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 玲 李文杰(華中科技大學體育部 湖北 武漢 430074)
華中科技大學網球課程優化路徑研究
□ 熊玲李文杰(華中科技大學體育部湖北武漢430074)
本文通過文獻資料、訪談與問卷調查相結合以及邏輯分析等方法,對華中科技大學網球課程進行研究,針對其中問題提出了統一網球教材,建立網球課程網上學習系統;豐富網球課程形式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完善網球課程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建立綜合性評價方式的建議。
華中科技大學網球課程學習評價
網球運動作為與高爾夫、保齡球與桌球齊名的四大紳士運動之一,其孕育在法國,誕生于英國,在美國開始普及和達到高潮,現盛行于世界各地。網球運動的歷史雖然長久,但網球運動引入中國的時間并不長久,自1989年網球運動作為課程進入高校來,全國多所高校相繼開設了網球課,網球運動也很快在高校里成為一道獨特且亮麗的風景線。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飛速發展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對于培養目標的標準也進一步改變。華中科技大學作為中國一流學府,不僅緊跟時代潮流的發展趨勢,而且銘記“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的理念開設、實施、管理學校體育課程,包括對網球課程的教學體系、內容和方法都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研究和改革。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華中科技大學的本科生網球選項課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查閱了與研究課題相關的論文和專著,國家有關部門頒發的體育文件;著重了解體育課程改革情況以及2003和2009版華中科技大學體育課程方案和標準等文獻
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整理和歸納總結問卷調查中關于球類運動興趣項目;深入網球課堂,通過與同學近距離交談,調查了解學生對于選擇和參與網球課的想法。
邏輯分析法:主要運用分析和綜合歸納,對資料思維加工,尋因問果,創造性地解決網球課堂問題并提出改善建議。
2.1、無統一的網球教材,難以實現標準化教學
網球教材是培養學生的參考標準,能讓學生了解基礎的網球知識和技術動作要領,是與網球課堂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教學要素。網球是一項獨特的運動項目,有其自身且區別于其它運動的技術動作要領,初學者很容易在入門時受到其它運動(尤其是羽毛球和乒乓球)技術動作的影響,導致網球動作的變形甚至對身體造成損傷,老師只能在網球課堂上那有限的時間里對學生進行示范、糾錯和教學,其實能夠達到的效果甚微。因此應該以教材為主結合課堂上老師的教學來規范學生的網球技術動作。
2.2、被動地選擇網球課程,教學效果的持久性難以保證
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根據自己所熟悉的項目或自身需求來選擇體育選項課,男生多選擇球類項目;女生多選擇健身塑形類項目或者羽毛球、乒乓球等接觸過的體育項目,網球則都較少地被選作興趣項目。通過深入網球課堂,訪談學生發現:有些同學是因為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選項課人數已滿,沒有辦法才被迫選擇人數未滿的網球課,他們課下的時間還是多以選擇他們感興趣的運動作為鍛煉方式。這種被動使得網球課的學習效果和學習的持久性也難以保證。
2.3、學習效果評價形式單一,難以全面反映教學情況
評價只是一種手段,不是最終目的,其目的是激勵和反饋。根據“華中科技大學《大學體育》課程實施方案(2009)”中關于學習評價是通過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考勤兩部分構成,而期末考試成績是量化評分和技術評定分之和。這種相對單一的技術技能考評仍是采用的終結性評價方式,既不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幅度,也不利于他們技術技能的發展,這種評價形式缺乏綜合性和個性化。
3.1、統一網球教材,建立網球課程網上學習系統
根據《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要求以及華中科技大學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由網球教研組專家和教師編寫適用于本校學生的網球教材,既避免了多項目高成本教材給學生帶來經濟上的負擔,也可以對老師網球課堂進行補充。除此之外,可以建立網球課程網上學習系統,開發和設計更多的視聽教材和中英雙語教材;構建多版塊學習系統,例如“網球課程資源”、“課程概要”、“課程實踐”、“課外網球”、“師生互動”等,讓學生通過互聯網能直觀地看到和了解網球的技術動作,從而對運動技能進行補償性學習,教材的編寫應該注意書本文字教材和電子媒體教材協調發展的原則。
3.2、豐富網球課程形式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2.1、開設網球文化理論課程,舉行關于“體育人文修養”講座
在網球文化理論課教學進程中,讓學生對網球的歷史、規則、禮儀和文化等知識有基本的認知情況更容易激發他們學習網球的興趣。網球文化理論課程也可以分為幾個模塊:網球運動的基本理論知識,網球運動的競賽規則、比賽方法和網球禮儀知識,網球運動的生理衛生、保健衛生以及運動損傷的處置方法,網球經典賽事回顧賞析及學生以此作為案例的個人展示。將網球文化和網球技術有機結合必然對推動網球課程的實施和發展是巨大的助力。華中科技大學一直以理工科見長享譽全國,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修養相對較弱,網球文化理論課的開設和系列“體育人文修養”主題講座的舉行能夠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和營造良好的校園網球文化氛圍。
3.2.2、以俱樂部模式,開展網球課堂訓練拓展
除了網球課外,老師或助教機動安排學生進行網球訓練拓展。拓展內容效仿俱樂部模式,除了讓學生在網球場上進行正反手對拉、截擊、發球等練習,更主要的是應用比賽規則,進行小場地或全場單打、雙打、混雙比賽,師生賽,這種模式不僅可以對網球課進行實踐性的補充和理論性的應用,而且增加了網球課的娛樂性和觀賞性,有利于達到學生之間相互競爭、相互激勵、相互進步的目的,形成華中科技大學網球課的特色。
3.3、完善網球課程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建立綜合性評價方式
學習評價是整個教育評價的核心。評價要把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結合使用,將診斷性、形成性、總結性評價結合,將學生的進步幅度納入評價內容中,使每個學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進步。網球課程學生學習評價可分為三個部分,即自評、互評及教師評價。自評:學生就其對網球的學習態度與行為(如運動的參與性、學習技能的主動性、鞏固技術的持續性等)和自身技術技能進步進行評價。互評:除了將自評要求運用到其他學生身上,還要考慮學生間的交往與合作(學生互助進步、情緒的自我調節)。教師評價:主要評價學生的體能狀況和運動技能的掌握情況,運動能力占60%(期中和期末兩次技術的定量考評進步幅度),網球文化理論考試評價占20%,綜合考評(出勤率、網球訓練拓展表現、課堂配合、合作能力、道德風尚等)占20%。
本文通過對華中科技大學網球課程實施過程以及學生學習效果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統一網球教材,建立網球課程網上學習系統;豐富網球課程形式內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a. 開設網球文化理論課程,舉行關于“體育人文修養”講座;b. 以俱樂部模式,開展網球課堂訓練拓展);完善網球課程學生學習評價體系,建立綜合性評價方式的建議,雖然還不夠全面完善,但為華中科技大學網球課程優化路徑找到新的突破口和方向提供了一些思考。
[1]程杰,陸英浩,陸樹兵.普通高校網球課程的構建與實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12):1700-1703.
[2]段健芝.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問題剖析[J].體育學刊.2006,13(2): 8-10.
[3]韓軍.大學體育課程的基本結構及個性化構建[D].2008.
[4]華中科技大學體育部.華中科技大學《大學體育》課程實施方案(2009).2009.
[5]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2002.
[6]王文芹.構建高校體育網球課程體系的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7,15(1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