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蘇玉 張汪洋(鄭州大學體育學院 河南 鄭州 450001)
霧霾環境下對學校體育教學的科學思考
□ 劉蘇玉張汪洋(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專家訪談法等方法,對霧霾環境下的學校體育教學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霧霾環境下進行體育教學對人體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都造成嚴重影響。霧霾環境對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影響:霧霾環境打亂了學校體育教學計劃,引發室內場館不足從而制約體育活動進行的問題。解決策略:體育教師需要不斷創新開展室內新興體育運動項目、深化體育理論知識的講解,學校積極營造生態體育環境。
霧霾學校體育體育教學
近年來,全國各地區頻繁出現霧霾天氣,中國氣象局不斷升級對霧霾的預警系統,大氣中的PM2.5指數嚴重超標,據有關調查顯示:2012年9月—2013年10月,我國中東部地區發生較大范圍的霧霾天氣共12次,一些大城市的霧霾天數已達全年的3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一半左右。呼吸本身不能殺死人,但霧霾污染嚴重的空氣有時可以。2012年12月18日,環保組織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因PM2.5污染造成的早死人數將達8572人,經濟損失達68億元。霧霾環境不僅對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也成為了阻礙學生進行學校體育鍛煉的“攔路虎”,為了保障霧霾環境下學校體育教學正常開展,霧霾環境下如何進行體育鍛煉的問題亟待解決。
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系統分析法對霧霾環境下進行學校體育教學時,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以及防范霧霾的對策進行研究,以期為更好的選擇體育教學內容、地點及時間提供合理建議。
3.1、霧霾的全面解析
《地面氣象觀測規范》(2003版)規定,霧是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km。輕霧是微小水滴或已濕的吸濕性質粒所構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霧幕,使水平能見度大于等于1.0km至小于10.0km。《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QX/ T113—2010)對霾的定義是:大量極微細的干塵粒等均勻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0km的空氣普遍混濁現象。相對濕度小于80%,直接判識為霾;相對濕度80%~95%時,按照地面氣象觀測規范規定的描述或大氣成分指標進一步判識。霧霾是霧與霾的混合物,由大量微小水滴參與污染顆粒物的物理—化學變化產生,成分與霧和霾不同,霧霾與霾和霧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而且霧霾分布和成分是不均勻的。霧霾與霾的區別在于是霾包含的污染物是干的,霧霾包含的污染物干濕均有,并且還有微小水滴;霧霾與霧主要區別在于霧所含的污染物較少。
3.2、霧霾環境下進行體育活動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3.2.1、霧霾環境下對人身體健康的危害
3.2.1.1、霧霾環境下對呼吸系統的影響
霧霾天氣極易導致呼吸系統的防御功能和肺功能下降。霧霾中含有大量極小顆粒,這些物質一旦進入呼吸道并粘在肺泡上,輕則引起咳嗽、胸悶、呼吸不暢等癥狀,重則引起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甚至還有可能造成癌癥。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在某論壇上指出,近30年來,我國公眾吸煙率不斷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卻上升了4倍多。這可能與霧霾天氣的增加有很大關系,可見霧霾比香煙更易致癌。
3.2.1.2、霧霾環境下對循環系統的影響
霧霾環境時大氣含氧量下降,濕度增大,導致人體血壓上升;霧霾顆粒會導致血管收縮,增加血栓和動脈硬化的概率,因此霧霾天氣進行體育鍛煉易誘發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等心腦血管疾病。有關研究表明,近年來腦血管、心血管疾病的病發率的增高和霧霾對血管的負面影響離不開關系。
3.2.1.3、霧霾環境下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霧霾長期反復作用于人體,可使機體免疫功能受到損害,導致免疫球蛋白發生改。人長時間處于霧霾環境下能引起機體急性中毒和對身體產生慢性危害,影響機體免疫功能。空氣流通不暢和污染物的增加,更易誘發肺癌和皮膚癌。
3.2.2、霧霾環境下對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
