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仙鳳
摘 要:從教多年,發現上課專注力好的學生,學習效率比較高,成績比較好。上課小動作不斷的學生,作業錯誤率高,甚至講評過的題目依舊一錯再錯。小學階段如果能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就能為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打好基礎。專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開端。小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比較容易分散,培養小學生的專注力是小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如何培養學生的專注力,是每一位小學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主要進行了如下幾個方面的探索與研究:精心設計導課環節;每課訂立可行性目標;掌握聽課要領,提高聽課質量;端正學習態度,培養意志力;適時、適度表揚與批評。
關鍵詞:專注力;聽課環節;聽課質量
在國內外有不少專注力好而成功的人。居里夫人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她從小學習非常專心,在嘈雜的環境中也不會受到干擾。她的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她都不為所動,繼續專心看書,她良好的專注力值得大家學習。陳毅,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在他小時候發生過吃餅蘸墨汁的故事。陳毅小時候,有一次他邊看書邊吃餅子,本想用餅子蘸點醬油吃,結果蘸到了墨汁,最后吃了一嘴黑。可見他是多么的專心啊!
在我們身邊也有不少專注的人,俱樂部正在進行圍棋比賽,一位教練被觀眾中的一個兒童所吸引——這個小孩在棋盤旁整整站了一上午,注意力高度集中,目不轉睛地盯著棋盤。這個孩子看得很入迷,第二天,孩子認真地觀看了一個上午。圍棋對專注力的要求比較高,這個孩子小小年紀又有這么好的專注力,難能可貴。當時這個孩子被教練發現,進了圍棋隊。這個孩子叫常昊。后來常昊獲得全國“棋童杯”賽冠軍,還戰勝過日本棋圣。常昊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其中原因之一是他專注力好。
每位有成就的人做事情都是聚其精,會其神,才取得成功。馬克思曾說過:“天才就是集中注意力!”通過對班里學生的觀察與研究發現:上課做小動作,注意力分散的學生,其作業完成得慢,錯誤率高。而作業完成得比較快,且完成得比較好的學生,往往能做到注意力集中。這些學生效率比較高,有更多的時間來休息和從事娛樂活動。因此,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專注力,是小學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項內容。如何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專注力呢?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是如何培養學生專注力的。
一、精心設計導課環節
巧妙、精心設計導入部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能較快地把學生帶入課程的學習當中。導入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詩詞導入。學習六下“月相變化”這一課,我引用蘇軾的一首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導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很多同學都能背下來,同學們都參與到詞的背誦中來,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來,接著教師可以拋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從而進入到本課的學習。如:“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天空中的月球有圓缺的變化規律。我們把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你觀察到的不同的月相能畫下來嗎?”提出問題促使學生努力尋找答案,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被激發出來了,從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導入也可以設置疑問,開啟思維。五下科學“給冷水加熱”一課,教師提問使冷水變成熱水的方法有哪些?學生各抒己見后,教師演示了自己的方法,把裝有冷水的密封塑料袋浸入裝有熱水的水槽里,裝滿水的塑料袋先是沉后是浮。教師追問:真神奇!為什么裝滿水的塑料袋先是沉后是浮呢?誰來解釋一下呢?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積極思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導入甚至可以謎語導入,妙趣橫生。五上“蚯蚓的選擇”一課,猜謎導入。同學們,玩個小把戲吧,猜個謎語:細細長長一條龍,天天躲在泥土里。它是莊稼的好朋友,鉆來鉆去把土松。學生猜出是蚯蚓。教師進而跟學生繼續聊有關蚯蚓的話題,像蚯蚓通常喜歡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下,很自然地和學生一起進入新課學習中。
二、每課訂立可行性目標
學生的專注力不是一時就能養成的,需要長時間培養。對于班里長期注意力分散、上課不專注的學生來說,讓其一下子改變不太現實。為了培養其專注力,教師可以從制定小目標入手,循序漸進。教師可以每節課訂一個學習目標,每個學生都必須達到要求,尤其對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學生要求更要嚴格、細致。如:班里的學生學習成績高低不一,每節課上對學生的要求也不一樣。對于優生要求課堂上理解、掌握本節課知識點,會舉一反三,會做較難的題目。課后完成科學作業本和科學每課一練。對于后進生要求能理解并掌握本節科學概念,會做簡單題目。課后完成科學作業本和每課一練的部分題目。對于班里上課紀律較差、自控能力不強的學生,課前教師與他們商量好,這節課要做到不離開座位,不主動去跟別的同學聊天,坐端正。先從基本的紀律抓起,養成好的行為習慣。一節課學生帶著目標去學習,專注力會更好。
三、掌握聽課要領,提高聽課質量
教師引導學生課前要認真預習,帶著預習中的疑惑來聽課,學生會更加專心聽講,主動參與課程的學習,積極動腦思考問題,踴躍回答教師的問題,敢于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在課堂中學會記筆記,把重難點記錄下來,便于課后鞏固,也為更好地學習下一課做鋪墊。因為學習上的銜接也會促進學生提高專注力。
四、端正學習態度,培養意志力
小學生容易感情用事,可能老師批評某同學了,那么,這位同學可能上課就會不聽講;可能某學生不喜歡某位教師或不喜歡某門學科,就會出現課前不預習,課上東張西望,隨便講話,不認真完成作業等情況,這主要是因為學習態度不端正所致。我們要讓學生知道,會學習是一種良好的品質,會學習使你變得智慧。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就會自覺學習,愿意學習。同時,教育學生做意志堅強的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才會成為專注的人。
五、適時、適度表揚與批評
批評與表揚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教育手段。一味地批評會讓學生失去信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同樣一味的表揚會使學生驕傲自滿。教師要賞識學生,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適時、適度地表揚與批評,促進學生的成長。當老師課堂上發現一些同學特別認真,老師不要吝嗇,適時表揚,表揚應該指名道姓,說清表揚理由,人都喜歡被贊美,被贊美的孩子會更有信心去專心聽講,無形之中提高了專注力。教師通過表揚正面引導了班級其他學生課堂上怎樣做才更好。表揚不是一些同學的專利,每位同學只要有做得好的方面,都可以得到教師的及時表揚。
小學生畢竟還是個孩子,他們是在不斷的探索中成長,犯錯誤是他們成長的一部分,當有學生犯錯誤時,教師要心平氣和,言辭不要過激,批評的言語恰到好處時,學生會心服口服,用心改正錯誤。課堂上有時會發現某個同學開小差,先暗示,如果沒效果,可以點名回答問題或批評。
總之,培養學生專注力的方法很多,不同情境中其具體實施方法也不盡相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各種具體情況反饋、分析,巧妙靈活地運用各種課堂調節藝術,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高度的專注力。學業精于專注,荒于分散。相信,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每位學生都能養成上課專注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陳鍵.孩子缺乏專注力怎么辦[J].婦女生活:現代家長,2012(05).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