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成龍 尹朝玉 宋鵬威 王溪源 袁玉玲(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鄭州市高校校園體育競賽發展現狀研究
□牛成龍 尹朝玉 宋鵬威 王溪源 袁玉玲(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校園體育競賽是高校展示素質教育和推動校園體育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校園體育競賽的組織和實施對大學生培養終身體育鍛煉意識有著重大作用。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數據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鄭州市幾所高校的校園體育競賽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并由此發現一些問題:校園體育競賽項目及規則設置過于競技化;校園體育競賽中過分看重競賽成績;高校體育場地與設施的利用率不高;校園體育競賽形式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不符等。針對此類問題,本文提出了對策和方法,為學校體育工作者提供意見和參考。
鄭州市校園體育競賽現狀
在全民健身、終身體育思想的引導下,學校體育改革正如火如荼。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可以修身養性,使學生在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中,鍛煉意志品格,陶冶情操,得到心靈的凈化;良好校園體育競賽的組織與開展,是對大學生運動能力和體質健康狀況的一個評定,是學校體育教學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依據,也是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保障。本文以鄭州市五所高校學生為調查對象,對鄭州市高校校園體育競賽發展現狀做出了調研。
1.1、研究對象
以鄭州市高校校園體育競賽發展現狀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
以鄭州大學、輕工業學院、信息工程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五所高校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1000份,最終收回959份,其中有效問卷為903份。
(2)文獻資料法。
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行系統研究,作為理論支撐。
(3)數據分析法。
對搜集到的問卷進行數據分析,歸納整理、系統研究。
校園體育競賽是以高校師生為主要對象,在校園內舉行的,旨在引導師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場,豐富課余生活,升華師生的體育鍛煉意識的一種學校體育教育形式。校園體育競賽是學校體育的組成部分,合理的開展校園體育競賽對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思想和全民健身普及意義非凡。
經過調研發現,高校校園體育競賽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3.1、校園體育競賽項目及規則設置過于競技化
在對鄭州市五所高校學生參加體育競賽動機情況調查中,多達半數學生表示參加體育競賽是為了增強體質、豐富課余生活,他們還認為校園體育競賽項目設置不合理,過于競技化,缺乏趣味性。尤其像標槍、跨欄、三級跳遠等過于專業性的比賽項目,技術性要求比較高,不利于在校園中普及和發展。
3.2、校園體育競賽過分體現競賽成績

表1 學生參與體育競賽對競賽成績的要求情況
在學生參與體育競賽對競賽成績的要求情況調查中,如表1顯示:有多達57.9%的學生對參加體育競賽的成績有要求,其中學?;驅W院要求的占34.5%,自己要求的占23.4%。賽前參賽目標的設定會給學生增加參賽的壓力,過分強調競賽成績和名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參與競賽的積極性,使體育競賽成了少數體育尖子生的競賽,失去了校園競賽的宗旨。
3.3、高校體育場地、設施利用率不高

表2 五所高校體育場地與設施情況
在高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和利用情況調查中,如表2顯示,58.1%的學生反映學校的標準體育館不對普通院系學生開放,高校多數學生只能在室外進行鍛煉,對于羽毛球、乒乓球等受外界環境影響較大的運動項目,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會大大下降,這不僅嚴重影響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而且使這些昂貴的設施成為了一種擺設,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此外,有38.3%的學生反映參加體育鍛煉或體育競賽時受場地周圍衛生環境的影響,29.3%的學生反映體育場地與設施存在安全隱患,高校在學校公共體育場地與設施的管理方面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的需要。
3.4、校園體育競賽形式以及體育課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不符

表3 校園體育競賽形式以及體育課開展情況
在校園體育競賽形式以及體育課開展情況調查中,表3顯示,有多達38.1%的學生對校園體育競賽的組織形式表示不滿,認為校園體育競賽形式老套,缺乏改革與創新,更為重要的是,體育競賽沒有考慮到開展與學生自身素質相符合的項目,開展的依然是一些技術性稍高的項目,這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倦心理。而在體育課內容方面的調查,仍有29.3%的學生認為體育課授課方式老套,老師和學生缺乏溝通,體育課趨于形式化。
3.5、高校學生對學校體育的教育價值認識度不足

表4 學生對學校體育的教育價值的認識度
在表4學生對學校體育的教育價值的認識度的調查中,有61.7%的學生對學校體育的教育價值持肯定態度,認為學校體育不僅僅是智育和德育發展的重要條件,更是學生體質發展的必要條件。但仍有38.3%的學生認識不到學校體育的教育價值,這勢必會影響學校體育的開展。
4.1、加強校園體育文化、競賽制度建設
高校應該建立一套規范的學校體育規章制度和完善的體育競賽管理機構,加大在體育競賽資金方面投入,廣泛動員體育教師和學生參與運動競賽并組建公平、公正的裁判隊伍,對運動競賽信息以及成績進行公開。利用校園網絡和廣播定期宣傳、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競賽,使學生置身于一個和諧的體育環境氛圍中,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4.2、開發集健身、娛樂、競技為一體的校園體育競賽項目
高校校園競賽項目的設置要結合大學生的心理特征,開拓一些以集體項目為主的科學安全、簡單易行且易于推廣的大眾化競賽項目。在項目設置時應注意增加團體項目比賽,例如校園定向越野、異程接力等;擴大參與面,降低競技性強的競賽項目難度,增加競技項目的趣味性和娛樂性,而不要過分強調運動成績和名次,把增強學生體質健康、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作為學校體育工作的首要任務。
4.3、實現體育課和課外活動一體化
高校要鼓勵學生組織多種多樣的體育興趣小組和興趣社團,利用課外時間設計競賽內容,給學生有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舞臺,體育教師要提供適時、必要的指導,并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選擇一部分具有健身價值、趣味性且簡單易行的競賽項目作為校園體育競賽項目。這樣,學生不僅參與了體育競賽的全過程,而且發揮了體育競賽鍛煉人、培養人和教育人的作用。
4.4、突破傳統競賽文化,創新體育競賽形式
為了進一步強化校園體育競賽文化,高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自己校園特色的體育文化節。在此期間,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舉辦集田徑運動會、三大球運動、趣味運動會、三小球運動等綜合性混合運動會,參與形式可以靈活掌握,以學生參與運動為目的,使學生處在團結友愛、和平競爭的愉快氣氛中。
4.5、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校園體育競賽的育人功能
高校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現代化高層次人才的搖籃。校園體育競賽是學校體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體育競賽中存在著個體與個體、個體與群體以及群體與群體之間的交流,在交流中,學生間接的學會了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遵紀守法的優秀品質。
[1]朱景履.高校體育競賽理論與實踐的研究[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4,1.
[2]吳曉涓,張文軍,高月宏.大學生群眾體育運動競賽對參與者行為影響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
[3]童錦,縱艷芳,王紅雨.高校體育競賽發展的思考——以安徽省部分高校體育競賽現狀為例[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30(2).
G812
A
1006-8902-(2016)-11-ZQ
牛成龍(1990-),男,河南鄭州,漢,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