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鵬杰 張宏博 李晉焱(、.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 蘭州70070;.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 山西 臨汾04004)
?
山西新農村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的迫切性及途徑
——以吉縣社區為個案
□孫鵬杰1張宏博2李晉焱3(1、2.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蘭州730070;3.山西師范大學研究生院山西臨汾041004)
摘要:在歐美國家,運動員基本上都是從學校培育出來的,這些運動員所表現出的不僅是競技能力強,比賽能力強,文化能力水平高,自我參賽意識強,而且在后續發展也能夠在這種資助體系下和運用自己所儲備的知識,形成一種有效的持續性的發展。通過對歐美學生運動員資助的研究,找出他們的合理性,為我國將來可能的社會變革和運動員的全維度發展過程中需要的資助提供參考。通過對歐美學生運動員資助情況分析,結合培養特性,總結歐美學生運動員資助特征、特點。本文以歐美學生運動員的資助狀況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學生運動員全面發展成社會人,從“資助”的視角進行了梳理分析和總結。
關鍵詞:新農村社區體育設施全民健身服務
隨著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地提高,體育運動在當今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全民健身無比受歡迎的今天,居民的體育意識和健身需求在不斷增強。對于我國較貧困的地區的體育來說,雖然體育事業在近些年來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和發展,然而就當前來講,我國欠發達地區體育還是低水平的、不完善的的。吉縣作為全國貧困縣之一,其體育的發展在近年來也取得長足的進步,體育設施是社區體育運動的基礎,不完善的體育設施建設越來越難以令社區居民感到滿意。體育設施不僅是全民健身服務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條件。本文研究了吉縣社區體育設施的現狀,分析了現階段居民對體育設施建設的迫切希望,并提出了完善體育設施建設的途徑。
2.1、文獻資料法
本論文通過中國知網將中國近20年有關農村體育研究的文章,對查找的文章篩選后,查閱相關碩博論文、核心期刊共500余篇。另外還通過西北師大圖書館進行必要查找資料。
2.2、訪談法
本人通過打電話、訪談等方式請教了有關吉縣體育局社區設施建設的相關專業人士,詢問有關吉縣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的現狀、場地器材的配置等一系列問題,得到了許多吉縣社區體育設施建設和完善情況第一手資料。
2.3、實地考察法
考察對象主要是集中在城關區和新區,考察內容重點在城關鎮和新區的體育活動場地設施建設狀況。通過這種實地考察,有效的獲得了吉縣社區體育開展狀況的資料信息。
體育運動,是人們遵循人體的生長發育規律和身體的活動規律,通過身體鍛煉、訓練、技術、競技比賽等方式達到增強體質,提高運動技術水平,豐富文化生活為目的地社會活動。體育運動對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大眾生活質量,提升鄰居感情,建立良好人際關系,促進社區更好的發展等都有很重要意義。
通過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吉縣社區體育運動中有大量的的設施存在短缺現象,現有的設施器材、配置達不到國家應有的規定標準。山西省臨汾市吉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之一,總人口10余萬,據調查,吉縣社區現有體育場地設施分布不足四成,而且由于運動器材缺乏需要的管理維護,社區體育設施被損壞和占用的現象很嚴重,很多體育設施陳舊,有的已不能正常使用或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何進行完善吉縣社區體育運動設施的建設已經成為一個非常受關注和巫待解決的問題,而其中吉縣相關政府部門尋求適合吉縣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更是最重要的部分。
體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時期,一定地域里,經常從事身體鍛煉、身體娛樂,接受體育教育、參加運動訓練和競賽,以及其他與體育事業有密切關系的、具有統計意義的一種社會群體。按照1998年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進行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中的判定,我國體育人口的判定標準是:每周身體活動頻度3次(含3次)以上;每次身體活動時間30分鐘以上;每次身體活動強度達到中等程度以上。吉縣社區體育參與較為薄弱的人群是16-30歲的青年居民和中年社區居民。
4.1、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缺失及基層體育組織不健全
