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翔++何志偉
【摘要】由于國情和社會體制的因素造成了國內外大學在教學方面存在著很多差異較大的地方,本篇論文主要突出比較國內外大學教學質量評價方面的差異,來對國外大學教學評價進行一個分析,并總結其優勢所在。通過對國外教育評價模式優點的分析和研究,達到改進國內大學教學評價模式的目的,這將有助于提高國內大學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關鍵詞】教學評價 差異性 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043-01
教學質量評價對于發達國家的大學來說是不僅具有評價作用,也有展示作用,可以以此來獲得家長、政府乃至社會的認可,從而獲得來自社會的資助,幫助學校進一步的發展。這種教學質量評價運行體制已經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已經成為國外大學發展的一種內在的需求。然而在國內,各個高校對于教學評價往往并不是那么歡迎,甚至有些排斥,評價的運行體制也處于發展期。
本文就通過對國內外大學教學質量評價的差異性分析來找出國內外大學在教學方面的異同點以及原由。學習國外教育評價模式的優點,從而改進國內大學的教學評價模式,這將有助于提高國內大學的教學質量。
一、國內外大學教學質量評價的比較分析
(1)評價主體的比較分析
學生、家長、老師、校內的評估機構和教育專家等等屬于內部質量評價的主體。在美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比較重要的,學生的評價是重要評價主體,學生對于教學的評價結果是公開的,學生們可以通過評價結構來對課程和教師進行自主選擇。相比較之下,在國內往往更加側重的是教育專家的評價。通常是由有豐富經驗的教學專家來對教學質量進行監督和評價。
政府、畢業生以及社會組成了外部質量評價的主體,譬如一些西歐地區的大學都是通過政府部門的行政手段或者是規章政策來進行控制的。還有的就是由學術行業來進行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和監督管理。對于英國而言有兩種教學質量評價的主體,一個來自民間,一個來自官方,在此基礎之上英國高校對自評也是非常重視的,并要求把自評作為所有的教學評價的基本點。他們不僅僅通過外界的評價來管理和保證教學質量,同時也通過自評來引起學校內部每個人的注意。而國內的高校教育質量評價機構主要就是政府,政府不但是國內高校的投資方,也是“管理人”,同時也是教學質量評價的主體,這種模式有明顯的不足。為了順應社會發展,建立類似教育中介機構或者學校自評體系已然成為必然需求。
(2)評價客體的比較分析
客體主要包括在學校學習的學生、學習的課程以及學習的教學條件等。
學生:國外的大學基本上以及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針對學生的評價體系,包括對學生的動作技能領域、情感領域以及認識領域。相對而言目前在國內尚未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體系,國內的評價體系尚處于發展階段,其中內容繁多,范圍廣是一個主要的因素,因此對學生的一些評價做的也比較少,這也是今后發展的一個目標,應提高對學生評價的比例。
課程:課程評價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國的絕大多數的高校都設置了課程評價系統,針對授課的內容,計劃以及目的和學生的接受情況都分別進行了管理和評價,這種課程評價的模式是非常有效的,對于教師來說也是很有作用的,可以促進教師認識到自己的教學中的不足點,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而且國內的教學評價往往更加注重的是量,相比而言國外高校的評價是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形式,更加注重的是形成性的評價標準。
管理與教學條件:現在高校的評價已經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對于硬件條件的評價也是屬于評價的客體之一,硬件包括教室、實驗室、學校環境等等。國內對此類評價近些年來做的還是不錯的,基本上的硬件條件與軟環境都有了明確的數據要求。
(3)評價模式的比較分析
很多發達國家的教學評價機構都是非常專業和權威的,在進行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政府雖然也有一席之地但一般主要是評價機構來發揮教學評價職能。具有學術性質的一些協會或團體都有資格作為教學評價機構,早期的如美國六個地區的教育鑒定機構,還有英國大學校長委員會等等,也有部分是政府幫助或委托組建的教育專家組,這種的有法國國家評價委員會,它雖然是官方的教學評價機構但是它既不屬于教育部也不屬于任何高校,類似的還有丹麥教育評估院以及新西蘭資格認定局等等。國內目前只有政府來扮演評價機構的角色,這種模式存在不足和局限性。
國內高校在組織和進行教學質量評價的時候往往是由教務處來進行的,高校自身內部的教務處來進行教學質量的評價具有很大的片面性。相比而言國外高校的評價機構則會對評價結果對外公開,并且對高校給予一定的評價意見。
二、教學質量評價將如何發展
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教學質量評價也日趨完善和科學,這就導致評價的主客體多元化。隨著評價主客體的多元化,需要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項目及內容,評價項目及內容的多樣性將是今后教學質量評價的發展趨勢。
行政化的評價體系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將日益凸顯,各國的高校也越來越注重評價的專業化。目前國內也在這方面有所意識,這種行政化的評價方式對提升高校自身的教學質量并沒有什么實際的作用,也無法激發教師工作者們的激情。現在的外部評價中,國內政府已經從單一的政府主導慢慢的轉變成與社會教育評價機構共同進行評價的多元制度。而在大學內部,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發展也在不斷的完善中,很多有這方面意識的大學已經漸漸的把有關教學評價的部分從自身的行政部分里剝離出來,從而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機構,讓評價能更好的進行。
學校的教師、學生和管理者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要責任人。要充分調動教師、學生和管理者的積極性, 積極參與教學質量評價的工作中來。學習國外先進的經驗,構建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通過成立校內教學質量評價機構, 實現評教、評學、評質等全方位的內部評價體系。通過成立社會教育評估機構, 將外部評價體系從政府主導中脫離出來,形成政府協調、社會主導的外部評價體系。從而構建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形成適合國內大學教育發展的合理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唐曉萍.高等教育評價的價值觀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00(15P16):54- 55.
[2]劉本固.教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
[3]易金生.淺析中美教學評價的異同[J].前沿,2003(4):75- 77.
[4]沈志莉.中外高等教育評價比較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03(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