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俊波(浙江科技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浙江科技學院實施完全體育俱樂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 李俊波(浙江科技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浙江科技學院實施完全體育俱樂部制近兩年來出現了項目設置太少;體育器材管理不善造成短缺;現有體育場地設施不能各盡其用;教師專項結構不合理,開設項目與學生選項不平衡;“誠信環球越野”跑步,學生普遍作假;體育經費不足,經費來源單一等問題。為了更好地完善該項政策,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措施。
完全體育俱樂部 高校 問題 對策
浙江科技學院體育課從2015年春季開始就實施完全體育俱樂部制。一改傳統的固定上課形式,完全采用“三自主”體育俱樂部模式。所謂“三自主”即學生自主選擇運動項目;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經歷了一年多的“運轉”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發現了不少問題,該論文主要是針對出現的問題提出應對措施,提供同仁參考。
體育俱樂部的選擇是完全根據學生興趣自主選擇的,在新學期開學之后才能跟俱樂部老師確定上課時間,有時會出現老師給定的時間段中沒有一段是完全有空的,這就造成部分學生選課以后沒法上。以武術俱樂部為例,老師為了讓同學們都能上課,不得不在午休時間抽空安排課程,這不僅加重了老師的課程負擔,上課時刻對同學們的體育學習也不利;另外,老師上課各個時間段的人數差別太大,有時,一個時間段只有幾個人上課,不利于調動老師和同學的積極性。管理體系的混亂,給學校的教學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限制了俱樂部制教學的發展。
對策:
選課可以借鑒其他學校或者說借鑒選修課的模式,老師固定一定量的上課時間段,在同學們選課時就掛出,人數不滿一定量的時間段不開課。這樣的雙向選擇更利于管理安排。另外,為了方便同學們選課,在體育老師之間課程安排上就應該統一協調,同項運動錯開時間,以免場地沖突;再者在教務系統選課以前應該實現公布體育課程與時間段,以便同學事先確認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和有空的時間,萬一搶不到,可以及時調劑。
浙江科技學院俱樂部各類體育器材和設施、場地的管理只有三個管理員,器材混亂,長時間未排查維修,造成器材短缺。如武術俱樂部的劍,每次上完課后,同學們一扔而就,手汗對劍的腐蝕,造成鐵銹嚴重,減短了器材使用壽命。野外生存俱樂部在野外實踐鍛煉時的裝備也是達不到要求。
對策:
據了解,美國俱樂部的管理者有職業性和志愿者兩類,多數情況下體育俱樂部的指導者是職業性的,負責俱樂部日常工作;俱樂部的經理、咨詢人員和技術指導員都是志愿者,大部分是全日制學生。俱樂部的管理要走上正軌,建議學校要根據每個俱樂部的特點配足體育器材;每個俱樂部除了助教,主要在老師的組織下,再以勤工助學崗位的設置增加管理崗位成立自己的管理團隊,助教負責上課,其他管理人員負責該俱樂部場地清理、器材管理等工作,為了每節課得到更好的管理,因此在老師每節課設置一名勤工助學同學,負責這節課的器材管理。這樣避免了器材的無人維護,給學生一定的報酬可以增加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責任感,也減輕了學校器材、設施管理負擔。
我校在2014年之前一直都沒有體育館,2014年秋季開學以后,安吉校區投入使用后,有一個體育館建成;2015年11月小和山校區的體育館也隨后建成投入使用。場地卻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原因主要是,由于上課時間的自由,有時不同俱樂部助教與老師課程沖突,場地擁擠;而有時候,健身場地卻無人問津。造成場地利用不合理。室外的籃球場、足球場及排球場和網球場等場地的使用時間分配不均,使用率太低。
對策:
場地有沖突的俱樂部需要事先商量好各自的上課時間,錯開上課時間或地點;另外助教上課時間和場地的確定應該事先了解好俱樂部老師的情況再做出時間與地點的安排。
現有的教師業務專項結構不能夠滿足學生選項的要求,體育俱樂部開設項目與學生選項之間存在嚴重的不平衡現象。有的俱樂部非常熱門,例如羽毛球、乒乓球、網球三小球和野外生存俱樂部,然而名額有限,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有的項目學生不喜歡,但是喜歡老師的學生也是有的。很多學生選到不是自己特別喜歡的課程,不能夠真正做到自由選課,容易產生厭惡情緒,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沒有達到理想的鍛煉效果。
對策:
學校的體育主管部門應該根據以往經驗,根據學生的需求引進熱門體育俱樂部的老師,增加熱門體育俱樂部的數量;對于老師,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在可以轉換的情況下,轉向熱門體育俱樂部的開設,比如籃球教練,卻有豐富的野外生存經驗,便可以開設野外生存俱樂部;對于學生,應該拓展體育興趣,便于適應多種課程教學。總之,這需要三方面的配合,學校在仔細研究學生選項情況的基礎上,努力擴大學校項目設置,教務處和體育部應協調配合,共同安排體育課的各個方面,這樣才能使課程安排更合理、更科學,達到完美的效果。
由于各個同學使用的跑步軟件目前不能智能識別走路與跑步的區別,大多數的APP沒有靈敏的速度識別系統,很多同學開始投機取巧,每天去上學,走走路或者騎車時,打開APP,一天也有好幾公里,期末指標肯定滿,很少人會真正的去跑步。最初,學校規定跑滿50公里為基礎,150公里為上限,不過發現同學們都超額“完成”指標后,學校加大力度,要求每學期完成150公里,滿175公里有額外加分。同樣的,學校肯定會發現,不論指標定得多么高,大多數同學都會超額完成指標。有時甚至出現同一張跑步截圖出現在不同助教面前,因此,對于誠信跑步制度學生造假問題很是棘手。
對策:
針對該情況,提出以下建議:首先,學校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中規定體測不過關,不能拿獎學金(與英語過級一樣),總成績達不到50分者不能畢業的要求。這樣強迫的方式可以讓同學們更加重視體育鍛煉,畢竟身體素質不像專業考試可以突擊,只能日積月累,這樣的認識可以極大地避免跑步作假情況。
另外,校方可以與跑步APP研發機構合作,要求開發一款功能全面的運動APP(不僅僅是跑步,最好包括學校的其他體測項目),智能識別跑步與走路的速度以及人體運動狀況,(騎自行車與跑步速度差不多)不在跑步范圍的不計入記錄。這樣,科技的發展總能解決一些制度問題。而校方規定學生統一使用該跑步APP,增加該APP的下載量,這樣可以各得其所。
同學們使用統一官方的跑步APP,首先要用真實的學號和姓名注冊,避免學生之間借跑步截圖的現象;再者,APP可以與微信或者QQ掛鉤,跑步軌跡發朋友圈,或者有的APP可以加跑友,一個俱樂部的同學可以互相監督;最后如果該APP功能強大到可以檢測學生體測狀況,那么,學生可以平時就自己體測,查看自己的身體素質是否達到要求,如果沒有,學生可以隨時做出彌補,不至于體測不過關時才加強鍛煉。
有了以上比較嚴密的機制,我相信可以明顯避免作假情況。當然,實施起來的難度會很大,也許要用上很長一段時間。對于誠信跑步,決定作用的還是內因,即同學們自己對體育鍛煉的意識才是最重要的,老師應該加強終身體育、誠信體育的理念引導。
目前,學校體育俱樂部的經費主要來自學校撥款,屬于教學經費,而學校那么多俱樂部,每個俱樂部的經費非常有限。美國加州圣荷塞州大學,體育俱樂部的經費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俱樂部會員的會費(會員一般每年要繳納一美元)、少量來自校方的拔款、體育俱樂部組織的創收和社會組織的捐助。可見,一個成熟的體育俱樂部,不能僅僅依靠教學經費,既然是俱樂部,運行模式應該更加活躍一些。
對策:
首先,本人不同意有論文提出的“高校俱樂部經費來源主要是收取學生會員費”的建議,學校始終是學校,體育俱樂部是以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來掌握一項長期從事鍛煉身體的技能和方法為目標,并不是以營利為目的。收取學生會員費,會費的管理和開支會引起很多問題。不過,我贊成高校俱樂部在經費方面吸取社團經營模式,通過引進贊助、廣告以及對外場地出租等來賺的活動經費。除了學校注入的資金外,俱樂部的訓練活動以及舉辦的各種賽事可以拉贊助,贊助商贊助經費或者體育用具,俱樂部活動幫贊助商宣傳、打廣告,來回報贊助商。雙方本著“雙向收益,互惠互利”的原則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完全體育俱樂部制的實施,已經具有比較成熟的體系,雖然在最初的改革中有很多問題,但是,比起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完全體育俱樂部制有著不可磨滅的優越性,它必將成為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發展的趨勢。除了以上出現的各個問題以及對策以外,提出如下建議。
7.1、我認為完全體育俱樂部制既然俱樂部注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以掌握一項長期從事鍛煉身體的技能和方法為目標,就不能以全面提高學生體育技能為由,規定學生每年選擇的俱樂部必須不同;而是應該注重俱樂部精英隊伍的培養,也就是助教的水平應該比其他會員有較大的差距,能夠代表俱樂部參加一些大型比賽或者宣傳活動,提高俱樂部的聲望,這樣也能增加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和對俱樂部的集體榮譽感;另外,由于俱樂部實施,上課對象就打破了年級界限,在一個俱樂部中有高、低年級不同的學生,就可以以社團的一些制度管理俱樂部,比如俱樂部管理團隊的傳承問題,打破年級界限,可以以高年級帶動低年級,減輕老師培養助教的負擔;以低年級傳承高年級,一級一級傳承下去,制度可以持續發展,也能培養學生對俱樂部的歸屬感,還能完善俱樂部管理制度。
7.2、建議每個俱樂部申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有以下幾個理由:讓俱樂部成員關注公眾號,方便官方信息的通知,比QQ群要方便很多(由于一些同學在群里閑聊,導致其他同學屏蔽群消息容易忽略信息通知);可以宣傳本俱樂部的體育文化與活動;可以在微信號上面組織給助教投票以考察助教的教學是否得到同學的認可;利于俱樂部規范化管理團隊工作的交接等
7.3、學校運動會可以逐漸打破學院參與制度,增加以俱樂部為單位,除了以前的常規賽以外,增加俱樂部特有的趣味比賽,因此可以增加學生對俱樂部體育運動的認真學習。比如運動會增加武術比賽、籃球比賽等,豐富運動項目,提高學生體育運動積極性以及榮譽感。
十幾年前,體育課程是傳統體育課程模式;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完全體育俱樂部的實施已經全面鋪開。在調查交流中發現,各個高校的體育課程不盡相同,但是都存在一定的弊端。相信全國高校都在這條路上摸索,浙江杭州位于我國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浙江科技學院的率先改革,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完全體育俱樂部制的優勢,當然也了解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相信,更多的嘗試和探索會讓完全體育俱樂部制在我國鋪展開來!
[1]李俊波.《高校全面實施體育俱樂部制改革的思考和建議——以浙江科技學院為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5(8上),74-75.
[2]薛濤.《我國部分高校體育俱樂部現狀與發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23-25.
[3]教育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EB],教育網站,2014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