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俊蓓(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0)
淺談高職院校新任教師以老帶新培養模式
向俊蓓
(四川護理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610100)
高職院校擴招需要大量師資,青年教師既缺乏教學經驗又缺乏社會閱歷與人際交往能力,為使其盡快適應學校和崗位,近年來我院開展以老帶新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
高職院校;新任教師;以老帶新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同步發展,努力建設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提高教育質量的前提和保障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目前,在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中,青年教師所占比重大,是高職院校的中流砥柱,其綜合能力直接影響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關系到學校的發展[1]。要快速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水平,使其迅速成長,以老帶新是重要途徑之一。
高職院校特別是新建院校要想提高辦學水平,通過教學評估,就必須達到師生比的有效配置,這就要求加強新教師培養。近年來,我院為了使新進教師早日適應崗位并成為學院的中堅力量,經過實踐研究,對外送培教師,對內建立以老帶新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過以老帶新,充分發揮老教師熟悉高職教育和學生特點以及學校教育理念等優勢,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技巧和學生學習引導上指導新教師,加快其成長速度[2]。開展“一帶一”活動,老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上幫帶新教師,從而使學校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梯隊有序,有利于高職教育的長期發展。
2.1選擇指導教師
指導教師必須忠誠教育事業,熱愛指導工作;能嚴于律己,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對所指導的新教師的師德修養提出具體標準,培養新教師的奉獻精神[3];教育知識豐富,教學理念先進,教學藝術嫻熟;指導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并以此指導新教師提高理論素養,為其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精通本專業業務,了解本專業最新發展動態。
2.2指導教師制訂指導計劃
新教師與指導教師“結對”確定以后,指導教師根據新教師的專業水平、知識背景等制訂相應的指導計劃,按計劃對其進行指導。
2.3指導內容
新教師要先系統聽完指導教師的主講課程,并做好聽課記錄,學習指導教師的教學方法。指導教師要主動關心新教師的學習和工作,耐心回答他們的提問。指導教師幫助新教師掌握各教學環節的內容及方法,提高其教學能力和學術水平,促使其了解并執行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對新教師擬定的教案進行審核、把關[4];每學期對所指導的新教師聽課并進行指導。各教研組每學期組織教師對新教師集體聽課,并進行集體評課。指導時間至少為一學年。
2.4總結和評定
以老帶新指導工作完成后,指導教師要對新教師的成長情況進行總結,通過學生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學生對新教師的反饋、新教師取得的業務成績與完成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同時新教師要客觀評價自我成長狀況,寫出心得體會。
3.1思想認識及職業道德
指導教師首先要讓新教師理解職業教育的特征與規律、學校的辦學理念及培養目標。其次要讓新教師把握學校教育教學的方向,樹立服務意識,不斷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和事業心。3.2備課
職業院校的新教師一般都是剛從學校畢業,他們在專業領域有專長和建樹,學習與研究能力較好,但是缺乏教學理論。指導教師要在如何鉆研教材、研究教法、熟悉教學大綱、分析教材,如何分散難點、突出重點、有詳有略地教學,如何編寫教案、制訂學期授課計劃,如何收集使用教參材料、進行教學反思性總結等方面對新教師加以指導。
3.3課堂教學
指導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要在課堂教學組織、板書設計、教學方法應用、課堂教學藝術、課堂突發事件處理、語言表達、實驗操作等教學基本功方面對新教師加以指導[5]。通過指導,使新教師課堂教學能反映教學規律的一般要求,突出學生實用技能培養。
3.4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及應用
通過指導,要使新教師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學理論及職業教育理論。
2014年至今,我院持續進行以老帶新活動,每個新學期由教務處下發文件,對50余名新進教師進行一對一幫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多數新教師教學水平明顯提升,可以獨立撰寫教案并授課。按照文件規定,被指導的教師全部考核合格,其中
以老帶新培養新教師模式是學校教育發展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新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6]。指導教師將自己豐富的專業技能和教學經驗傳承下去,提高新教師授課能力和職業素養,促使其提升專業技能、職業素養和職業操守,短期內成為一名合格的職業教育工作者,達到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目的[7]。
[1]呂吉存,于俊福,王紅.以老帶新是青年體育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J].體育師友,2010(6):38.
[2]袁航,曾祁.高職院校新任教師以老帶新培養機制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9(23):166.
[3]邵德華.青年教師需注意的幾個問題[J].遼寧教育,2011(6):21-22.
[4]吳曉秋.高職院校教師“以老帶新”教學實踐模式的研究[J].新課程,2015(10):19-20.
[5]劉麗珍.淺析骨干教師助推新手型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學習,2014(7):169.
[6]鞠淑范,呂世丹.新形勢下我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5(23):51-53.
[7]楊慧.職業院校青年教師群體的發展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5 (6):253.
G451.2
A
1671-1246(2016)15-0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