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缺失也是制約社區體育發展的不可忽視的重要要素之一。長久以來,在政府職能體系中,政府重視經濟發展,輕視社會管理。
對于中國農村社區體育來說,由于長久以來的體制制約,政府機構基層體育組織管理機構的不健全,在縣級以下的基層政府權限或政府機構中就不再設有體育行政管理組織,這是我國農村體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種種問題。
4.2、運動項目單一
針對吉縣社區居民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筆者設計了13個選擇項,在這13個選擇項中,選擇率最高的是散步、跑步、乒乓球、籃球、門球、太極拳等。其中散步、跑步、門球、太極拳以年齡較大者為主,而乒乓球、籃球是以青年和中年為主。對于不同的年齡段的人身心發育特點是不一樣的,適合老年人身心特點的體育活動內容一般以靜為主;而青年人尤其是男青年往往喜歡身體對抗性強的運動項目;而孩童卻又喜歡具有必要的競爭性、趣味性的游戲內容。
4.3、余下時間支配不合理
從對吉縣社區居民的體育活動目的、體育活動的認識和態度的調查中,可以發現吉縣社區居民具有正確的體育意識,但在對吉縣社區居民的閑暇時間分配的調查中,發現吉縣社區居民對閑暇時間的支配并不理想。閑暇時間是人們親自參與體育活動和接觸體育文化的必要的前提條件。在對影響吉縣社區居民體育參與的客觀因素調查中發現,“沒有時間”占調查人數的近75%,這成為制約吉縣社區居民體育參與的很關鍵的因素。
4.4、社區指導員的缺乏
據統計,我國目前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有90%以上在城鎮,廣大
的農村只占了10%以下。根據日本1994年的統計資料得出,日本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總人數69632人,其中社區體育指導員人數52861人,占總人數的76%。人口與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比例為2000:1。
4.5、吉縣社區運動場地設施質量和數量不足
有一些運動在吉縣社區的開展還是比較普及的,但吉縣社區大部分器材數量配備情況與國家規定的數目差距較大,所以還是出現運動場地和器材遠不能夠滿社區居民運動的基本鍛煉需求。
5.1、建立農村基層體育組織管理機構
吉縣社區體育發展的一個很關鍵的制約因素就是政府職能的缺失,而政府對農村社區體育公共服務職能的提供有賴于健全的基層農村體育組織管理機構。
5.2、完善社區體育內容體系
進行農村社區建設應當根據當地實際狀況建立和完善社區體育內容體系,具體措施如下:一是健全常規社區體育活動體系,二是發掘民間傳統體育內容體系,三是創新社區現代體育活動內容體系。
5.3、進行余暇時間合理支配的有效引導
農村社區體育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吉縣社區居民對余暇(閑暇)時間合理支配的制約,因此應當重視對社區居民進行余暇(閑暇)時間合理支配的正確引導。引導社區民眾合理、科學、明地善度余暇。
5.4、建立建全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相關體系
社區體育的開展最為主要和直接的目的就是促進社區居民的身體健康而社會體育指導員對社區體育的參與,可以有效的促進這個過程。中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社會體育的發展直接影響我國全民健身工作的進展。為此,應當注重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體系及應用體系的建立健全。
5.5、注重社區體育硬件發展
體育活動的場地設施是體育活動開展的物質保障,體育場地設施的規模和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會成為制約社區體育運動開展狀況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進行社區規劃建設時,合理設計布局,做好社區體育場地設施規劃建設。
參考文獻:
[1]陳寧.全民健身概論[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3.
[2]吳鐸.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10,2.
[3]婁成武,孫萍.社區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盧元鎮,體育社會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
[5]雷志灶.體育器材設施對中學體育的影響及對策[J].湖南體育,2006,(5).
[6]鄭文軍.農村小學體育器材的開發和利用[J].體育學刊,2006,(11).
[7]黃德春,葉丹,杜婷婷,寧鵬.巢湖市中學體育教育現狀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5,(6).
[8]施利東,周君華,蔣守銘.農村學校體育現狀的調查及改革思路的探討[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3).
[9]沈時明.四川貧困地區中學體育現狀與對策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1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