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展望(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南充637002)
田徑運動訓練中損傷的成因及預防
□張展望(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南充637002)
田徑運動是一種基礎性運動,既具備較強的競技性,同時也有提升體能、熱身、鍛煉肺活量等功效。然而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時常會發生運動損傷,這不僅延誤訓練,同時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運動者身體健康及生活質量。田徑運動訓練中損傷的成因的分析,能夠幫助運動者加強安全防范措施,并助其減少運動損傷。于茲,本文通過研究總結,對田徑運動訓練中損傷的成因及預防措施等內容做了以下研究。
田徑運動原因預防
田徑運動訓練旨在提高運動者體能,以及提升其競技水平。然而田徑運動訓練作為一項高強度、高標準、高時長的訓練項目,在實際運動訓練中很易造成不必要的訓練。究其根本,造成田徑運動訓練損傷之因素主要包含:不可控客觀因素(譬如天氣原因、運動場地、突發事件等)、主觀因素(如運動主體安全防范意識薄弱、防范措施缺失等)。綜上原因,客觀因素存在不可預見性、突發性特點其可防治性也相對較弱,然而主觀因素是可培育、可矯治的。由此可見,對田徑運動損傷的防治工作就應該從一般性損傷成因分析入手,促使教練及運動者掌握田徑運動損傷成因,并通過積極的培養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防治意識,最后采取科學的防治策略有效降低田徑運動損傷發生概率。
在探究田徑運動損傷成因及防治措施之前,首先我們應該透析田徑運動損傷常見部位及類型,這部分內容是分析損傷成因的過渡,是為成因分析的理論基礎。鑒此,下文筆者將結合實際情況,分析田徑運動中損傷的一般部位及類型:
1.1、損傷部位
田徑運動訓練具有基礎性及綜合性特征,其幾乎需要調動人體所有感官系統、肌肉組織、人體器官等。但是從實際情況研究結果來看,一般情境下,田徑運動訓練損傷部位大多集中于腿部肌肉組織及人體器官上。田徑運動訓練中損傷的肌肉組織主要就包含了大腿肌肉組織、后群肌肉、小腿肌肉組織,而受到損傷的人體器官則包含了肘關節、韌帶、肩關節、跟腱、踝關節、脛腓骨、膝關節、足跟等,除此之外由于損傷情形的差異同時還可能存在的損傷有頭面部損傷、手指關節損傷、肱骨損傷等。綜上所述,田徑運動訓練損傷部位主要還是集中在腿部肌肉組織及器官上,但是由于受損情況的差異性,也不可排除存在身體其他肌肉、關節、器官的損傷。
1.2、常見的損傷類型
通過上述內容的探究,我們大抵了解了田徑運動訓練中常規情形及一般特殊情境下容易受傷的身體部位。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探究,其一般的損傷類型主要分為:肌肉拉傷、肌腱拉傷、皮膚擦傷、關節扭傷(膝關節、踝關節肩關節等)、外側韌帶拉傷、骨折、外側滑囊炎、腱鞘炎、髕骨勞損等。
總而言之,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容易受到損傷的關節器官多種多樣,其受傷類型也十分繁雜。為了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出現,首先就需要對田徑運動訓練中的常見受傷部分及類型有所了解,通過深入探究并結合實際經驗,探析田徑運動訓練損傷的一般規律,具體如下所示。
田徑運動項目多種多樣,而不同的運動項目的特點也不盡相同,正因運動特點的迥異,運動訓練過程中造成損傷的特點也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在短跑運動訓練過程中,其損傷主要是肌肉拉傷類、及關節扭傷類,其中有肌腱拉傷、踝關節扭傷等情況,如此損傷特點主要是短跑項目爆發性所致;而與此不同的是,中長跑運動項目中的運動損傷主要有會陰部、足部、腳跟部擦傷以及足部腱鞘炎和脛腓骨骨膜炎等炎癥;而跨欄項目中的損傷類型主要是腰部扭傷及大腿后群肌肉拉傷等;跳躍型田徑項目運動訓練中,常見的損傷類型則是足跟挫傷以及踝關節扭傷等;此外,投擲項目中常見的損傷部位便集中于身體上部,其中主要體現在腰部扭傷、肩部肌肉拉傷情況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肱骨骨折。總而言之,不同的田徑運動項目,其損傷特點也有所差異,在運動訓練過程中,運動者及教練員也應認識到不同項目的損傷特點,以此分析受損成因,為做好防治工作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田徑運動訓練中損傷的部位及類型多方面的,而損傷的一般規律也是相對復雜的,這也導致田徑運動訓練損傷成因各不相同的綜合性因素。然而,為在田徑運動訓練中有效防治不必要的損傷,我們就應該結合各種不利因素,從而分析造成損傷之成因。于茲,下文便結合實際情況重點分析了:
