,當年投放大規格魚種養成商品魚銷售,應投放0.25~0.5公斤/尾的魚種,達到當年養殖銷售,可減少越冬成本與消耗。條件允許的池塘亦可采取輪捕輪放,達到均衡上市,以避免集中出池上市滯銷。
3、魚病防治:魚類生活在水中,并且多喜集群活動,對于魚病的診斷和治療有很大困難。所以,防治魚病必須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放養魚種前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藥物清塘消毒。魚種入池前,應進行魚體浸洗消毒。養殖期間投喂清潔新鮮的餌料,并且采用潑灑、掛袋法進行食場消毒。根據pH值情況,適時潑灑生石灰,必要時更換池水,改善水質。在魚種放養和日常管理中,盡可能減少魚體受傷。
4、池塘增氧:水中溶解氧是水生動物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必要條件之一,溶解氧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殖效果。特別是在高密度養殖中,水中溶解氧的多少決定著水體載魚量,即使水質良好,但由于投喂餌料和動物排泄物帶來的大量營養和有機質,池塘也會出現缺氧。因此,增氧顯得尤為重要。增氧可采取增氧機增氧、注入新水、藥物增氧、生物增氧和微孔增氧技術,特別是高產池塘尤為關鍵。
5、生物肥應用:近年來,生物肥的應用逐步得到養殖戶的認可,可減少有害病菌、抑制不良藻類滋生,有效提高養殖水產品的產量及成活率,增加水中溶氧,并間接分解殘餌、魚糞等,降低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7~10天內讓魚類所喜食的藻類形成優勢種群,抑制藍藻、絲狀綠藻等有害藻類的生長。生物肥具有肥水快且肥效長、性價比高等特點。如:生物肥水寶、養水寶、新肽肥、氨基酸肥等。
6、使用微生態制劑:微生態制劑的使用,是實施水產健康養殖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微生態制劑又稱微生態調節劑、益生素、促生素、增生素、生菌素等,它是在微生態理論指導下,利用從養殖動物體內或其生活環境中分離出來的有益微生物,采用特殊工藝制成的活菌制劑。它具有無毒副作用、無污染、無殘留和低成本等特點,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長,提高養殖對象自身的免疫力,維持養殖生態平衡。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應用于水產上的微生態制劑產品不是很多,根據其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用于改良水質微生態調控劑:另一類是內服以提高魚類抗病能力的,即飼料微生態添加劑。不同種類的微生態制劑其針對性和作用效力不盡相同。實際應用時,應根據具體的要求,合理選擇微生態制劑,發揮它的最大效力。
7、開展“互聯網+漁業”: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應用得到快速發展,養殖戶、漁業企業、魚類養殖合作社可通過對互聯網的應用,開展新技術學習、技術應用咨詢、病害診療、網上銷售等,讓互聯網的應用帶動養殖發展,減少養殖風險和成本,增加養殖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