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茂堯(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402160)
?
當前高校體育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甘茂堯(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402160)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高校不斷與世界接軌,給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機會更多了,但是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潛力和優勢在現在還沒有得到足夠的發揮。目前,我國高校以體育教學為主導的教育產業尚未形成,尤其是高水平運動員以及后備運動人才還沒有得到足夠的開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對高校體育產業的價值沒有足夠的認知,對高校體育產業投資不足,體育產業也缺乏完善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本文將針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高校體育產業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尚處于發展起步階段,在其發展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從發展中我們可以看出來,不論是在發展規模、發展形勢還是經濟效益相對于國際上其他發達國家的高校體育產業仍然存在著比較大的差距。因此,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出有利于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對策,促進我國高校體育產業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并普及“全民健身計劃”來說,高校是一個重要的發展場所。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高校大學生們的健康意識得到了不斷提高,高校也成為體育發展的潛在場所。在我國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中來說,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是其發展的重要成分。雖然近些年來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發展迅速,但是仍然沒有形成一種支柱性的產業,這也就說明目前的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沒有很好的體現出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潛力與優勢,在新時代下,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空間還有待發掘。
下面針對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
1.1、思想沒有得到足夠轉變,組織行為封閉
在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下,高校體育事業的發展一直被單純的認為是公共福利性質的一個行業,而很大程度的忽略了其商業性與產業性。因為受到長期的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我國高校體育課程的較多更多的是集中在課余的體育訓練與體育競賽上,對于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無論是體育老師、高校領導或者是體育部門都沒有得到足夠的認知。同時,也因為我國體育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并不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現行學校所組織的體育活動很大一部分都是限制在校園內的,與外界社會并沒有很大的交流與合作,這在組織形式上就顯得比較分散了,業很大程度的被限制了發展項目與發展規模。
1.2、缺乏市場運作的商業贊助
對于體育產業的發展來說,體育贊助是一種很好的發展促進方式。很多高校因為缺乏經費不得不簡化體育賽事,這樣一來對于體育產業的模式就顯得小了,而且相關體育專業水平也很難得到提高。目前,在高校的體育產業中,還沒有得到市場規律的運作,企業也沒有重視到高校體育產業這一塊的發展前景,也沒有意識到校園體育對企業文化發展的渠道意識。高校體育事業存在著很多無形資產,如賽事的冠名贊助或者是運動員的贊助都對企業的文化開發有很大的益處。但是目前高校的體育贊助經營還不規范,贊助資金流向模糊也會影響到企業的贊助積極性。
1.3、缺乏高校體育產業管理經營人才
要想發展高校體育產業,離不開專業人員。而高校體育產業的管理經營人員必須具備熟悉高校體育產業特點,還要具備優秀的管理經營能力,尤其是在目前這個行業尚處于起步階段。高校當中雖然聚集了很多高學歷、高知識、高文華的專業人員,但也因為受到我國傳統教育培養體制的影響,體育經營人才嚴重缺失。目前的人才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懂得經營,卻不懂體育,或者是懂體育卻不懂得經營,或者是管理意識在這個產業中不足。在經濟社會下,如果不能適應經濟運行規律的話就很難得到發展,這就造成目前體育產業管理經營人才的嚴重不足。所以,從目前現狀來看,專業素質不足、人數少、學校對體育經營管理人員培養不足這些都是造成高校體育產于發展緩慢的主要因素。
1.4、缺乏規模性的高校體育產業消費群體
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與在校師生及周邊居民體育消費的觀念和體育消費能力息息相關。然而,現在許多高校對體育產業沒有引起充分重視,在校師生雖有比較強的體育鍛煉意識,但沒有積極的體育消費觀念。一些在校師生及學校周圍居民認為體育鍛煉沒必要到健身場館去,覺得把錢投到那里很冤枉,寧愿到家門口的空地或附近的公園去跑步或晨練;一部分在校學生和周圍居民雖有體育消費的意識,但對體育消費的資金投入可能會受其經濟條件的制約,造成高校體育產業市場狹小。
1.5、政府扶持力度不夠
體育產業的發展是國家政策扶持的,也是國家為了實現我國未來體育事業的發展所指定的一個行動方針。它既是國家規范發展體育事業的一項經濟政策,也是國家宏觀調控、優化、指導以及監督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和運行的重要手段依據,這對于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體育產業作為一個新興的發展產業,自前期發展中,還處在摸索階段,雖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仍然存在許多方面諸如資金、土地等因素的影響。而目前政府部門在這方面所出臺的政策扶持還不能夠滿足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
2.1、轉變觀念,引入市場機制
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觀念轉變是關鍵。不管是高校領導、體育教師還是高校中其他后勤人員,都必須要轉變觀念,樹立起新的體育文化意識,并在高校中引入市場機制。比如可以采取校企聯辦高水平運動的方式,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解決資金問題,還能夠提高高校與企業的知名度,雙方受利;還可以采取一些有償、資助、共享等方式來吸收社會資金,彌補高校體育產業發展中的資金不足問題。在加快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下必須建立起有效的效益機制,追求更大的經濟效益。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在經濟社會上形成一種良性循環,還有利于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
2.2、探尋適合高校發展的體育項目
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開展體育產業項目。高校中有現有的體育場所跟體育設施以及師資力量,所以高校可以適當的開展培訓服務,包括優秀運動員、教練員的培養,體育輔導員、健身指導員、裁判員以及其他體育愛好者的培訓等。通過開設必要的體育教學班、進修班等方式更好的利用高校資源優勢。
2.3、注重體育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
在現有體育市場中,體育方面的人力資源是很重要的,解決人力資源問題對于提高體育經營管理,促進高校已與產業的發展都是十分有利的。要更好的實現高校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人才是重點,不許培養出大批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一方面,高校可以開展一些體液產業的經營管理相關專業來培養相關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加強各個專業之間的滲透融合,建立起新型的高校體育廣告、體育競技、體育管理等互補的培養方式。
2.4、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增強人們的體育消費意識,積極開拓培育體育市場
高校集高知識、高學歷的體育專門人才和先進的基礎設施于一體,應充分利用自身人才和設施的優勢,在完成正常教學、訓練、工作任務的同時,面向社會開展有償服務,實現教學、創收的雙贏。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實行企業化管理,逐步做到全面開放,為社會提供多樣化的體育服務,逐步實現“自我補償,自我更新”的能力;與社會建立協作機制,互動、互補和互助,實現資源共享、產業聯動。通過學術講座、技術交流、舉辦表演、組織比賽,與當地文化部門合作,組織承辦大型文體活動,從而實現高校體育產業在經營者與消費者雙贏的目標下不斷發展壯大。
2.5、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
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扶持,高校本身就是政府扶持的人才培養機構。而高校體育產業也將逐漸發展成為高校的發展方向之一,政府部門也必須考慮到這一方面的發展。政府部門可以出臺一些更加符合高校體育產業發展的政策或者法規來促進高校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
高校體育產業是我國體育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隨著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必須更好的帶動高校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實踐,我們也能夠更好的探知出未來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方向,更好的利用我國現有的資源,從而使得高校體育產業能夠更加符合市場經濟運行規律,健康、持續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靜波,樊蓮香,田春陽.我國大學體育教學發展趨勢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1).
[2]婁德玉,商勇.我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22(3).
[3]官鐘威.福建高校體育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3,22(3).
[4]藍榮,周德書,閆萬軍.中國高校體育產業化現狀與趨勢[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3,23(5).
[5]寇健忠.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產業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20(2).
[6]陶炬,馬俊.我國高校體育產業的現狀與對策[J].企業經濟,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