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北海市體育運動學校廣西北海536000)
?
青少年游泳的力量訓練研究
□黃敏(北海市體育運動學校廣西北海536000)
摘要:對青少年游泳學習者而言,良好的力量訓練不但能保證他們扎實穩定的習得技術動作,也能保護并降低他們在訓練及競技過程中身體受傷的可能性。文章在文獻資料調研和專家訪談的基礎上,探討了青少年在游泳訓練中對核心力量訓練的作用及依據,并以短距離游泳為例,分析了基于核心力量的青少年游泳供能特點和科學訓練方法。
關鍵詞:游泳青少年力量訓練訓練方法
1.1、游泳的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是游泳學習及競技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人在水中劃動時所受到的水阻力遠勝于在空氣中所受到的阻力,因此人體肌群必須有足夠大的力量才能在水中產生推進力,強化力量訓練對青少年游泳的技能提升有很大幫助。一般來說,游泳力量訓練主要分為兩大類:一般性力量訓練與專項力量訓練。一般性力量訓練主要圍繞陸上力量訓練展開,它包括了負重練習、器械練習、有氧跑步和各種其它專業性力量訓練等等,它能夠提升青少年的基礎力量水準。而專項力量訓練又可細分為陸上力量訓練和水上力量訓練兩類。比如瑞士球、橡皮筋、滑輪、輪胎等等都屬于陸上專項力量訓練。而水上力量訓練則可以與水上技術訓練結合到一起,對提升青少年游泳技術提升效果更佳。
1.2、青少年游泳力量訓練的必要性
在青少年時期,他們的肌肉質量處于穩步增加狀態,生長發育激素旺盛,肌肉質量基本可以從嬰幼兒時的25%上升到40%左右。這一時期的青少年肌肉質量在增長,肌肉力量也在相對增加。因此在這一時期的游泳力量訓練一定要依據青少年的肌肉質量與力量增長曲線來合理安排。經過實踐證明,青少年游泳的力量訓練主要以肌肉反應速度和爆發力為主,但是最好不要進行力量過大的負重訓練,因為該階段的青少年骨骼密度及堅固性都相對較差,所以它不利于青少年肌肉力量的健康發展。
1.3、青少年游泳核心力量的訓練原則
作為游泳訓練的基礎能力提升期,一定要重視對青少年核心力量的訓練,主要以提升各個肌肉群之間的協調配合能力為主,而不是過分追求他們肌肉質量的單純增長。在力量訓練手段的掌握上,應該主打動力性訓練,并輔以重力性訓練,因為動力性訓練能夠快速協調和提升肌群之間的配合能力,而重力性訓練則起到了鞏固力量基礎的作用。再有,單純的注重肌肉的力量強度訓練也是不夠的,還要考慮到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訓練,因為游泳是一項考驗耐力的運動,所以青少年若想在泳池中長時間保持穩定的打水速率和力量,就必須在陸上力量練習過程中模擬泳池中的游泳運動環境,培養自己的速度力量持久性,即肌肉的反應速度,這對他們在以后的競技水平提高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最后就是要充分考慮青少年的心理成長因素,結合多種手段穿插進行力量訓練,要做到寓教于樂,避免單一力量訓練的乏味枯燥導致青少年無心甚至放棄訓練。而且力量訓練強度也要進行合理控制,總之要讓青少年在一種相對輕松無壓力的環境中完成目標規定的所有力量訓練。
盡管核心力量訓練起源于90年代,但核心力量訓練依然是體育訓練領域的全新課題,它的潛力十足,是提升訓練水平和競技水平的關鍵,不可替代。根據美國運動學家Hodges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體的腹橫肌與多裂肌是人體運動發揮最為重要的兩塊核心肌肉,它們在人體髖部運動之前就已經接受刺激并開始工作。在游泳運動中,下肢動作通過軀干的相應姿勢動作完成,如果腹橫肌與多裂肌足夠強大,人體軀干在完成下肢游泳姿勢時就可以改善由于運動而可能造成的身體失衡狀態,并最大限度降低游泳運動損傷發生的可能性。
由于人體最脆弱的環節就是核心部分,因此在青少年正值肌肉、骨骼和韌帶快速發育的過程中,有必要采取一定強度的力量訓練刺激他們的核心部位周邊肌肉,強化肌肉的同時也起到保護核心區域的作用,這就是核心力量訓練的作用。再者,對核心區域周邊肌肉的訓練也能起到提高人體核心力量的作用,因為四肢肌肉力量是來自于核心區域力量的控制與調整的。在這里,核心力量扮演了傳遞者的重要角色,人體內部所產生的所有力量都是以核心力量為平臺進行協調傳遞的,它使得人的運動行為能夠在合理的力量支配條件下被高效率、高質量輸出,因此核心區域的力量訓練就變得尤為重要。
3.1、短距離游泳的供能特點分析
人體的能量主要來源于三大能量系統的功能,它們分別是磷酸原系統、有氧氧化功能系統與糖醇解系統。短距離游泳在整個過程中要極大程度消耗人體中的糖醇解,而在這一沖刺階段,磷酸原系統則起到主力供能作用。當人完成沖刺,身體由劇烈的運動慢慢轉入機體靜止狀態時,有氧氧化功能又為人體提供了足夠的氧氣及血紅蛋白,為人體逐漸恢復體能。由此可見,人體在短距離游泳過程中所輸出的動能越大,三大能量系統所消耗的能量也就越大,所產生的功率也越大,是游泳競技提高成績的基礎。通過短距離游泳的供能特點來看,青少年游泳運動能力的提高還是需要在無氧供能的狀態下實現,因此想要提高青少年的爆發力和核心力量就必須采取有效的力量訓練方法。
