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麗,孫雪萍,劉陶然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00)
淺談高職院校《食物營養》雙證融通校本教材建設思路
朱秋麗,孫雪萍,劉陶然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00)
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融通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為滿足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接軌,在明確教材建設理念的基礎上,確定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模塊劃分、任務驅動、聯系實際、理實一體”教材建設思路。
高職;校本教材;雙證融通
教材是教育實施過程的重要載體之一,也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證。食物營養課程作為我校醫學營養專業的核心課程,其教材的選擇尤為重要。但由于本專業在全國范圍內開設時間尚短,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教材不多,而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教材更是鳳毛麟角。因此,加強該課程校本教材建設,是擺在一線教師面前的緊迫任務。
1.1 不符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
目前,高職醫學營養專業使用的《食物營養》教材主要有3種:本科教材、高職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食物營養課程教材及自編教材。這3種教材雖各有優缺點,但不論從內容還是編排形式上都與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不符。具體表現為:本科教材雖內容全面,理論知識系統,但技能操作訓練內容遠不能滿足高職學生的需求,未能突出實訓教學在整個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及作用,與高職教育重點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目標不符;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專業食物營養課程教材,突出實踐教學,但食品化學方面的知識過多而對各類食物營養價值的講解不夠詳細,不符合“必需,夠用”原則;有些自編教材雖然冠以“高職高專規劃教材”之名,但內容仍是本科、專科教材的翻版,且剪輯和拼湊痕跡明顯,前后內容不能很好銜接,實用性不強。
1.2 教材內容與職業資格考試無法銜接
雙證制是目前高職醫學營養專業的特色。是否持有公共營養師職業資格證書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被用人單位錄用。但是,現行教材的內容與職業資格認證標準缺乏有效銜接,導致學生完成食物營養課程學習后很難勝任職業崗位要求,報考營養師資格考試還需接受額外針對性的交費培訓,勢必造成學生精力和財力的雙重浪費。
總之,現行教材與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目標不相適應,長此下去將嚴重制約本專業的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我校立足高職特點,根據教學實際,開發了《食物營養》校本教材。
2.1 編寫理念
校本,即以學校為本,是指以學校具體培養目標為教育活動的根本[1]。為體現學校辦學特色,實現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教材的編寫應嚴格貫徹系統性、基礎性、科學性、先進性、創新性和實踐性原則,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側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突出高職高專學生學習的職業化、專業化特色。同時,針對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特點,因材施教,教材內容力求做到深入淺出,易學易懂。
雙證融通指通過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這兩類證書內涵的銜接與對應,以職業能力、職業資格標準為核心,突出動手能力培養,并將其貫穿于學歷教育全程,實現“一教雙證”[2]。因此,教材編寫過程中應遵循“以工作任務引領專業知識、以職業資格考試標準規范課程內容”的基本原則,全面整合課程內容,充分體現崗位性、職業性和適用性,實現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接軌。
2.2 編寫思路
按照當前高職高專院校教學改革、“工學結合”與“教學做一體化”的課程建設和職業能力培養要求,在明確教材編寫理念的基礎上,經過對用人單位、專業負責人、畢業生等多方調研,認真分析學生應具備的通識核心能力,并在總結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及以往教材編寫經驗的基礎上,確定以能力培養為目標的“模塊劃分、任務驅動、聯系實際、理實一體”教材編寫思路。
(1)模塊劃分。針對公共營養師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要求將傳統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并劃分為若干模塊。這樣的劃分分類清晰,與傳統教材的編寫思路總體保持一致,方便學生理順知識框架;同時又保證了教材內容與人才培養要求、職業資格考試內容相統一。模塊劃分的優點還體現在每個模塊本身是相對完整的、獨立的,具有可裁剪性和拼接性,可根據不同培養目標將模塊內容剪裁、拼接,使前后課程銜接,渾然一體。
(2)任務驅動即每個模塊由若干任務組成,模塊中知識的講解和運用都通過設置的實際工作任務來完成,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這種編寫體例,既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又突出了相關生產崗位核心技能的重要性,明確了相關工種的技能要求,使學生活學活用,舉一反三。
(3)鑒于公共營養師的職業特點、工作環境和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為了實現課程與崗位對接,加強對生活實踐的指導性,教材對很多重要的概念給出了容易理解的科學闡述,并提供了大量翔實的數據,便于學生在實踐中理解運用。同時以小專欄形式對人們日常飲食中存在的許多困惑和熱點問題進行重點分析,為學生從事營養宣教、咨詢等工作提供幫助。
(4)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實用型專門人才,因此,教材的編寫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針對每個模塊中的典型任務,本書在編寫時都配備了實訓單元。內容選取緊貼《公共營養師職業標準》要求,與營養師資格考試所需的相關知識配套,與勞動部門頒發的技能鑒定標準銜接。
(1)按照課程建設和強化職業能力培養要求創新結構,設立專題項目,將每個項目劃分為若干模塊,每個模塊均明確知識和能力目標,并以項目為載體加強動手能力培養。在結構編排上,既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同時又突出相關工作崗位核心技能要求,明確相關工種的技能要求。
(2)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融通是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教材編寫時緊扣職業技能鑒定標準,將課程內容與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等級考試制度相連接,從奠定學生基礎知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服務地方經濟出發,強調教材的實用性、實踐性和先進性。
(3)食物營養是一門與實際生活結合非常緊密的學科,為加強其對日常生活的指導性,教材中很多模塊設計了“特別關注”環節,例如“蛋白質營養品有必要吃嗎?”“為什么很多人減肥后吃的不多仍會反彈?”“吃水果代餐有助于減肥嗎?”這些問題需要學生在掌握每個模塊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融會貫通,經過思考才能解答,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鍛煉了科學思維,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醫學營養專業《食物營養》校本教材已經編寫完成,并在我校2013級醫學營養專業中應用,得到師生的一致好評,充分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就感。相信通過本教材的使用能夠真正使學生達到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然而,醫學營養專業校本教材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僅完成了其中的一小步,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及探索實踐。
[1]孟引變.論高職院校校本教材建設的價值考量[J].長治學院學報,2010,27(1):63-67.
[2]黃利文.高職院校“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4):78-79.
G423.3
A
1671-1246(2016)11-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