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敏 鄭 欣(.南京審計大學體育教學部江蘇南京85;.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365)
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策略探討
□馮國敏1鄭 欣2(1.南京審計大學體育教學部江蘇南京211815;2.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東廣州511365)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創新,高職院校也在不斷地創新自身的教育方式,以期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高職體育教學,也在不斷結合時代的發展特點,確立了新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職業技能,為以后的就業打下基礎。高職體育教學中,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提高學校的就業率。本文主要從教學的基本概念及現狀、以就業為導向的特點及意義、建構新模式三個方面加以展開。
就業導向高職體育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高職院校也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加大對于教育的創新力度,促進學生的就業,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體育教學,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應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而且,我國的就業形勢也要求學校要以就業為導向,對學生進行職業培養工作。因此高職院校在體育教學中,也要革新觀念,提升教育的力度,為培養更加符合社會發展的人才而努力。從教學的基本概念出發,研究教學模式的現狀,在此基礎上論述模式的特點及其重要的作用,從而更加深入了解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
1.1、基本概念
高職教育,利用自身的資源,鍛煉學生的就業能力,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高職體育教學,也要以就業為導向,不僅要提升學生的體質,也需要提高學生的其他技能,以便學生能夠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學生通過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的相關學習,鍛煉自身的能力,提高自信心。
1.2、教學的現狀
體育教學,以就業為目的的模式,還沒有全面的發展起來,沒有被廣泛的傳播或者使用。具體表現在:首先從體育的課程上來看,高職院校依舊沿用傳統的課程教學,缺少創新性。同時,體育教師在傳授相關的知識時,大多是以體育運動的常識為主,很少涉及到學生未來發展的相關知識,不利于學生日后的全面發展。
再有,高職教學沿用以往的教學模式,以高校的體育教學為模式,很少結合自身的發展實際,進行一定的創新,這樣一來,很容易導致學生對體育課不重視的現象,影響了學生未來的發展。
接著,從教學所用的書本上,版本較低,內容較為陳舊,沒有體現先進的體育知識。而且,這些書中的內容大多涉及的是如何強化學生的體質問題,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等都未進行正確的輔導,這樣一來,學生在遇到心理上的問題時,很難得到相應的解決,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最后,教學方法上,高職院校依舊沿用教師教學的方式,很少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夠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也很少將教學的內容向就業靠攏,很容易出現學生所學的知識,在日后的就業崗位用不到的現象。
2.1、教學模式的特點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模式有著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方面,是學生品德教育重要的平臺,通過體育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對于學生品德的培養也是極為有利的。尤其是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更是如此,在此導向的基礎上,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也要在教授的過程中,解決學生心理上遇到的問題,加強對其思想品德的教育,讓學生在日后的發展過程中,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社會上的壓力。
第二個方面,此種教育還是生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強調以就業作為自己的導向,培養學生的各項技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職業能力水平,使得學生在以后的就業中,能夠選擇較好的發展路徑。
第三個方面,是實現自我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平臺,學生在體育教學中,不僅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而且鍛煉了管理的能力,加強了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增強了自信心,這些都有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為其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2.2、教學模式的現實意義分析
如今,面臨社會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在校的學生更應該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水平,以便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體育教學,能夠結合時代的發展特點,以及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較好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能學習到有用的體育知識,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意志力、自信心,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些素質、能力的培養,都對他們以后的工作或者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3.1、創新教學的理念
樹立獨特教學理念:高職教育,不同于高校教育,高職教育一開始就是以就業為發展目標,因此以就業為導向的體育教學,也是高職教育的發展要求。傳統的高職體育,理念上缺乏創新,有的高職院校會照搬高校的相關理念,未能夠真正結合實際的需要,進行教學理念的創新。因此,高職院校實行新的教學模式情況下,真正從自身的發展需要出發,找到高職院校發展的特點,進行相關的課程安排,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使得體育教學符合學生的發展,為學生以后的就業打下一定的基礎。
培養學生的良好的三觀:不僅要培養相關技能,還應該讓學生樹立其良好的三觀。三觀的正確樹立,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就業,對學生以后人生的發展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學校在辦學之初,就確立了先成人、再成才的思路,因此,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的新模式,不但要交給學生各種職業技能,還應該在課堂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三觀。在具體的體育項目比賽中,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磨煉他們的意志力,讓學生在具體的比賽中,團結他人,樹立良好的風尚。
