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國強(中山大學體育部廣東中山510275)
基于產業組織理論下對我國運動健康管理產業分析
□龍國強(中山大學體育部廣東中山510275)
本文通過了解當前我國運動健康管理產業的發展現狀,從產業組織理論視覺上分析行業市場結構狀況、市場行為以及預測行業前景,為運動健康管理產業發展提供參考。
產業組織理論運動處方運動健康管理
運動健康管理通過以運動處方形式促進自身或者他人的健康管理過程,運動處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國生理學家卡波維奇在20世紀50年代提出后,隨著康復醫學的發展及對冠心病等的康復運動訓練的開展,運動處方開始受到運動康復專家和理療專家的重視,并很快發展成為運動健康管理的主要方式,對疾病防御治療,科學鍛煉指導,加強體質健康都收到很好效果。根據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開始使用運動處方術語,運動健康管理是根據每個個體的特有條件而量身制定的健康的運動計劃和處方,參照醫療健康知識,合理選擇運動方式。處方內容包括運動內容,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頻率,備注事項五個方面,通過幾個方面的量化選擇,達到鍛煉人體各個組織和器官的功能性的目的,運動處方是指導人們有目的、有計劃和科學地鍛煉的一種方法。
大量的研究證實,體育鍛煉對心理疾病有治療效果。據國外對1750名心理醫生調查,60%的醫生認為應將體育活動作為消除焦慮癥的治療手段,80%的醫生則認為體育活動是治療抑郁癥的有效手段之一。尤其是對心腦血管、心肺功能、內臟、神經血管,四肢關節肌肉骨骼等,都可以通過有效的鍛煉促進其機能和功能,科學的運動處方鍛煉使身體的機能有效加強,對增進體質健康,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有重要作用。
目前,根據2006年中國保健科技學會調查數據顯示,我國人口中15%屬于健康,15%屬于非健康,70%屬于亞健康,亞健康人口超過9憶。大城市亞健康現象更為嚴重,北京亞健康人口比例超過75%,上海和廣東亞健康人口超過7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數據,在擁有13.7憶人口的中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比例從2002年的25%上升到2010年38.5%,到2015年中國50%-57的人口會超重,究其原因,除了營養過剩和疾病外,主要是缺乏鍛煉引起的,加強身體鍛煉,提高體質健康成為人們的共識。
另外,中國社會老齡化越老越嚴重,根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指出,2012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4憶,老齡化水平達到14.3%,預計2013年老年人口數量將達到2.02憶,老齡化水平達到14.3%,2012年為0.97,2013年突破1憶大關。在高增長同時,老齡化慢性病增加,老年過早衰老死亡已經困擾著國家社會的一大難題,對我國將來政治、經濟、社會、造成巨大影響。加強鍛煉、科學鍛煉對防御疾病,延緩衰老有總要作用。大力發展運動健康管理產業,對我國當今社會老齡化、亞健康、疾病防御和治療等問題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依托產業組織理論對運動健康管理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對行業的核心內容進行挖掘,分析產業的發展現狀和內部的關系,揭示行業內關系變化的規律,并對我國運動健康管理產業的發展趨勢做出了預測和建議,為政府和企業以及社會提供參考。
3.1、我國運動健康管理產業現狀
我國運動健康管理行業最早源自商業性體育健身場所,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城市社區,20世紀90年代數量快速增長,21世紀以來國際著名體育健身俱樂部的連鎖機構和管理顧問公司開始進入我國,近十年來健身俱樂部得以飛速發展。根據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2014-2018年中國健身俱樂部運營模式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的數據,2012年前全國健身俱樂部每年在以300家左右的速度遞增,北京健身俱樂部以每年30家的速度遞增。對比國外,美國三億人口,擁有26000多家健身俱樂部,而中國十三億人口,卻只有不到2000家俱樂部,遠遠滿足不了人們對運動健康需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健康成為人們的共識,運動健康行業存在巨大發展空間。
國家正全力支持行業發展,2014年出臺了《關于加快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到。加強體育運動指導,推廣“運動處方”,發揮體育鍛煉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大力發展運動醫學和康復醫學,積極研發運動康復技術,鼓勵社會資本開辦康體、體質測定和運動康復等各類機構。發揮中醫藥在運動康復等方面的特色作用,提倡開展健身咨詢和調理等服務,這為運動健康管理產業提供了催化器,運動健康管理有了強力的政策支持。
2016年召開的“2016全民健身科學運動產業合作論壇”上,國家體育總局群體司綜合處處長孟亞崢預計,到2020年,每周至少參加一次體育鍛煉的人數將達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4.35億,體育消費總規模將達到每年1.5萬億元,到2025年將達到5萬億,這預示著運動健康管理產業將潛力無窮。
