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行 雷海森
摘 要:船舶制造是一項對制造精度要求較高的工程,其整體質量受多種綜合因素的影響。應力集中和變形是對船舶制造質量影響較大的兩個因素,對船舶的結構、強度及實用性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需采取相應的工藝對其進行有效控制。主要研究了船舶制造過程中應力集中、變形問題的控制策略,以期為后期船舶制造工程提供相應依據。
關鍵詞:船舶制造;應力集中;變形;焊接工藝
中圖分類號:U6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3.118
在船舶制造過程中,應力集中和變形是經常出現的問題,對船舶的整體質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如果這兩個問題得不到合理的控制,不僅會造成結構失穩、尺寸存在偏差、強度下降等不良后果,同時也會大大增加后期制造的難度。為保障船舶的整體制造質量,本文特立足于船舶制造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相關問題,提出了有關解決應力集中和變形問題的幾點建議,現作如下總結。
1 船舶制造過程中消除應力的策略
1.1 確保焊接工藝參數的合理性
焊接工藝參數是對應力產生直接影響的因素,其合理性的控制尤為重要。首先,應嚴格以船舶的實際焊接結構為基準,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以手工電弧焊等小焊接線能量為優選;其次,為盡可能地減少焊接的殘余應力,應選擇小直徑焊條下限值焊接電流;最后,可選擇焊速較快的中等焊接電流,以降低焊件的受熱程度,由此將焊接的殘余應力降至最低。
1.2 以科學的順序焊接
焊接是一道需嚴格遵循科學順序的工序,相關人員需足夠重視。焊接時,首先,觀察鋼板和焊縫,對一端自由伸縮的可能性進行保留;其次,優先焊接不會對其他焊縫產生剛性拘束的焊縫;再次,如果構架與板接縫呈相交狀態,且具有角接縫和對接縫,則優先焊接對接縫,然后再焊接角接縫;最后,進行分段、總段焊接時,應保持施焊的對稱性,以分段中部向左右、前后為順序,以雙數焊工施焊,由此對結構均勻的收縮性形成保障。此外,如果各種構件均位于大接頭的同一斷面,則首先應焊接大接頭的對接焊縫,然后焊接其他構件的對接縫和角接縫,由此促使大接頭產生殘余應力或減少殘余拉應力。
1.3 對焊接的電流和電壓進行控制
電流、電壓的控制是船舶焊接焊縫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不僅影響著手工電弧焊的穩定性,同時也與焊縫成形情況有著密切的聯系。通常情況下,焊接電流與焊縫熔深成正比——焊接電流越大,焊縫熔深越深;焊接電流越小,則焊縫熔深越淺。在焊接電流較大的情況下,表面堆高較易呈凸起狀態;反之,則起弧的難度相對較大,同時也易使焊接電弧缺乏穩定性,甚至出現熄弧現象。但在電流過大的情況下,又極易產生飛濺現象,因此,電流并非越大越好,應將其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在選擇焊接電流時,為避免造成焊縫缺陷等現象,應盡可能使其與焊條直徑相符,以將電流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在電流密度過大的情況下,焊條呈發紅狀態,對正常焊接過程產生不利影響;在電流密度過小的情況下,電弧的穩定性將受到不良影響。一般來說,合理的焊接電流應為焊條直徑的4倍,但如果焊接位置處于立、仰狀態,應適當將電流降低20%.另外,焊接電流值還在一定程度上受焊接速度的影響——當焊接速度過快時,可能會導致裂紋、氣孔、夾渣等缺陷的形成;當焊接速度過慢時,易導致母材受熱過大,進而對船舶強度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在選擇焊接速度時,應以實際電流為基準,避免出現過快或過慢的情況。
2 船舶制造過程中變形問題的控制工藝
2.1 反變形法
反變形法的原理為:以焊后的實際變形情況為基準,預留出與其方向相反的變形,以對焊接后產生的變形現象起到相互抵消的作用。以此方法進行變形控制時,首先,應當對反變形的大小進行控制,確保其與焊接后的變形大小基本相符;其次,應確定反變形的具體數值,將其抵消作用發揮至最大;最后,應對可能產生影響的外界因素進行綜合考量,確保反變形量的實用性,并在焊接過程中對其進行適當修正。
2.2 散熱法
散熱法的原理為:在焊接區域周圍放置散熱物體,用以加快焊件冷卻速度,由此達到減少焊接受熱區域的目的,從而減小變形。這一方法對于降低變形程度具有重要意義,但弊端在于,對于具有較大淬火傾向的材料而言,易在冷淬作用下造成焊接裂紋的出現。
2.3 剛性固定法
剛性固定法的原理為:利用強制手段降低構件焊后的變形程度。該方法主要通過簡單工夾具或定位焊來對構件起到固定效果,使其在胎架或平臺上的穩定性得以增強,由此避免變形問題的產生。該方法在低碳鋼等塑性較好的材料中較為適用,在脆性較大的中碳鋼等材料中則不宜應用,以免造成裂縫的產生。另外,應用該方法時,還應對其拆除時機進行準確把握,以免造成大范圍的焊接變形。
2.4 機械矯正法
機械矯正法的原理為:將外力施加于焊縫及其周圍區域,由此實現控制變形和降低收縮應力的根本目的。應用機械矯正法時,為發揮其最大作用,應以熱狀態的環境為宜。這是因為當金屬處于熱狀態下時,其塑性可得到較大程度的增長,使材料保持在最佳狀態。通常情況下,應用機械矯正法對低碳鋼構件進行焊縫時,應將矯正的溫度控制在150~200 ℃之間,以促使構件塑性保持在最佳狀態,使矯正價值達到最高。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船舶制造過程中,采用相應的工藝對應力集中和變形問題進行適當控制,是確保船舶質量的重要前提。在選擇工藝時,應嚴格以船舶的實際情況為基準,確保所選工藝具有可行性,以實現其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張玉永.船舶在建造過程中焊接變形的形成及控制[J].江蘇船舶,2013,30(04):42-44.
[2]賀兵.船舶整體建造過程中消除應力集中工藝[J].科技資訊,2014(04):127-128.
[3]朱琳,郭建明,劉清,等.基于可變形部件模型的內河多船舶跟蹤算法研究[J].計算機科學,2015,42(03):311-315.
[4]高振國,胡志強.船舶碰撞擱淺中強肋框承受面內載荷時變形機理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5,34(08):55-60.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