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各
四川省越西縣大瑞鄉瑞云小學
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探究
李阿各
四川省越西縣大瑞鄉瑞云小學
快樂教學法旨在為學生創建活潑、有趣、和諧的教學環境,被廣泛應用于小學階段的各個學科教學中,語文教學也不例外。為了順應新的課程標準,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快樂教學方法進行推廣。快樂教學法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教學方法,但其核心思想卻由來已久。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是對快樂教學方法的一種間接體現。
(一)快樂教學法的概念
快樂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同,其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緒變化,快樂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使用游戲、娛樂、表演及繪畫的方式,為學生打造一個相對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可以適當的使用多媒體設備,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快樂,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知識學習上。學生經過教師的引導,進行自主思考,以此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的目的,快樂教學法并沒有一套墨守成規的教學方法,其主要是在快樂教學的理念下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其目的和其他的教學方法一樣,旨在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完成新課標的標準,在快樂教學的過程中完成教學任務。
(二)快樂教學法的應用意義
語文是小學階段教育中極為重要的科目,需要投入更多的關注。針對快樂教學法在小學階段教育中的應用意義,首先需要我們先對小學語文科目的教學目的及主要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很多人認為,針對小學基礎階段,進行語文科目的教學主要目的及任務為教會小學生進行讀寫,并且對學生行為進行約束和教育,使其講文明、懂禮貌。而另外一些人則將小學語文科目教學的任務、目的認為是應試,幫助學生通過母語科目提升成績。雖然這兩種不同的想法本身沒有錯誤,但是從目前教育改革、發展理念角度來看,這無疑是片面的。新課標小學語文科目的改革,為語文教學提出了更為全面、且高要求的教學任務,改革內容強調要在完成基礎讀寫教學要求上,對學生整體的綜合能力進行相應的培養,而這個綜合能力包括多個方面,例如文學鑒賞、問題分析、閱讀理解及寫作,同時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及道德思想素質,也正因如此,以往教學模式及方式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需求無法進行充分的滿足。
快樂教學方法自身具有非常靈活的教學特點,有效的對學生的語文學習乏味感以及排斥感進行消除,使學生可以更為積極的參與到語文教學活動中,并且實現對自身的思考,進而提高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創造能力,另外快樂教學方法還可以對師生關系進行促進,形成一個良好、快樂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團結、集體觀念,并在此過程實現德育內容的有效滲透,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目的。
(一)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快樂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應用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一方面可以讓課堂氛圍得以活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學生也能夠在快樂的氛圍中提高學習成績,進而讓學生的學習不再費力。另外,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引入游戲、繪畫等元素,在不斷滿足學生愛玩的天性同時學習到知識,使其創造思維能力得到發散,而且,快樂教學法也可以調節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諧、共學的師生關系是確保教學活動得以開展的的前提,只有擁有融洽的師生關系,才可以讓學生積極的跟著教師學習知識,進而完成教學任務。
(二)調動學生的熱情
以往的枯燥死板的課堂教學模式,極易引起學生溜號的情況,教學效率過低,同時也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培養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不能夠得到發展,這也是不符合新課改要求的。若是學生處于死板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的過程是被動的,無法提升其學習成績。但是,如果在熱鬧、有趣可以盡情交流的課堂上進行學習,學生會增加快樂的感受,同時對知識的吸收以及記憶會非常深刻,使學生可以自主進行學習,因此,需要在引入快樂教學法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保證學生擁有足夠的學習熱情時積極進行教學,才能使快樂教學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了解生活需要,聯系實際生活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心理和生理上均不成熟,如何打好語文這一學科的基礎,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師關注較高的問題。事實證明,把課堂教學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可以有效提高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增加學生的愉悅感,因此,教師在導入快樂教學的同時聯系實際生活,并且鼓勵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找到素材,為今后的作文學習打好基礎。
綜上所述,將快樂教學法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一種大膽的嘗試,進一步體現出了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不僅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正因如此,快樂教學法無論是對學生而言還是對教師而言都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值得被廣泛的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