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東,高宗華,張曉麗
(濱州醫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
整合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要素 提高教學質量
劉衛東,高宗華,張曉麗
(濱州醫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煙臺 264003)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分析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基本要素,確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標準,規范教學行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高校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陣地,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人才培養。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是主體,課堂是傳授知識的殿堂,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思維方式的重要途徑,課堂教學效果直接關系到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對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是學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具體而有效的措施之一。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以教師課堂教學活動為研究對象,依據一定的方法和標準,對教與學的過程及效果進行客觀衡量和價值判斷的過程[1]。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具有教育功能、鑒定功能、激勵功能、管理功能、研究功能、反饋功能和指導改進功能。
根據評價主體不同分為學生評價、督導評價、同行評價和領導評價;根據不同課型確定的評價指標體系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法[2]。
4.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學生通過教學活動而要達到的預期學習結果,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師的活動指南,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依據。教學目標可分為課程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對學生而非教師的要求。因此,教學目標必須是具體的、可操作的。
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學科專業知識與相關學科知識,深入鉆研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并對學習對象等做出系統分析,綜合考慮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媒體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因素。
4.2教學內容
應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教師要具備理解、駕馭教材能力,要從學科系統的角度出發,鉆研教材,理解教材;課堂上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由淺入深、通俗易懂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要善于抓住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做到心中有數,講課時重點突出,并選用恰當方法攻克難點;此外,還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拓展。
4.3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為達成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專門內容的學習活動時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及程序的總和,它包含了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
教學方法的選擇設計要綜合考慮教學目標和任務、教學內容、學生身心發展狀況、教師自身教學素養、教學時間與效率、教學設備條件,并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主要從以下幾點評價教學方法:(1)教學方法的最優化。教學是一項復雜多變的系統工程,不可能有一種固定不變的萬能方法。因此,一種好的教學方法是相對而言的,它總是因課程、學生、教師自身特點而相應變化。(2)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好的教學方法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并能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3)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評價教學方法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如課上思維訓練設計、創新能力培養、主體活動開展、新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教學藝術風格形成等
4.4教學媒體
選擇適當的媒體用以說明課題內容和技能操作,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為學生自我分析提供操作和行為參照。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教學媒體的選擇提供了廣闊空間。教師應在發展原則、經濟原則和教學最優化原則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課堂教學生動性和效率,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此外,也不能忽視教師自身“媒體”(語音、語調、表情、手勢、動作等)的作用。
4.5評價手段
狹義的教學評價是指教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定。教師教學評價設計不僅要使學生感到壓力小,樂意接受,還要客觀、準確地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應從評價方法、手段、時機和反饋要求等方面進行設計。通過評價,不僅能及時為學生提供反饋,當學生獲知自己在不斷進步的信息時,其學習動機也會逐漸增強,還便于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設計。教學評價不應只注重學生記憶知識的多少,還應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運用,技能的形成,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4.6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應具有以下特征:(1)教學具有實效性,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熱烈。(2)學生受益面廣,并在原有基礎上實現知識、技能學習目標,思想道德與職業態度培養目標;教師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促進其個性發展。(3)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使得當堂問題當堂解決,課業負擔科學合理,學生學得輕松愉快,積極性高。
4.7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是保障教師教學效率和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因此,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還要考慮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應從以下幾方面評價教師教學基本功:(1)板書。好的板書設計應科學合理、言簡意賅、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板畫嫻熟。(2)教態。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表達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聲音,7%的言詞。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教態應明朗、快活、莊重,富有感染力。(3)語言。教學也是一門語言藝術,教師的語言關系到一節課的成敗。因此,教師的課堂語言應是普通話,并準確清楚,簡煉,生動形象且有啟發性;語調要高低適宜、快慢適度、抑揚頓挫。(4)操作。主要指教師運用教具、模擬人、實驗儀器、多媒體等的熟練程度。
教學是由教師、學生和課程三大要素構成的系統[3],這三大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在其他因素的參與下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應理順各因素之間的關系,發揮其共同作用,形成合理、牢固、有效的體系。
課堂教學質量決定著課程教學質量,課程教學質量決定著人才培養質量。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轉變教學觀念,加強教學設計,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黃亞玲.現代醫學教育方法學[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
[2]劉衛東,高宗華,韓坤.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24):7-8.
[3]黃甫全,王本陸.現代教學論學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G420
A
1671-1246(2016)21-0035-02
注:本文系山東省2012年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立項課題(2012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