3.2、我國運動健康管理產業分析
我國目前運動健康管理產業才剛剛起步階段,與歐美已經多年的經驗對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具體表現如下:
(1)服務對象比較局限。
目前我國經常參加鍛煉人口世界各國發展不平衡。2008年,我國的體育人口(每周身體活動頻度3次及以上,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每次身體活動強度中等程度以上)占人口總數的37.1%,與日本、芬蘭、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的體育人口70%以上的比例相比,差距驚人。在美國,體育鍛煉是人們最熱衷的休閑方式。美國的休閑消費已達到2800億美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其中以休閑體育為內容的體育產業已成為支柱產業,而我國連1%都達不到。這巨大制約了鍛煉的基數人口,在這基數鍛煉人口中,能有效地采用運動處方進行運動的更加少,多數人都是漫無目鍛煉,遠沒有達到應有地鍛煉效果。而在歐美很多國家的人都是在健身師和理療師的建議下科學鍛煉,長期有目的地堅持科學鍛煉,達到了鍛煉效果。
(2)運動健康管理機構發展模式相對單一。
客觀的來說我國的運動健康管理起步較晚,仍處于產業發展的探索時期。目前主要的經營模式是以健身房、健康指導中心、健康管理機構等形式存在。經營的內容主要買賣健身產品,健身器材、保健品、體質檢測、疾病檢測,沒有形成一系列從科學運動指導健康管理的相關機構和行業。
(3)運動健康管理服務內容尚不完善。
目前很多運動健康管理機構主要以醫療服務中的健康體檢和慢性病方面的健康管理為主,在運動處方指導日??茖W鍛煉,疾病后針對行鍛煉等均沒有涉及,未能為消費者提有效的運動處方結合健康服務,更加沒有一套終身健康管理系統的跟蹤和指導,這與社會巨大的需求形成了矛盾。
3.3、市場缺乏科學系統的整體行為
眾所周知,醫院在治療患者最多只能治療好70%機能,剩下30%機能只能回家通過慢慢恢復,其中科學鍛煉鍛煉管理健康尤其重要,而患者在沒有科學指導康復訓練,是很難得到及時的康復和提高的。目前運動健康管理行業多數以民營企業為主,民營企業缺乏大量運動理療指導師,沒法科學地為社會提供有效鍛煉指導。醫院沒法跟進科學指導運動,而國家機構的運動康復師在不了解病后情況,也無法有效進行康復訓練指導。政府機構下的各級體質檢測中心只是檢測學校學生和運動員的體質,沒有為民眾尤其是患者提供科學指導鍛煉,導致市場存在巨大需求空缺。
3.4、市場效益不明顯導致行業發展趨勢不快
運動健康管理可謂“朝陽產業”,在經濟方面不但企業自身能獲得巨大收益,作為社會力量能夠有效地促進國民體質的健康發展,緩解政府在醫療衛生方面的困境,為提高國家綜合實力做出貢獻。
按照《中國健康管理相關服務機構現狀調查》指出:2000年以來,國內健康管理服務機構的數量以每年超過20%的速度增長,其中,2001年增幅達到46.2%,2005年達到61.9%。截至2008年8月,我國健康管理相關機構數量不少于5744家,其中名稱使用數量位于前三位的是體檢中心、健康咨詢公司和健康管理管理公司,分別占總數量的64.5%,14.0%和6.1%。健康服務公司、健康科技公司數量其次。其它名稱的如健康教育公司、亞健康公司等數量較少。還有部分美容機構、健康顧問公司、保健公司、健康研究中心、健康推廣公司、健康產業公司等也將“健康管理”列入其服務范圍。這些民營機構多數以體檢為主,沒有涉及到真正的運動指導健康鍛煉,沒有深挖其中存在的巨大經濟價值,因此其市場效益不明顯,導致行業發展徘徊不前。
4.1、大力宣傳科學鍛煉。
根據數據現實,95%的人們在鍛煉時候都是自發鍛煉,以科學參加鍛煉不足5%,因此大力宣傳科學鍛煉,以科學運動來促進健康,提高人們自身運動健康管理意識。開展廣泛的國民體質監測統計研究工作,制定人們個性化的科學運動健康管理檔案,提高人們積極參加科學運動和運動消費習慣。
4.2、出臺促進行業發展的優惠政策
產業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沒有良好的政策環境很難推動行業發展。因此為了鼓勵更多的社會企業和資金參加到運動健康管理產業來,應該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公司、個人參與投資建設。國家在政策上、稅收上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制定好行業規則和保護政策,規范市場行為,加強監督,防止損害市場行為出現。
4.3、建立行業規范標準和制度
當前,我國運動健康管理行業發展不快的原因之一是政府沒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行業規范標準和制度,市場上自發地掛著健康管理公司的牌子,各自推出各自的運動干預處方措施,不但沒有科學指導民眾參加鍛煉措施,反而起到誤導作用,導致人們對運動健康管理公司誤解,間接地損害了市場健康發展,因此,政府盡快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業標準和制度是十分必要。
綜上所述,運動健康管理行業在我國仍處于雛形,運動健康管理產業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未來具備巨大的產業發展空間,建議從政府、企業、機構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和跨界聯合,通過運動健康相結合的管理模式,發揮其具備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1]黃建始.中國健康管理相關服務機構現狀調查[C].第23屆國際健康評估與促進學術會議.北京,2008.
G80
A
1006-8902-(2016)-11-L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