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傳寶(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天津300350)
?
我國男子曲棍球運動中短角球技術研究
□賀傳寶(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天津300350)
摘要:以我國男子曲棍球運動員的短角球技術運用作為研究分析的對象,運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邏輯分析法、專家訪談法和數據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短角球技術在我國男子曲棍球運動員中的運用發揮進行分析,發現了:我國男子曲棍球各隊對短角球重要性認識不足,短角球訓練時間安排不當、訓練質量不高,對短角球技術打法和規律研究不深入等問題;并提出了各隊要在短角球關鍵技術上下功夫,抓好發球、停球技術性訓練,從實戰出發進行短角球訓練和充分利用規則變化進行進攻技術創新等對策。
關鍵詞:男子曲棍球短角球研究
隨著現代曲棍球技戰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和比賽規則的相應變化,曲棍球比賽越來越朝著快速、簡練、實用、戰術多變的方向發展。世界各隊特別是高水平的隊伍,在比賽中都把制造短角球,提高短角球的成功率作為一種極其重要的戰略戰術和最主要的得分手段。國際和國內的大量比賽事實證明,誰制造的短角球機會多,誰的短角球成功率高,誰就有希望取得最終的勝利。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我國國家男子曲棍球隊和各個地方男子曲棍球隊的比賽錄像作為研究和分析的對象。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為為研究需要通過天津體育學院圖書館網站和中國知網查閱了有關曲棍球短角球技術以及訓練方法手段的文獻資料,并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
(2)錄像觀察法。
對中國各地方男子曲棍球隊2004-2010年間的國際、國內比賽錄像進行觀察、分析。
(3)現場觀察法。
在國家男子曲棍球隊訓練和多個地方隊的比賽期間對他們進行現場觀察,試圖發現他們在訓練期間存在的問題。
(4)邏輯分析法。
邏輯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運用了歸納、演繹、比較、綜合等邏輯分析方法。邏輯分析法的運用不僅體現在文章本身的選題及結構設計上,還體現在對文章中出現的概念界定、上下文銜接、論點證明及相關文獻資料明確與否的基本判斷等方面。
(5)專家訪談法。
專家訪談法是通過訪問者與被訪問者面對面交談、互動而獲得所需資料的調查方法。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對包括北京體育大學和天津體育學院教授和中國男曲教練在內的專家進行了訪談,了解并獲得了相關的信息。
(1)隨著對世界曲棍球發展狀況了解的增多,我國各隊對短角球重要性的認識雖然有了一些提高,但是重視程度仍然普遍不夠。他們并沒有把提高短角球技術水平作為一項經常性的、戰略性的訓練任務來抓,既缺乏長遠打算又沒有短期安排;大部分隊伍只是在大賽來臨之前練一練,完全是臨陣磨槍;有的則存在僥幸心理,認為短角球成功與否全是靠運氣。
(2)短角球訓練時機安排不當,缺乏與實戰相近的氛圍,訓練質量不高。大多數隊都是按照老一套的橫式方法進行訓練,也就是在訓練結束后留下幾個隊員練一練,教練安排完訓練任務就不理會了,并沒有質量的要求。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的訓練,隊員身心均以疲憊,思想不易集中,心里也不重視,訓練的環境和氛圍與實戰情況相距太遠,因此多半是擺擺架子,走走龍套就結束了,嚴重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3)對短角球的打法及技術規律缺乏深入細致的研究和探討,缺乏創新求變的精神。目前,我國各隊對短角球的打法,都是從國際比賽或觀看錄像借鑒到的,沒有結合本隊的特點和對手的特點,設計和實踐幾套適合于自己的打法,多半是照貓畫虎,學到的往往是表面的套路,缺乏內涵。這樣練來練去,很難有實質性的突破。
對于如何提高短角球的訓練質量,真正把短角球技術練成“撒手锏”,我認為,除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和有計劃、不間斷地進行短角球技術訓練外,還必須抓好以下幾點:
3.1、要在掌握短角球的關鍵技術上下氣力
