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道全(長江師范學院 重慶408000)
?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及發展趨勢
□郭道全(長江師范學院重慶408000)
摘要: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是高校體育教學中為實現特定的體育教學目標而設計的一套標準化的教學活動的結構和方式,其既是教學理論的具體化,又是教學經驗的一種系統概括,在促進高校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中扮演者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對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現存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并指出今后我國體育教學模式改進的趨勢,從而為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不斷優化和改進提供有益思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象趨勢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也成為研究者研究高校體育教學的熱點問題之一,被給予了較大的關注。因此探討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分析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符合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理論需要和實踐需要。
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是在高校體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思想的指導下,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教學活動的一套相對標準化的結構模式,是體育教學理論和體育教學實踐的橋梁。其具有明確的指向性、操作性、完整性、穩定性及開放性等特點,由現代體育教學思想、體育教學目標、實際的操作程序、實現條件如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環境等以及教學評價幾個部分組成,是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
2.1、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基本模式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各種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中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使用的較為普遍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三基型”模式。“三基型”體育教學模式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之一,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擁有較為悠久的歷史,所謂“三基”型教學模式即體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基本的體育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的培養,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授課,教師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學生能夠獲得較為扎實的體育知識并獲得相應的體育技能,有利于體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但是其缺陷也是十分明顯的,那就是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被嚴重忽視,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不高,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重新認識和重視,這種教學模式事實上已經退出了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日常教學模式了。
(2)“三段式”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為了克服三基型教學模式的弊端而發展起來的,在主要將大學階段的體育教學分為基礎課、核心課以及專業選修課三階段,并且在一年級、二年級和三四年級分別進行,這就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予以了尊重,既重視了學生基本的體育知識的傳授,又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的體育技能以及良好的體育習慣及能力等,在三基型的基礎上有所提高,但是其本質上仍然是“三基型”的升級版,并未從根本上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予以尊重和重視,但其目前仍然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主力”。
(3)“一體化”模式。這一模式是近年來出現的新的體育教學模式,其主要目標是通過高校體育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體育習慣,將學生的日常體育活動如早操、課間操以及體育課堂等聯系起來,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教學模式,但是其對于教師的要求較高,尤其是對體育教師進行教學組織、課堂管理的要求過高,使得教師的教學任務過重,在實際中難以真正開展實施。
(4)“并列型”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打破以往高校體育教學中將基礎課程和選修課程按年級分開進行的做法,而是將這兩種課程在一年級和二年級分開進行,其有助于大大提高學生對體育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有助于課堂質量的提高,能夠有效開展因材施教的體育教學,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養成,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最基礎的教學目標上難以達標。
(5)“俱樂部”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當前少數高校在體育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模式,其在“終身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由學生按照興趣或者特長來選擇不同的“體育俱樂部”,各個俱樂部在教師的指導下獨自開展活動,最后由教師分別進行評定,這種模式無疑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體育課堂的熱情和積極性,對學生養成基本的體育技能、體育意識和良好的體育習慣等大有裨益,同時還可大大促進學生之間的交際和社會性發展,可以說是一種最理想的體育教學模式,但是目前這種教學模式還處于“試驗”階段,其教學模式、組織形式、評定方式等還未有統一定論,同時其對教師的組織、管理以及教學設施等多有較高的要求,在我國大部分普通高校中較難順利開展。
2.2、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基本現狀
(1)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在各種內外力的推動下需要適時進行改進。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實施的不斷深入,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也已進入到新的階段,各種新的教學思想、教學理論紛紛進入到高校體育教學中,推動著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載體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不斷的改革,同時,高校體育教學發展過程中的存在的問題、學生對體育教學質量的新的要求等也都不斷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施加著新的動力,這些都使得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必須加快改革步伐,以對新的改革要求作出積極回應。
(2)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存在多樣化,并將在一定時期內繼續存在。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當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存在著多樣化,體育教學中存在著多種教學模式,這主要是由我國高校眾多,高校層次、種類等的不同造成的,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步伐的不斷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也將快速走向科學化,但是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格局仍將長期存在,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探索道路依然漫長。
(1)體育教學目標走向多元化和素質化。教學目標在教學模式結構中處于核心地位,直接決定著教學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師生組合,也是教學評價的重要尺度。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未來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必將進一步走向多元化和素質化,體
育教學不僅僅再是傳授學生基本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更是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身體素質、體育意識和體育精神和體育習慣的重要途徑,同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基本的素養如團隊協作、分享意識、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素養的培養,體育教學在促進養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將越發顯著。
(2)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將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以“全人教育”和“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今后,體育教學在體育教學的改革下降逐步擺脫應試教育對體育教學的桎梏,重新以“全人教育”理念和“終身教育”理念為指導,注重培養學生基本的體育意識和體育習慣,以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為核心。
(3)教學方法生本化,教學評價民主化、科學化。今后,高校體育教學對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真正關注、學生成為體育教學的主體將成為現實,師生之間的教學活動將從以往的單純的傳授式走向合作式、對話式的教學,教學評價也將擺脫以往的以終結性評價為主、評價功能以甄別為主走向更加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過程中的過程性評價為主的模式,評價的主要功能將是不斷促進學生的體育學習,提高學習質量。
(4)“俱樂部”模式將成為今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發展的主要方向。鑒于“俱樂部”模式中所存在的諸多優點,如有利于大學生體育意識的培養、保證體育學習和體育活動的一體化、將大學生的體育活動進一步生活化,提高體育學習效果、對于學生養成終身的體育習慣等都有很大優勢,因此隨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不斷發展和改革,這一教學模式將成為今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有望成為21世紀后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代表性教學模式。
總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一環,對于體育教學質量、高素質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必須對其給予高度重視,加快研究和探索適合我國各高校發展的科學的體育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覃林.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發展初探[J].教育與職業,2006,36.
[2]雷繼紅,賈進社.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及其發展趨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03.
[3]蔡敏華.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和21世紀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發展趨勢[J].浙江體育科學,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