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芯 劉曉鋒
摘 要: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我國對鋼的產量需求也越來越大,對鋼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通過分析現今我國主要的煉鋼工藝,提出今后我國煉鋼工藝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煉鋼機械工藝;優缺點;發展方向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6.005
0 引言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鋼的國家之一,通過春秋晚期的文物就可以發現,那時候就已經有了鋼制實物,已經2500余年的歷史。
煉鋼的過程是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在高溫下,用氧化劑把生鐵中過多的雜質去掉。主要原料是含炭較高的鐵水、生鐵以及廢鋼鐵。為了去除鐵水中的雜質,還需要向鐵水中加入氧化劑、脫氧劑、造渣材料以及鐵合金等材料,以調整鋼的成分。含炭較高的鐵水或生鐵加入煉鋼爐以后,經過供氧吹煉、加礦石、脫炭等工序,將鐵水中的雜質氧化除去,最后加入合金,進行合金化,便得到鋼水。我國現有的煉鋼爐有平爐、轉爐和電爐3種,平爐煉鋼法因能耗高、作業環境差已逐步被淘汰。下面就電爐和轉爐這兩種煉鋼機械工藝進行分析比較,進而提出我國煉鋼機械工藝的發展趨勢。
1 電爐
電爐煉鋼是比較籠統的說法,具體的來說電爐煉鋼分為電弧爐煉鋼、感應爐煉鋼和電渣爐煉鋼這三種煉鋼法。但是在平時我們所說的電爐煉鋼一般也就是電弧爐煉鋼。電爐煉鋼主要利用電弧熱,在電爐爐鋼內全部加入冷廢鋼,經過長時間的熔化與提溫,再進入氧化期。
以廢鋼為原料的電爐煉鋼,相比高爐轉爐法,基建投資少,同時由于直接還原技術的發展,減少了大部分廢鋼的使用,因此就推動了電爐煉鋼。世界上現有較大型的電爐約1400余座,目前電爐正在向大型、超高功率以及電子計算機自動控制等方面迅速發展,最大電爐容量為400t。國外廢鋼資源豐富,150噸以上的電爐幾乎都用于冶煉普通鋼,許多國家電爐鋼產量的60~80%均為低碳鋼,由于資源的豐富,所以電弧爐煉鋼技術發展迅速。轉觀國內,由于電力和廢鋼不足,目前主要用于冶煉優質鋼和合金鋼。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電弧爐產鋼量的得到了大幅度上升,由容量小的電弧爐建設成大容量、高功率電弧爐,如寶鋼的150t超高功率電弧爐、撫順特鋼的50t超高功率電弧爐。為提高鋼產品的質量,部分工廠引進了LF爐,同時采取全高級連鑄生產技術,如天津鋼管公司。
2 轉爐
1856年,英國人發明了底吹酸性轉爐煉鋼法,這是近代煉鋼法的開端,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但因不能去除磷和硫,發展空間受到限制。1864年,法國創立了平爐煉鋼法,因容量大,生產產品種類多,迅速成為了當時主要的煉鋼方法。當時世界上85%的鋼都是有平爐煉鋼法煉制出來的。1951年,唐山鋼廠實驗成功了側吹轉爐煉鋼法,1962年,首鋼試驗廠建成我國第一個氧氣頂吹轉爐。為我國日后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轉爐生產出的鋼產量占據我國鋼產量的大部分,可見轉爐煉鋼工藝的重要性。
轉爐煉鋼工藝是先將鐵水裝入混鐵爐預熱,將廢鋼加入轉爐內,然后將混鐵爐內的高溫鐵水用混鐵車兌入轉爐,進行融化與提溫,當溫度合適后,進入氧化期。
轉爐按耐火材料可分為堿性和酸性,按氣體吹入的部位可分為頂吹、側吹和低吹,按氣體種類可分為氧氣轉爐和空氣轉爐。目前最普遍的煉鋼設備是頂底復吹轉爐和堿性氧氣頂吹,其優點是生產速度快、產量大、成本低、投資少、單爐產量高。隨著用戶對鋼材性能和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鋼材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同時鋼鐵生產企業也對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擴大品種,節約能源和降低成本越來越重視。在這種情況下,轉爐生產工藝流程發生了很大變化。鐵水預處理、復吹轉爐、爐外精煉、連鑄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傳統的轉爐煉鋼模式。
3 優缺點分析比較
煉鋼時,主要是鐵水中的碳產生氧化反應,減少碳的含量。但有些鋼的品種中含有易氧化的其他因素時,若吹入過量氧,其他元素也會氧化。這個時候,電弧爐煉鋼的優勢就突顯出來了。一般來說,電弧爐用于冶煉碳素鋼和冶煉合金鋼,轉爐用于生產碳鋼、合金鋼、銅和鎳的冶煉。兩種工藝,無論是煉鋼方式、原材料,還是最終產成品都是不同的。從原材料來看,電爐煉鋼以廢鋼為原材料,轉爐煉鋼以金屬料、非金屬料和氣體為原材料。故在原材料方面,電爐煉鋼比轉爐煉鋼更節省原材料和成本;在能源方面,電爐煉鋼主要以外界能源為主,電弧爐在爐料化清之后,電弧的熱量通過爐渣傳給鋼液,是間接加熱,熱效率差。且爐膛為盆狀,很大一部分熱量通過爐蓋和爐壁散失。轉爐煉鋼主要以爐體本身和爐內的保溫材料為主。故在能源方面,轉爐煉鋼比電爐煉鋼更優越;在生產效率方面,電爐煉鋼生產工序少,操作簡單,生產效率高于轉爐煉鋼。綜合各方面來說,電爐煉鋼優于轉爐煉鋼。
4 發展方向
我國煉鋼水平雖有所提高,但是還遠遠落后于國外水平。我國煉鋼機械工藝的發展方向就是高校、低耗、優質。要創新煉鋼工藝,就要從原材料、能源與技術這三個重點方面入手。
4.1 原材料
我國鋼鐵產量的增長,必然會受到原材料的影響。開發先進的廢鋼技術,研制煉鐵技術,獲得穩定的高質量的材料,強化對廢鋼破碎設備的研制,緩解國內資源緊張的現狀。
4.2 能源
降低能耗,廢氣及噪聲,充分利用化學能與物理熱,提高生產效率。
4.3 技術
吸收國外先進的煉鋼機械工藝技術,為我所用,在中國的國情上加以改進,創新出新的爐型。在工藝診斷方面,提高IT專家的診斷水平與技術,并大力培養、吸收煉鋼機械工藝人才。目前來看,主要可以發展以下技術:轉爐少渣冶煉技術;轉爐高效吹煉技術;電能綜合節能技術;優化連鑄和近終形連持技術。
總之,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根據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需要,我國目前的煉鋼方式必定要走綠色環保的路子。我國雖不是鋼鐵大國,但發展煉鋼技術,提高高端產品出口率,已成為強國的必然選擇。
作者簡介:楊芯(1978-),女,遼寧遼陽人,本科,機械中級,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