3.1、熱身活動問題
熱身運動是進行體育鍛煉前必要的活動項目之一,其主要有以下作用:其一通過熱身運動是建構良好神經系統的關鍵,是提升神經興奮性及協調性的有效途徑,如此就能夠增強對肌肉的控制力度;其二,有效提高肌肉溫度合理控制體溫,為此后的運動訓練提供良好的生理條件;其三,增強血流量,加快氧氣擴散,為肌肉組織供氧奠定基礎;其四,是調整心理狀態,促使運動主體迅速適應運動環境,幫助其快速投身于實際運動中。總而言之,于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做好熱身運動也同樣至關重要。倘若在運動訓練前,缺乏必要的熱身活動,那么無論是心理層面、神經系統、生理系統都難以支撐起運動訓練,從而就容易造成運動損傷。然而熱身活動也存在“物極必反”的現象,過度熱身會導致運動員機體疲乏,神經系統反應滯緩,肌肉組織疲勞,這樣也同樣無法進行安全有效的運動訓練。除此之外,熱身活動全面性也是影響運動安全的關鍵因素,如果熱身活動不夠全面,就難以全面調動全身肌肉組織活性,同時也難以改善肌肉協調性,從而就容易導致運動損傷。總而言之,熱身運動是否充分、全面、合理是直接影響后續運動質量的關鍵要素。
3.2、安全運動意識淡薄
意識是行動的指揮官,誠然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安全運動意識是促使運動者進行科學規范運動活動的必要條件。換言之,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倘若運動員缺乏必要安全運動意識,那么在實際運動過程中就很易忽略某些安全隱患,從而導致不必要的運動損傷。
3.3、保護措施不足
田徑運動訓練中實施合理的保護措施,是減少運動損傷的途徑之一。然而科學合理的保護措施至少應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其一,客觀性因素(運動器材、場地的保護性建設措施),譬如場地的路面的平整度標準化、沙坑、跑道的硬度合理化、運動器材安全化(即避免器材破損、老化等現象)等;其二,是主觀性因素(即運動員自身保護、及教練保護措施的實施),田徑運動訓練主觀方面的保護措施,具有存在運動員自身及教練的區分,于實際運動中運動員存在對自身特性認知缺失的現象,從而采取不甚科學的保護措施,最終導致不必要的運動損傷,此外從教練方面講,監督及教育流程的缺失也是導致保護措施不力的因素之一。總而言之,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保護措施不力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關鍵要素。
3.4、運動量過大或運動姿勢不標準
田徑運動訓練應是一個循循而漸進的過程,不可急功近利,這是每個運動員及教練都應遵循的科學理念。但是實際訓練情景中,仍然存在訓練計劃安排集訓化、運動訓練“魔鬼化”等現象,從而引發運動訓練不必要的損傷出現的現象。誠然,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不甚科學的訓練計劃,不能契合運動員身體機能提升速度,無法發揮其身體適應性,而過量的運動訓練也將直接加重運動負擔從而降低運動實效性。除此之外,田徑運動訓練姿勢應契合標準化、規范化要求,倘若在實際運動過程中不加注重上述要求,那么也會加重運動員肌肉組織、人體器官之負擔,降低身體協調性,從而引發運動損傷。
3.5、運動心理消極,導致身體動能不足
心理特性是影響人類機動性的關鍵因素,田徑運動訓練中,積極的運動心理,有助于提升運動員主觀能動性,從而助益其發揮出運動潛能。而田徑運動訓練中,運動員心理消極則會在一定程度上拖累運動訓練實效并造成損傷。
4.1、安全教育,培養安全保護意識
