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福勤,劉建輝,周靜,李琦,劉孟媛
牙體解剖生理學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潘福勤,劉建輝,周靜,李琦,劉孟媛
(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滄州061001)
從課程建設思路、資源建設、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課程評價方式等方面著手,對牙體解剖生理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進行探討,為其他即將建設的課程提供借鑒。
牙體解剖生理學;精品資源共享課;資源建設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應用,資源共享已成為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方向。教育部先后發布了《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1〕8號)和《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教高廳〔2012〕2號),啟動了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我們以此為契機,著手進行牙體解剖生理學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校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的建設工作。本文擬從課程建設思路、課程資源建設、網絡教學平臺建設、課程評價方式等方面,對牙體解剖生理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進行初探。
本課程的建設思路是力求在原校級精品課程建設基礎上,針對學習者的相關需求,充分考慮后續口腔臨床專業銜接課程及口腔臨床崗位的需要,融合牙體、牙列學等解剖知識與臨床應用,引入臨床化技能培訓內容,如各類牙形態的雕刻、臨時冠制作、調等,同時兼顧執業資格考試內容來選取教學內容;開發出相配套的立體化教材,并科學設計學習項目,進一步分解成學習任務,開展任務引領性的體驗式教學,力求理論與實訓一體化;創新教學方法與手段,開展網絡化教學;構建立體化考核評價模式,筆試、口試、實踐操作以及在線測試等多種形式相結合,全面評價學習者的能力水平,把本課程打造成既適應全程專業教育,又適應遠程培訓繼續教育的精品資源共享課。
在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中,資源建設是重中之重,是后續建設工作的基石。為充分了解各類學習者對牙體解剖生理學精品課程的資源需求情況,在前期我們進行了資源需求情況調查,并根據需求進行了針對性的資源建設。具體如下。
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資源分為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課程基本資源應系統、完整、科學,主要包含課程簡介、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學日歷、教案、電子教材、PPT、教學錄像、考核方式和參考資料目錄等。在本課程的基本資源建設中,教案、電子教材、PPT按學習項目組織,每個學習項目均配有知識目標與知識要點、臨床應用、臨床病例、在線作業系統等。知識目標與知識要點可幫助學習者理清思路、明確重點,提綱摯領地把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臨床應用、臨床病例等資源,可將本課程枯燥的基礎知識與臨床工作相聯系,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強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在線作業系統便于學生在線自我學習與檢測,同時授課教師也根據學生測試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答疑解惑。課程內容按盡可能小的知識點進行切分,并按各個知識點制作微視頻,以利于學習者及時消化重點、攻克難點,增強持續學習的信心和動力[1]。
拓展資源主要反映課程特點,應用于各教學與學習環節,支持課程教學和學習過程,是較為成熟的多樣性、交互性輔助資源。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習者對資源的需求情況不同,本課程拓展資源建設主要包括實驗演示系統、臨床病例庫、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培訓系統、在線作業系統、在線試題系統、在線答疑討論系統等。其中,實驗演示系統可以將復雜的牙體雕刻技術清楚地、多角度、慢速呈現給學生,而學生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反復點播觀看所要學習的操作技術,以提高實踐操作技能。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培訓系統為學習者提供了歷年的筆試大綱和真題,并部分附帶精講解析,有利于學習者順利考取口腔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證。在線答疑系統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建立了溝通的渠道,可以在線自由順暢地進行完全透明公開的交流,及時掃除學習中的障礙,增強學生持續學習的信心。
網絡平臺建設是實現課程資源共享的主要途徑之一。在搭建網絡教學平臺之前,先確定課程建設的基本框架,整理相關資源素材,選擇合適的課程平臺,并按照課程搭建的操作流程按部就班地完成。牙體解剖生理學網絡教學平臺是以泛雅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為依托搭建的。泛雅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界面簡單,并支持PC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的訪問與學習。同時,該平臺能夠實現在線測試、在線答疑討論等,另外還具有強大的成績管理系統,能詳細記錄每位學習者的任務點完成情況、視頻觀看詳情、討論詳情、訪問詳情、作業考試統計等,各項在線活動可根據情況設置權重比例,并給出綜合成績。
牙體解剖生理學網絡教學平臺搭建時,還要考慮到學習者的學習基礎、學習需求、學習風格等不同,導航設計盡量簡潔明了,便于學習者查閱和學習;學習內容要分層次呈現,學生可以根據學習基礎及學習目標進行系統化學習,或通過資源列表進行自選式學習[1]。
為全面、系統、公正地評價教學效果,確保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本課程構建了立體化考核評價模式。考核方式上采用過程性評價(占總評成績的45%)和終結性評價(占總評成績的55%)相結合的方式,過程性評價主要包括在線學習、在線作業、平時小測、實驗報告、實訓作品、課堂考勤和課堂回答問題情況等方面的考核。其中,在線學習成績占總評成績的10%,主要考核學生網頁訪問情況,視頻、課件等資源點播情況與在線討論參與情況,由成績管理系統根據學生各個環節的參與和完成情況統計生成。在線作業成績占總評成績的5%,每個項目學習后都布置相應的作業,根據學生在線完成情況進行評定。平時小測成績占總評成績的10%,主要檢測學生的學習動態與學習效果。實驗報告與實訓作品成績分別占總評成績的5%和10%,這部分考核評價是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以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考勤與課堂表現成績占總評成績的5%,考核學生的出勤率以及知識口頭運用與表達能力。課程結束后進行終結性考核,其中,理論考核采用閉卷筆試方式,占總評成績的30%,實踐技能考核采用實踐操作方式,占總評成績的25%。從以上可以看出,本課程考核形式多樣化,由口試、機試、筆試、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組成;評價主體多元化,由機評、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等組成。從而構建了優勢互補的多維度、綜合性、立體化考核評價體系,增強了課程考核的評價效果,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
綜上所述,牙體解剖生理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只有持續豐富與完善網絡課程資源,提高網站利用率,才能提升課程教學效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口腔醫學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參考方獻:
[1]姜翠玉,呂志鳳,徐永強,等.有機化學網絡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5(3):1-5.
[2]王冠鳳.構建立體化考試評價體系積極探索課程考核改革[J].成人教育,2012(10):75-77.
G423.07
A
1671-1246(2016)19-0129-02
滄州市教育科研課題“牙體解剖生理學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140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