學校的自然體育環境是學生體育運動賴以形成、進行和發展的最基本的物質環境。霧霾環境下,學校暫停體育課或將體育課轉移到室內,會對學生心理上產生“恐霾心理”同時也會對體育課和體育鍛煉的興趣逐漸降低,導致在沒有霧霾情況下,也不會進行體育鍛煉,由此形成惡性循環。這樣的危害是難以想象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3.2.3、霧霾環境下對人的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人們在進行體育運動時,離不開環境,必然要與自然、社會環境間發生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活動。學校體育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身體和心理健康是適應社會的前提條件,沒有強健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很難融入和適應社會。
3.2.4、霧霾環境下對人的道德情感的影響
霧霾表面上是自然生態環境的殘破和惡化,實際上人在自然面前迷失了自己的本質,扭曲了價值觀念。從環境倫理學來講,人類的道德底線應當從人的出發點轉換到其他生命和自然界的利益中去。霧霾的出現不僅僅體現經濟、政治、文化遇到難題,更折射出社會道德發展依然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
3.3、學校體育教學概念、意義和形式
學校體育是指在以學校教育為主的環境中,有目的、有組織地向受教育者傳授系統的體育運動和衛生保健知識,以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其身體各系統、各器官的良好發育,從而提高學生以身心和諧為基礎的全面發展水平。學校體育的社會教化功能、強健身心功能、和健身娛樂等功能對學生的身體、心理發、社會適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自建國以來我國出臺的關于學校體育的政策、法規也體現了學校體育的重要性。現在我國學校體育的開展形式主要有體育教學、早操活動、大課間、運動項目隊訓練以及比賽、課外體育活動、多形式的校內體育比賽和體育科學研究等。
3.4、霧霾環境下學校體育教學出現的問題
3.4.1、霧霾環境擾亂學校體育教學計劃
學校受霧霾天氣的影響,把體育課由室外轉移到室內,由于學校體育場館條件制約,室內體育教學活動不能正常完成,甚至一部分學校沒有充足的室內鍛煉場地暫停了學校早操鍛煉、體育教學、大課間運動等活動。打亂了學校制定的體育教學計劃,使學校體育教學計劃既不能完成課程標準的要求,也不能達到陽光體育運動的要求。治理霧霾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又刻不容緩,學生的體質關系著國家的未來,所以不能等,更不能停。
3.4.2、霧霾環境存在預警機制不足與停課標準不明確
3.4.2.1、是預警機制不足
霧霾的預警和防護是一個系統工程,又是一項長期任務,不僅需要氣象、環保等多學科的調配,更要政府、企業、公民共同努力。目前霧霾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制仍不完善,很難準確地提前預測,尤其是中短期預測仍存在困難,不利于教育部門提前安排。
3.4.2.2、是停課標準不明確
霧霾天學校暫停體育課,應以各地環保部門的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和預警為主要依據。根據環保部辦公廳[2013]102號文《關于做好2013年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依據《城市大氣重污染應急預案編制指南》,“盡快制定和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當發生最高級別預警時,各地應“采取中小學和幼兒園停課”等措施。因此,學校是否進行體育活動,依賴環保、氣象部門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和應急預案進行。但目前我國空氣質量監測和預測技術體系還不完善,整體的應急預案及執行措施依然滯后,權威部門對于霧霾天氣的數據發布還沒有系統發布機制,導致教育部門執行停止戶外活動、停課等還缺乏依據。
根據表4中的雷電災害風險值R,同樣采用4分級統計方法分區法將9個縣區劃分為雷電災害低風險區、中風險區、高風險區和極高風險區,如表5所示。
3.5、霧霾環境下學校體育教學的應對策略
3.5.1、霧霾環境下體育教學內容的安排
3.5.1.1、開展傳統室內運動項目
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鍛煉需要,教師可以進行室內基本體操和素質練習,傳統的室內體育項目一般安排飛行棋、象棋、橋牌,積木等益智型游戲;操類運動有健美操、廣播操、武術操、踏板操、啞鈴操、武術、太極拳等等有氧運動;力量型練習可以進行俯臥撐、仰臥起坐、俯臥挺身、蛙跳、蹲起、原地跳等項目;器械性練習則可以利用啞鈴、握力器、腹肌輪進行輔助;這些項目都可以作為體育課實踐課的有力補充,滿足學生的鍛煉需要。
3.5.1.2、創建新興室內體育活動
室內體育活動是指學生在活動室、陽臺、樓道、門廳等活動場所進行的多種體育活動,是學生室外體育活動的重要補充。除了在樓道里進行太極拳、俯臥撐、原地跑等簡單的健身操項目,也可在體育場館進行乒乓球、籃球、羽毛球等項目。對體育教師而言,開發室內體育趣味游戲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實踐證明,室內練習和素質拓展活動的結合,可以培養學生機智勇敢、相互合作、彼此信任的優良品質。例如,“信任背摔”是戶外拓展活動中常用的一個項目,占地面積小,便于室內操作,通過練習能很大程度促進學生之間彼此的信任。
3.5.2、深化體育理論知識的講解