目前國際上,以男隊為代表,在短角球進攻上,90%以上的進球都是由推拉球攻入的,推拉技術現已成為國際曲壇上最主要的短角球進攻技術。遺憾的是我國各隊目前還無一隊員能完整、準確的做出推拉球的技術動作。究其原因,這是一項很不容易掌握的高難技術,對隊員綜合能力要求很高,進攻的每個技術環節緊密相關,每個技術環節都要做的十分到位,才能完善的做出高質量的推拉球技術動作。在去年男子世界杯的比賽中,有些強隊又把推拉球技術做了一定的改進和創新,以荷蘭隊為代表,球在棍面上運行的過程又增加了一次來回,從而增加了推拉球的力量,進一步提高了曲棍球的運行速率和準確性,使防守隊員防不勝防。綜合各方面的資料和我接觸到的實踐,我認為推拉球技術動作的基本要領要有以下幾點:
(1)握棍的手法。左手握棍把頂端,手腕微內翻,右手握在棍的中部,兩手間的距離在25公分左右。
(2)上步的步伐。可采用前交叉或后交叉的步伐,一般利用后交叉上步的比較多,從上步開始至推拉球技術動作結束,國際比賽上成功隊員多采用5步上步。
(3)球接觸棍面的位置。最合適的位置應該是既便于控球,又應更有利于發力。先是棍頭的棍面根部觸球并應注意棍面的角度,使球貼在棍面上,自然往棍把方向滾動。隨著上步的速度,引球到一半距離時,球又往棍頭的方向返回,使之產生一定的速度。自然利用腰部快速轉體,帶動上體肩部和上步腿的蹬力,把這幾個主要發力點的里同時傳遞到滾面上與球在棍面上返回的速度產生合力而出手推球。如果發力太早了,身體重心容易后坐,沒有前沖的動力。如果發力晚了,身體容易變形隨慣性跟出,影響球的準確性。
3.2、必須抓好發球、停球的技術訓練
短角球的成功,推、拉技術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能忽視發球和停球技術,只有把發、停、攻這三個技術都做到位,都能用最短的時間銜接上,才有可能成功。和世界強隊相比,我們的發球和停球技術還有一定的差距,對發、停球技術研究不夠細致,運用不夠扎實,還存在球感差、停球不夠穩、發球速度太慢等問題。現在強隊發球時間為0.6秒左右,而我們的發球時間為0.9秒,這0.3秒足已反映出我們的差距,這0.3秒之差不僅能決定一次短角球進攻的成敗,而且很可能決定一場重大比賽的成敗。因此對短角球技術的訓練必須從難從嚴,從平時訓練的一點一滴抓起,從爭取百分之一秒、千分之一秒抓起。
3.3、從實戰需要出發,改變以往的陳舊訓練方法和手段
我個人認為:短角球訓練應該在高強度、高密度、大運動量的訓練之中進行。不僅要充分利用對抗訓練和各種教學熱身比賽的機會,而且在平時經常性的短角球訓練中,也要努力創造近似實戰的環境和氛圍。同時,也要給訓練短角球的運動員一定的壓力,使之心理狀態、技術運用狀態和體能狀態更接近比賽的需要。只有這樣長期訓練下去,才能促使隊員逐漸養成強烈的實戰意識和高度的責任感,認真對待每一次短角球訓練,不斷提高發、停、打技術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短角球的成功率。
3.4、充分利用短角球規則的變化,盡快掌握新的進攻技術
這次國際曲聯對短角球規則的修改,雖然只對停球一項做了微小的變化,但無疑將會縮短短角球進攻的時間,加快進攻速度,進一步提高短角球進攻的隱蔽性和突然性,大大提高成功率。但是,這次規則的修改也無疑加大了短角球訓練的難度,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挑戰,然而更是一種機遇。如果我們能潛心下來,認真鉆研,大膽實踐,率先發現其規律,掌握其規律,運用其規律,使我國的短角球技術和打法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就會明顯增加中國曲棍球的競賽實力,從而帶動我國曲棍球水平的全面提高。
總之,只有我們真正能夠認識短角球在曲棍球比賽中的重要作用,切實把短角球訓練作為一項戰略性的訓練任務持之以恒的抓下去,才能夠使短角球技術在不太長久的時間內成為男曲的“撒手锏”,為中國男曲的良好發展奠定基礎。
由于時間、精力和水平有限,加之相關參考資料較少,本人只是提出了一些膚淺的看法和建議,希望業內人士和同行能夠提出寶貴意見,以便今后能更加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光明,陳朝霞.中國女子曲棍球短角球成功率及技戰術分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3.
[2]譚其秀.曲棍球短角球的獲得與突破防線打法的分析[J].體育函授通訊,1997,4.
[3]程冬美,于少華,郡長安,謝藝田.曲棍球運動規律與我國曲棍球運動發展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4,6.
[4]翁海勤.中國曲棍球運動發展趨勢[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