3.2、青少年短距離游泳核心力量訓練的特點
青少年與成年不同,他們的身體機能正在逐步完善過程中,尤其是心肺功能、肌肉功能、骨骼功能和肌腱功能都處于完善期,因此對核心力量的訓練必須以逐步提升負荷為主,根據青少年的核心部位生長發育來調整訓練機制,尤其是力量訓練要以青少年的身體狀況為準,即以少量的傳統杠鈴頭上練習配合有氧訓練為主,注重青少年的脊柱發育保護,避免由于力量訓練而造成的脊柱及身體其他部位損傷。
3.3、青少年短距離游泳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
短距離游泳同普通游泳訓練一樣,其核心力量訓練也要分為陸上訓練和水中訓練,而且要保持二者之間的交替進行。在兩種訓練過程中,要強調將個體負荷強度帶入到水中,將陸上與水中力量訓練相融合,最后達到逐步將重心移步到水中核心力量訓練中,為青少年在泳池中的游泳技能提升打好基礎。
(1)核心力量的陸上訓練。
青少年短距離游泳核心力量的陸上訓練主要涵蓋了綜合器械練習和杠鈴練習。不過在器械訓練過程中要注意,不要給予他們過分的脊柱負擔,因為這不利于他們的身體生長發育,也會影響他們在未來游泳競技過程中的運動成績。所以在陸上訓練過程中,應該多用訓練器和抗阻訓練,達到核心力量訓練的最終目的。
具體來說,針對10-16歲的青少年而言,力量訓練在初期要保持持續3-5周的實心球訓練,它能夠代替杠鈴。在實踐訓練中,比較推薦的是V式頂上穿實心球、俯臥兩頭起式穿實心球和跪式實心球等等。它們都能夠強化青少年的背部、腰部、臀部和腿部核心肌肉力量。在訓練過程中,保持每組力量訓練時間不能過長,其中的間隙休息時間保持在3-5min為最佳,然后根據青少年的身體狀況和訓練水平逐漸增加訓練時間,同時增加實心球的重量。在實心球訓練過程中,也要結合跳躍、踢腿、收腿等肢體練習,提升青少年腿部肌肉群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在陸上力量訓練部分還要注重對軀干的穩定性訓練,比如為青少年增設以人體中軸線以上肌肉力量及身體平衡性訓練的瑞士球、平衡板訓練,在青少年核心部位發育初期就為他們奠定身體軀干的穩定性與平衡感,并配合鐵片、游泳陸上拉力器等輔助設備來為青少年的前期基礎核心力量形成奠定基礎。現如今,大多數游泳訓練所采用的是橡皮拉力器模擬游泳核心力量訓練模式,該模式效果較為明顯,以50m短距離自由泳訓練為例,一般來說標準的劃水次數要保持在35-50次左右,所以根據這一劃水頻率特征將橡皮拉力器的訓練量模擬為單位目標30s,單位時間內模擬劃水次數為35-40次,每次練習4組,每天練習1次,每周練習5次為宜。這種通過拉力器強化青少年陸上力量素質的方法可以提高他們的四肢核心力量,強化他們的劃水強度,減少劃水次數,提高他們的短距離游泳競技成績。
(2)核心力量的水上訓練。
水上訓練應該是青少年陸上力量訓練的轉化過程,它的每個周期訓練長度應該保證在7-10周左右。訓練內容主要以打腿、阻力游、牽引等為主。水面打腿練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強化他們的小腿肌肉群爆發力量,提高青少年的水性水感。對10-16歲的青少年而言,男子訓練時間應該保持在每次打水40-50min左右,女子訓練則以每組30s,要求做到每80次/min為標準進行練習,一次訓練保證在3組左右。水上力量訓練要與陸上力量訓練同步進行,比如說水上阻力訓練的增量要以陸上訓練強度的加大為主,考慮到青少年的成長發育水準,對他們每周的水上阻力訓練要保持在每周180min左右為宜,并注重水上與陸上核心力量訓練的良好結合。比如說以15-20s為單位的高強度水中沖刺訓練,每次要求青少年完成4組,審時度勢的提高青少年水中訓練的負荷要求,通過沖刺訓練,不但可以強化青少年的肌肉力量塑造能力,也可以為他們的無氧供能提供基礎。總而言之,對青少年的水上核心力量訓練要逐漸擴展到對身體狀態、肢體力量和呼吸系統的訓練上,做到核心力量訓練的全面到位。
核心力量訓練是青少年游泳學習、訓練和競技的關鍵部分,它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身體各部分技能,也有利對他們游泳技術的快速提高。因此在訓練青少年游泳核心力量時,一定要制定完備的訓練計劃,采取多元化、行之有效的訓練手段,為全面提升我國青少年整體身體素質水平而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馮曉燕.青少年游泳的力量訓練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5(1).
[2]王志煊.我國青少年游泳運動員肩部前伸肌群訓練方法的優化與效果評價[D].武漢體育學院,2015,.
[3]李航.8-11歲游泳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
[4]呂鵬.淺析我國青少年短距離游泳運動員的力量訓練[J].遼寧體育科技,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