培養正確的就業觀:目前,有些用人單位在選拔人才的時候,不僅注意到應聘者的專業技能,還對其身體素質有了一定的要求。用人單位也希望能夠招收到身體素質良好,專業知識過硬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也應該重視這一點,在體育教學中,將兩者結合起來,共同培養,以便更多的學生能夠為用人單位所青睞,提高學校的就業率。
體育教學的過程中,使用潛移默化的方式,逐步培養學生的就業觀,傳播自主擇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等觀念,讓學生樹立良好的擇業觀。比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發現某一些學生對于運動項目較為感興趣,可以鼓勵其從事這方面的工作。這樣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就業觀,對學生以后的發展也是極為有利的。
3.2、教學內容的創新
著重訓練學生的體能: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在其中學的時候,將生活的重心放在學習上,很少鍛煉,體能一般較弱,在進行相關的體能鍛煉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體力不支的現象。有些意志力較強的學生,會堅持著鍛煉下去,但是部分意志力不強的學生,就會出現厭煩的心理,不參加體能訓練活動,也就達不到體育教學的目的。因此,體育教學新模式,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著重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實行不一樣的教學方法。例如,對于那些身體素質較好,而且對體育項目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加大他們的體能訓練,對于那些體力較弱的學生,也要鼓勵其堅持體育鍛煉項目,逐步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3.3、調整教學方式
多樣的教學方式:新模式調整了教學的方式,不在局限于教師的課堂上教授內容的方式,而是將課堂上與課下相結合,共同促進學生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啟發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主要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學生針對某一體育問題,進行公開的討論,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度。另外,新模式下實行游戲教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讓學生不僅能夠學到最先進的體育知識,還能夠提升自身的職業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課外,也要注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舉行一些體育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在具體的比賽中,了解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的團結精神。而且在這些比賽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個性,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對其以后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開展多樣的體育活動:目前,用人單位也會組織員工進行相關的體育比賽,提升身體素質,而且也有利于培養員工之間的合作默契。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新模式,也要開展多樣的體育項目,例如一些競技類的體育比賽等,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職業素質,促進學生更好的實現就業。
3.4、完善體育教學的評價體系
除了對教學方式、內容進行一定的完善,還應該調整教學的評價體系,這樣才能夠促進新模式長效的發展。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往往集中在教師的身上,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相關信息的好壞程度,但是在新模式下,實行的是,教師、學生相互評價的方式,通過這兩者相互評價,提高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另外,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評價方式,例如學生意志力、團結力等方面,這樣一來,對學生的評價就顯得較為客觀,也就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就業形勢的不斷嚴峻,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要求,不僅僅集中在專業技能上,還對他們的身體素質有了要求,因此,高職院校應該結合這一新形勢,創新自己的教育觀念,進而為促進學生更好的就業作出努力,提高高職院校的就業率。
本文首先就對,體育教學的內容及現狀進行了相應的分析,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就業為目標的,工作重心在學生的就業上。目前,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現狀還存在著一定的影響因素,表現在教學的內容、書本、方式上。接著,本文對體育教學模式的特點、現實意義進行了一定的闡述。這種體育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有利于學生日后的就業,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其以后的全面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本文還對體育教學的新模式進行了一定的探討,首先,創新教學理念,高職院校應當結合自身的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教學理念,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觀念;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教學內容也要進行一定的創新,著重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對不同體能學生實行不同的教學方式,提高興趣;調整教學的方式,結合課上、課下進行一定的教學,進而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最后,希望本文能夠為相應的理論建設貢獻一定的力量。
[1]黃海波,周文軍.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J].蘇州市職業大學學報,2011,02.
[2]劉力.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1,04.
[3]楊慶玲,劉夕榕.就業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J].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04.
G807
A
1006-8902-(2016)-11-LXY
馮國敏(1965-),男,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學校體育與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