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忠
(福建省閩東衛生學校,福建 福安 355017)
微博在健康評估教學中的應用
肖建忠
(福建省閩東衛生學校,福建 福安 355017)
在網絡快速發展的今天,現代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教學模式與聊天平臺相關,微博作為具有影響力的信息分享平臺之一,正不斷融入學生生活。因此,將微博引入健康評估教學中,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新型教學模式值得深入探討。通過微博進行課前預習與課后復習,將知識巧妙地傳播出去,在易于學生接受的同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健康評估;微博;教學目的;教學模式
隨著網絡的全球化,以網絡為載體的各種通訊及聊天交友平臺正在被廣泛應用。針對將微博引入課堂教學的各種嘗試也接踵而至。在很多高校,已經有人嘗試并且取得一些研究成果,總體結論是:微博對于教學是有益處和促進作用的。
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都能夠成為現代教學的媒介。在微博占據青少年很多生活時間的當下,網絡化教育環境已經成熟。如何使用微博開展相關教學,將教學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促進教與學協調發展非常值得探究。
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健康評估教學模式幾乎沒有創新與改進,其授課模式仍為教師講、學生聽,課后利用習題加強鞏固。課下,教師充分備課,制作PPT,在幻燈片中增加一些吸引學生的新穎元素,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教學目的。隨著時代的進步,學生漸漸產生審美疲勞,此種教學模式也難以取得良好效果。當教學與時代相去甚遠的時候就需要我們改革創新。
中職生多是在課堂上獲取知識,而在有限的授課時間內很難使大多數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框架,課下又因缺乏師生互動,對于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學生無法獲得及時的幫助,當教師不能及時為學生解疑答惑時,師生關系也漸漸疏遠了。微博不受時間、空間、范圍限制,為師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互動交流平臺。
微博的主流使用人群是學生,研究發現,越來越多的中高職以上學生將很大一部分課余時間花在微博上,而微博在國內的迅猛發展也出乎意料[1]。微博之所以廣受青年人青睞,主要因為其具有自主性和選擇性,信息獲取能力相對較強,發布信息的時間有很大彈性,內容短小精悍,信息共享時可以做到便捷迅速,信息發布速度快于傳統媒介。因此,我們設計了針對我校學生微博使用情況的調查問卷,調查顯示:在我校5個護理班364名學生中,微博使用率達92%。
根據微博的特點以及學生微博使用現狀,結合我校實際情況,經過健康評估教研組教師論證和查閱他人的研究成果,最終決定采取以下方式在健康評估教學中應用微博。
3.1理論結合實踐
大多數中職生學習能力不強,學習積極性不高。所以,無論教學方法和模式怎樣創新,都需要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有機結合。要想將微博應用于健康評估教學中,首先必須關注的一個實際問題就是學生是否真正愿意把時間花在健康評估微博教學中。因此,要根據實際情況,把握尺度,采用合理的方式,引導學生針對性地使用微博,并且及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同時協調多方可用資源。例如,班主任與班委參與其中,檢查學生作業完成情況,達到預期目標,最終達到應用微博提升教學質量的目的。
3.2課前預習
以往教學中,教師布置的課前預習任務完成情況與效果都不盡如人意。利用微博,教師課前重復發布課前預習任務,進行課前討論交流,提出教學目標,有助于學生建立知識框架。在討論交流中,建立師生平等、互動的學習模式,這是課堂教學無法達到的效果,通過討論巧妙地將知識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教師在使用微博發布信息時可設置一些問題,要求學生翻閱書本后將自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以微博形式發表出來供大家交流討論。教師通過瀏覽學生微博,了解學生的疑問、不解之處以及掌握程度,授課時可以更加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疑問和重、難點。
3.3課后復習交流
既往相關文獻得出的主要結論是:利用微博進行課后及時而有效的復習鞏固是非常必要的。課后復習總結是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不可或缺的關鍵環節。通過課后交流,可以幫助學生查缺補漏,讓學生自我考核,知道自己對課堂講授內容的掌握程度,為下一步的專項攻克提供方向。學生完成課后復習交流后,可以將自己的學習收獲、心得、聯想記憶技巧,以微博形式發布出來。這一方面能夠幫助教師檢查學生課后作業完成情況,另一方面也能夠促進學生之間互助學習、取長補短。通過師生間的交流完善自身知識體系,達到相互學習交流的目的[2]。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鞏固知識的時間主要是晚自習,利用微博交流可以不受時間、空間、地點限制,更易于學生接受和操作。教師在家里或者辦公室就可以完成遠程輔導工作,減輕了工作量,易于推廣應用。
微博作為一種新型而廣泛使用的交流工具,將其應用于現代教學工作中,通過師生間交流互動,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不僅為師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合作的平臺,而且讓師生交流擺脫了時間、空間等諸多的限制。師生間通過微博隨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3]。
但是,任何媒介載體都有其兩面性,微博在健康評估教學中的局限性也比較明顯。網絡信息量巨大,應用時易受其他信息干擾;微博每次最多發表140字,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語言簡練、通俗易懂,需要引導學生注意語言的完整性和簡潔性[4];應用微博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直接接觸,使師生處理人際關系方面的能力相應減弱。因此,將微博引入教學時,在發揮其優勢的同時,應盡量避免其帶來的負面影響。盡管微博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使用比例還需要進一步探討與研究,但其對傳統課堂教學的補充不容忽視。
在應用微博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采用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法,將微博和傳統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微博達成信息化教學目的的同時,促進中職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更加優秀的醫學實用型人才。
[1]萬國迎,王振華,鄒美英.探討微博教學對公共英語教學的促進[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2(10):64-66.
[2]姜騰蛟,李健.微博教學的可行性研究[J].軟件導刊,2013(1):185-187.
[3]劉麗敏.微博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功能與優勢[J].常州大學學報,2013(11):98-100.
[4]周云.基于微博的大學英語口語教學新模式研究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2(6):100-105.
G421
B
1671-1246(2016)21-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