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行為,加強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保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2016年1月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下簡稱《辦法》),將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
食用農產品市場準入具體要求
《辦法》規定,食用農產品進入集中交易市場必須提供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或者購貨憑證、合格證明文件;無法提供的,必須進行抽樣檢驗或者快速檢測,合格后方可進入市場銷售。銷售按照有關規定需要檢疫、檢驗的肉類,應當提供檢疫合格證明、肉類檢驗合格證明等證明文件。銷售進口食用農產品,應當提供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等證明文件。有關部門出具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證明或者銷售者自檢合格證明等也可以作為合格證明文件。
對于進口食用農產品的相關規定
進口食用農產品的包裝或者標簽應當符合我國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要求,并標明原產地以及境內代理商的名稱、地址、聯系方式。
進口鮮凍肉類產品的包裝應當標明產品名稱、原產國(地區)、生產企業名稱、地址以及企業注冊號、生產批號;外包裝上應當以中文標明規格、產地、目的地、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溫度等內容。
分裝銷售的進口食用農產品,應當在包裝上保留原進口食用農產品的全部信息以及分裝企業、分裝時間、地點、保質期等信息。
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相關法律責任
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 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如:未建立或者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未如實向所在地縣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市場基本信息的;發現食用農產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等違法行為,未依照集中交易市場管理規定或者與銷售者簽訂的協議處理的;未進行抽樣檢驗或者快速檢測,允許無法提供食用農產品產地證明或者購貨憑證、合格證明文件的銷售者入場銷售的;未按食用農產品類別實行分區銷售的;環境、設施、設備等不符合有關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要求的。
銷售者銷售未按規定進行檢驗的肉類,或者銷售標注虛假的食用農產品產地、生產者名稱、生產者地址,標注偽造、冒用的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食用農產品的,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未按要求配備與銷售品種相適應的冷藏、冷凍設施,或者溫度、濕度和環境等不符合特殊要求的;未按要求選擇貯存服務提供者,或者貯存服務提供者未履行食用農產品貯存相關義務的;未按要求進行包裝或者附加標簽的,均由縣級以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拒不改正的,處5 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