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宇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臺灣大仁科技大學交流學習感受與體會
唐正宇
(長沙衛生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臺灣職業教育經過多年發展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形成了臺灣風格的人才培養和課程發展特色,其完善的學制及教育體系值得大陸高職教育借鑒。
職業教育;臺灣大仁科技大學;交流學習
2015年9月至11月,筆者在臺灣大仁科技大學進行交流學習,短短兩個月的交流學習使筆者有了很多感受與體會,現介紹如下。
大仁科技大學位于臺灣南部屏東縣,位置相對偏僻。該校創辦于1966年,以藥學專業起家,目前在校學生人數近九千人。學校鄰近臺灣唯一的“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產學合作密切,并以“健康、休閑、管理、社會福利”四大志愿為經營愿景與發展核心,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專業人才。學校設有人文暨社會學院、藥學暨健康學院、智慧生活暨管理學院、休閑暨餐旅學院4個學院,學院設有制藥科技、環境管理、生物科技、食品科技、休閑事業管理、文化創意產業6個研究所,目前有師資301位,助理教授以上師資217位。
臺灣教育體系分高等教育體系與職業技術教育體系[1],大仁科技大學屬于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主要招收“二技”、“四技”、“二專”學制學生。“二技”和“四技”屬于本科層次職業技術教育,“二技”相當于大陸的專升本教育,可獲學位證書,“四技”相當于大陸四年制應用型本科教育,可獲學位證書,而“二專”屬于大專層次職業技術教育,招收高中畢業生,學習兩年。
3.1硬件設施
大仁科技大學的教學樓每間教室均配備電腦和高清投影儀,設施完善,開通了校園無線網絡,教師和學生隨時能上網。學校有專門的多媒體學習平臺,教師在課堂上可直接進入該平臺使用多媒體課件及教學錄像,學生也可以進入該平臺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教師還可通過該平臺布置作業以及和學生進行實時互動[2]。有些教師會以錄像的形式把教學內容上傳自己的網頁,學生需進他的網頁觀看,電腦系統自動累計學習時間,達到要求才能參加考試。
3.2教材
大仁科技大學的教材知識編寫系統和大陸高職院校教材不太一樣,字體碩大,便于閱讀,內容較少,知識非常淺顯,知識量有限。大陸高職院校教材與之相比,內容繁多,難度偏大,適合本科、研究生層次的學生學習。因此,筆者認為編寫針對性較強的校本教材勢在必行。
3.3師資力量
筆者所旁聽的專業基礎課教學工作都是由高雄榮總醫院的主治醫師承擔,臨床醫師擔任專業基礎課教學工作的優勢在于可以理論聯系實際,知道學生今后在臨床工作中真正需要什么,例如對于微生物的教學主要從流行病學防疫方面進行,學生反映不錯。
臺灣職業院校有一個“禮、義、廉、恥”的共同校訓,以“做人”為起點,圍繞禮義、廉恥、誠信等方面進行教育培養[3],中華傳統美德得到較好的傳承。學生行為舉止彬彬有禮,對待教師非常尊敬。
筆者有幸聽了林明哲教師的兩次講座,聽后深受啟發。林教師在大仁科技大學教授高等微積分,在醫學類高校這門課程很少會開,但是他的課卻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一位教師受到學生歡迎肯定有其原因,尤其是一位以嚴格著稱的教師。他和我們分享了他的心得,他認為教書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份責任,不能迎合討好學生讓學生覺得老師好,而要嚴格要求,給學生嘗試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信。他還組織我們做了兩個非常有趣的游戲,一個是“松鼠和大樹的游戲”,讓我們懂得了作為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另一個是“金字塔拼圖游戲”,讓我們知道了表達的重要性。
筆者觀摩了臺灣南部8所院校的護理職業技能競賽,從組織到內容和大陸院校完全不一樣。整個比賽氛圍熱烈有趣,所有學生真正都在快樂學習、快樂比賽。比賽分為理論知識搶答及臨床實踐操作考核。參賽選手坐在自己的固定位置,每一排都有志愿者隨時為選手服務。第一輪的理論知識搶答是靠選手快速舉起手中的A、B、C、D答題牌,理論知識基本上是人體解剖、生理學知識。通過幾題的篩選淘汰僅留10名選手進入決賽,再經過一輪理論知識搶答之后,留下5名選手參與最終的臨床實踐操作考核。臨床實踐操作考核是給出一個病例分析題,現場有志愿者當“患者”,參賽選手根據病例及詢問“患者”進行護理評估,然后進行健康教育,這種方式不僅考核參賽選手的知識掌握情況,還考核選手的應變能力、溝通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素質。觀摩整場比賽,感覺學生都很積極主動,享受比賽過程,包括比賽中場休息,學生表演空竹等,都能感受到學生的自信。臺灣大仁科技大學的培養模式是無時無刻爭取機會讓學生表現自己,這對于職業教育的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大仁科技大學雖說地處屏東,但經過兩個月的學習交流,筆者深刻體會到臺灣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普通民眾都非常有禮貌,無論是坐車還是買東西,都自覺排隊,無論在校園還是公共場所,殘障人士都可以一個人順暢出行,人們做任何事都以方便別人為前提,每個細節中都體現著人文關懷。在陌生的地方遇到困難,周圍的陌生人會主動熱情詢問并給予幫助。雖然臺灣近年來經濟不太景氣,但是臺灣人民并沒有太多抱怨和怠工,即使是火車上普通的列車員都非常熱愛自己平凡、普通的工作。人們心態平和,相處簡單融洽。
短短兩個月,筆者在一個新的環境,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體會全新的一切,坐在教室里聆聽各位教師授課,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學院學生像朋友一樣深入交流,讓筆者深有感悟。通過這次交流,筆者將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進步。
[1]吳江云.淺談臺灣地區高等技職教育體系及課程發展特征[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2):4-6.
[2]李愛夏,袁葵,陳燕,等.臺灣大仁科技大學護理教育介紹及思考[J].中華護理教育,2015,12(8):587-589.
[3]祝戰科.臺灣職業教育淺析與啟示[J].繼續教育,2015(2):78-80.
G40-03
B
1671-1246(2016)18-015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