霧霾天氣下,體育課從戶外搬進了教室,理論知識講解是一種非常適合的室內教學形式。首先,體育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每學期要開展的體育項目,體育健康知識,霧霾環境下個人防護措施以及一些最新的體育賽事新聞等;其次,讓學生觀看環保題材微電影,聽健康知識講座,觀看體育賽事視頻等,以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為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做準備。最后,體育教師教學應結合學校體育工作計劃,利用學生求知的迫切心理,進而有的放矢的講授相關內容。例如,校排球聯賽之前,講解一下排球比賽規則及裁判方法;校運會舉辦之前,講解一些運動項目的裁判方法和存在的問題等,夏季來臨之際,可以講有關游泳項目的常識,特別是抽筋時的自我解救和溺水時的急救方法。另外,室內體育課還可以講述一些體育明星傳奇故事,激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終生體育的習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如今,在學校、教師、學生的三方配合下多數學校的室內體育課已經是學生們倍感興趣的“熱門課”,室內體育課開展方興未艾,課堂質量不斷提高,相信不久以后,室內課和室外課將受到同學們同等的青睞。
3.5.3、合理安排正確的體育教學時間
霧霾環境逐漸趨于常態化,學校體育教學時間可合理避開霧霾易發期。根據研究,由于天氣氣象特征和人類社會活動等,我國多數地區的霧霾發生存在周期性變化特征。據付桂琴等利用1981~2010年華北平原64個地面氣象站資料結果表明,年際變化上,低能見度頻次、霧、霾日數隨時間呈明顯增長變化趨勢,低能見度、霧、霾日在冬季1、12月出現最高,5、6月出現頻次最少。而據隋平等利用2005-2010年海西21個城市灰霾的時空分布的研究結果表明,1-4月是灰霾的高發期,10-12月是次高發期;春季霾日最多,其次是冬季,夏季和秋季較少,顯示南方也表現出冬春季霧霾發生遠高于夏秋季的特點。因此,對冬春季室外體育課的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勢在必行,以避開霧霾易發期的影響。研究表明,一天之中一般強污染出現在早晨,尤其是在晨間六點到八點,次強污染一般出現在晚間的六點到八點,而弱污染期出現在凌晨一點到四點和下午一點到三點之間,其他時間段濃度在兩者之間。因此,學校體育教學應多選擇在上下午空氣質量好、能見度高時間段進行鍛煉。尤其是要注意避開強污染的晨間六點到八點,減少對晨練的過度強調造成對學生和體育教師心肺功能的損害。
3.5.4、營造良好的學校生態體育環境
在校園里,人是體育教學活動的主體和客體,學生們除了平時上課的教室,接觸最多的是室外校園環境。校園的整體環境對學校體育教學的發生、存在和發展產生制約和調控作用。然而,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霧霾天氣逐漸趨于常態化,給學校體育教學的開展帶來了困擾。在學習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學校應該加大力度在校園道路兩旁、體育場周圍、健身路徑的區域多種植吸塵植被。通常樹木的葉面積越大,過濾空氣塵埃的能力相對越強,如女貞、雪松、懸鈴木、夾竹桃;在教室和室內體育場館則可以種植一些凈化環境能力強的盆栽,如蘆薈、棕竹、綠蘿等。花花草草,蓊蓊郁郁,給體育教學環境帶來正能量,為學生制造一個天然的綠色活動屏障。
4.1、結論
“向霧霾宣戰”是一句振奮人心的口號,但在空氣質量得到徹底改變之前,我們還要繼續忍受它給學校體育教學帶來的不便。“霧都倫敦”的改頭換面給我們帶來了空氣治理的經驗。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要需要結合自身情況,在解決霧霾問題上堅持不懈,不斷地努力;我們將迎來自然和諧的體育運動環境,學生們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
4.2、建議
4.2.1、教育主管部門在要求陽光體育運動要求下,還要組織制定預警方案,對霧霾污染不同程度下及時公布預警信息,啟動應急措施,對體育停課的標準和依據進行明確劃分。
4.2.2、學校領導加強對運動場周邊綠化面積和體育場館的建設,全力保障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
4.2.3、加強體育教師對心血管及呼吸系統疾病的急救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培養突發事件時第一時間處理能力,保障學生生命安全。還可以不斷拓寬教學知識面,傳授一些體育保健知識,如推拿、按摩手法等。
4.2.4、要達到室內體育課和室外體育課受到同等青睞,就需要提高室內體育課的重視程度,可以對體室內體育課加入點名、考評等評分系統。
[1][2]中國氣象局.《霾的觀測和預報等級》(QX/T113—2010)[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0:
[3]潘明.淺談霧霾對身體健康的影響[J].自然雜志,2013(9):65.
[4]康白.微生態學原理[M].大連:大連出版社,1996:92—99.
[5]潘叢華.霧霾天氣下學生戶外體育運動思考[J].科技教育,2013(3):367.
[6]王小艷,鞠昌華.霧霾情況下的體育教學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5(3):123—125.
[7]耿植剛.霧霾天氣下體育教學的思考[J].體育與科學,2014,03(85):53
[8]張德財.室內體育課同樣精彩[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 104.
[9]周杏芬.霧霾天氣常態化下學校體育的應對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1):193-194.
[10]付桂琴,趙春生,楊榮芳等.華北平原低能見度霧霾分布及變化趨勢分析[R].南京:中國氣象學會,2013.
[11]隋平,馮宏芳,王宏,等.海西城市群灰霾天氣特征及其影響因子分析[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3,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