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
如今社會“失地農民”這一群體已成為社會進化中的重要部分。而這一群體的身心問題已是社會的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蘭州新區位于蘭州中心且重要的位置,也是重要的樞紐站。人口已至數十萬人。前年 國務院批復的第五個國家級新區花落蘭州新區。此次調查旨在了解蘭州新區失地農民生活現狀與心理適應度,以期對蘭州新區拆遷安置問題提供數據和政策參考。
一、數據來源和調查方法
這次針對蘭州地區的調查方式由問卷與訪談法一并進行的方法展開,來全面了解此區百姓的生活及各個方面。了解農民的生活現狀水平有問卷的方式展開。調查的樣本數據為蘭州新區舟曲新苑(30戶)、蘭州新區兔墩新村、(79戶) 永登縣宗家梁(100戶)共 209 戶家庭(約等于總數的7.8%)最終收集到 200份有效問卷。問卷從基本信息、居住現狀、就業和收入、消費現狀和心理適應度六個方面對農戶進行了數據的收集。
二、統計分析
國家政府部門比較重視老百姓的居住情況,而失地居民對目前的生活居所的情況都處于滿意的狀態。然而反應老百姓生活水平的重要標準即居民的居住的滿意度。通過此次活動了解到,在此次調查中70%以上的居民住所都是由政府補償而得;10%左右的居民是政府補償面積基礎上,可以回購一部分安置房的面積;將近20%的居民仍處于在外租賃狀態。由此看出,政府很重視局面的居住狀況,并且對有著很好的實施方法。
在就業及收入方面,政府對居民再就業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居民的就業度的提升及與之帶來收入的增加,從調查中不難發現,在政府征用土地前的無業居民里,將近60%的局面是自由職業者以及在家務農人員,10%左右做服務行業,20%為工人,6%為個體經營,余下6%的局面從事于其他行業。在其他行業工作者中的全部醫生、教師和大多數公司職員在征地前是學生。
失地農民消費狀況,另一個重要指標則是居民的消費情況,消費水平的高與低直接反應出居民的生活水平的高低。從此次活動中了解到,消費支出增加明顯高于失地前的消費水平,其中對食物的購買數據明顯升高:失地后恩格爾系數59.8%明顯高于失地47.9%的平均值為 。融入城市后的失地農民,在購買的支出情況來看,將近40%的農民表示之前的大多都在農業產品上支出消費,25%的農民生活用品是多大的支出項目, 21%的比例在飲食上;而在失地前后數據得出,,農民的從業情況由于失去了土地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因無需農業勞作因此減少了農業產品的購買。生活方式也因此而變化。另外有調查發現失地農民提高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這不僅對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并且對子女日后的發展也起到積極作用。并且在調查中發現失地農民在家用電器的實用上不僅數量有所增加而且在種類上也增多。
心理適應度方面:農民在征地完成之后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因此采用深入訪的方法展開調查了解。以下三個方面體現失地農民的心理適應問題,首先成為一名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對于現在的非農業戶口身份,需要一個很好的過度才可。其次,眾多失地農民重要問題是失去農田后巨大的經濟壓力而惡性循環引發了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第三,在城市發展的步調下,農民的生活習慣以及社交方式需要發生很大的轉變,需要一段時間的積淀才能讓他們融入城市的生活。
三、對策建議
進一步改善安置房環境,提升失地農民住房滿意度。
政府和相 關部門可以提高就業培訓質量、 豐富培訓種類以及宣傳就業培訓其次,可以提供一些就業崗,以此來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加強安置小區文化建設,優化失地農民生活娛樂方式。
擴大失地農民社交范圍,搭建良好的交流溝通平臺。
關心失地農民心理狀況,提升失地農民社會認同感。
四、結束語
由一系列調查得出的數據及分析中不難發現,大部分失地居民的生活水平較之前而言有明顯好轉及質量上的提升,但雖如此仍有令人不滿意之處。如若使城市化進程得到快速提升及發展,改善失地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失地農民的生活幸福感,與其共享經濟發展成果是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Babbie.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21
[2]馬躍.失地農民問題.中國農經信息網,2009
[3]倪軍昌.北京城鄉結合部征地和失地農民問題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04
[4]劉曉霞.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5]吳巖,王秋兵,董秀茹.失地農民生活水平內涵的界定研究[J].農業經濟,2011
[6]陳立新.失地農民生活質量狀況的調查分析[J].消費導刊,2009
[7]張訓保,卓朗.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就業狀況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J].中國心理衛生,2010
[8]石曉華.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問題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9
[9]姜耀輝.論失地農民的城市化適應[J].法制與社會,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