安全保護理念在田徑運動訓練中的實踐具有積極作用,是提升運動員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措施,是幫助運動員逐漸養成“終身體育”、“快樂體育”、“健康體育”的科學理念,是降低運動損傷幾率的理論基礎。因此在田徑運動訓練過程中,需加強宣傳教育以此配合實踐活動展開,將“安全保護”理念滲透至運動員運動日程及生活日常。鑒此,田徑運動訓練教練員應積極宣傳科學的安全保護理念幫助運動員提高思想認識,意識形態層面矯治運動員認知疲態,并逐漸培育其健康科學的“安全保護”理念,譬如組織開展宣傳講堂;在運動場地張貼宣傳圖文;積極開展安全保護知識競賽項目等。
4.2、激發運動興趣,并做好充分熱身
興趣是引發運動員快樂情緒的源動力,同時興趣也是引導運動員積極參與運動幫助其做好熱身運動的關鍵因素,以此降低運動損害幾率。換言之,在田徑運動訓練中,為了有效降低運動員運動損害,在一開始就應該以提升運動員學習興趣作為運動訓練的指導目標。在田徑運動訓練實際過程中,為了將安全保護理念落到實處,起首就應該為教學活動提供一個宜人的運動環境,以此提升運動員主觀能動性,促使其做好熱身運動。譬如在進行熱身活動時,許多運動員認為長期都進行相同的熱身準備活動,因此感到十分乏味,不愿意積極配合有關的熱身活動,這樣就很容易造成運動員在運動中受到不必要的意外傷害。為了防治如許情況的發生,并著實有效提高運動員主觀能動性,教練員需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以此增強教學趣味性,引導運動員快樂情緒的產生。教練可以組織運動員進行傳球觸人、蛇形跑、螺旋跑、猴子跳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不僅有助于運動員舒展筋骨做好熱身運動,以此降低運動損傷事故的發生。
4.3、制定科學計劃,因材施教
田徑運動訓練的可持續是保證訓練實效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實際運動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應綜合考慮運動員個體差異,從而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做到因材施教,同時還要做到有節有度將訓練強度控制在合理范圍,此外全面降低運動損傷幾率。
綜上所述,對于需要經常訓練的運動員來說,運動損傷是不可避免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預防措施,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或降低損傷的嚴重性。對于輕微的運動損傷,需要現場及時的處理。如果發生了嚴重的運動損傷則需要及時送往醫院進行科學的治療,切忌帶傷訓練。
[1]趙武,秦衛兵.對大運動員田徑業余訓練中常見運動損傷的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01(3).
[2]鄭毅敏,羅衛君.淺析大運動員田徑業余訓練運動損傷[J].湖南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4).
[3]劉健.體育教育專業運動員運動損傷原因調查與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0(3).
[5]木塔力甫·買提尼亞孜.田徑運動中的損傷及其預防[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8(08).
[6]盛洪濤,張珩.對體育學院田徑專項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0(10).
[7]劉立濤,周勤,韓擁軍.淺談田徑運動訓練中損傷的預防[J].井岡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12).
[8]何衛東.對體育院系運動員在田徑普修課中運動損傷的調查[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04(6).
[9]盧建輝,張建永,姚志惟.對中學業余田徑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研究[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張展望(1995-),男,漢,本科,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研究方向:田徑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