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祖國
教育評價是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作為數學教師選擇有效的作業評改的技巧和方法,也就成了教育評價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那么,怎樣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批改作業,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呢?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做了一些探索,下面就談談我在批改數學作業方面的一些體會。
一、傳統作業批改的弊端分析
學生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拓展,是反饋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教師運用符號和評語對學生完成作業情況的審閱、指正、點撥,這謂之批。學生根據教師批閱指引,明白自己作業實踐的得失,并進行再次作業的過程,這謂之改。作業的批改評價這一環節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教師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消化課堂上學到的新知識,引導學生提高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有許多作業批改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問題有:
1.批改主體單一
教師逐本逐次批改,學生忙于按時完成作業,形成了一種批改作業的固定模式。學生遇到不會的題,或從別人處或從網絡上抄襲,不管對與錯,缺乏主動思考、自我檢查的能力。
2.作業的評價方式單調
作業評價是向學生反饋學習情況的一種形式,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我們不難發現,教師批改作業,評價的方法比較單一。絕大部分的數學教師所用的批改符號不外乎對的打“√”,錯的打“×”,很少有其他的批改符號。
二、學生作業評改探索
1.實現作業評改主體多元化
過去我們對作業評改僅僅限于教師,評改作業是教師的職責,忽視了學生、家長在評改中的作用。把學生評改作業現象視為教師不負責任、教師失職,是教師誤人子弟、喪失師德的表現;家長評改作業是教師推卸責任的一種表現。現在從新標準要求的多元目標看來,這樣只采用單一主體評改是不切合實際的,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因此,我認為作業的評改應從教師的單一評改走向教師評改、小組評改、家長評改相結合的多主體評改新模式。這樣既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和促進,也有利于通過不同主體的評改,發現學生一些隱性的氣質、情趣和能力。
(1)小組評改。小組內學生間的相互批改,可以是同桌或前后桌之間交換批改。在實踐中,多數學生對批改很感興趣,也十分認真,唯恐有疏漏現象出現。有時在批改中出現問題,學生都能大膽地提出,全班共同討論研究,以辨是非。在對批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再次認真核對自己作業的錯對,又一次起到了深化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能力的作用。
(2)家長評改。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讓家長成為作業評價的參與者。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學習情況,因此可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架起一座學校與家庭溝通的橋梁,讓家長共同參與學生作業的檢查、批改、評價,從而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習慣,共同幫助、督促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也讓家長在評改過程中感受學生的成功和點滴進步,分享學生成長、發展的喜悅。
(3)教師評改。教師應注重學生全方位的進步,在肯定激勵的作用下,促進學生發展。同時把評改的著眼點從“挑刺”轉向“評優和激勵”。
2.多樣化批改符號,使作業批改更科學明確
長期以來,數學教師習慣用“√”“×”兩種符號來批改作業,這兩種符號在判斷解題正誤,比較學習差異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勵性,評價結果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評價一個學生的基本素質、潛力和學習過程。不能指出學生發生錯誤的原因。在實際作業批改中我們可以借鑒語文批改符號和另外設計一些專屬符號,這些符號能使學生清楚地指出,解題過程少了什么,錯在什么地方,屬于哪一類錯誤,這樣便于學生訂正,節省改錯時間,也便于老師分析,找出錯誤規律,為今后教學作指導。
3.作業評改體現激勵性
小學生最希望獲得老師的贊賞,哪怕是一個贊許的眼神,一下親切的撫摸,一句贊美的語言,都會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他們的心理得到滿足。因此,教師應該“用放大鏡”去發現每個學生作業中的閃光點。
作業評改是對學生思維勞動的一種肯定,是對作業的目標和作業的完成者的實際水平和能力進行全面分析。一方面要評改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結果和質量,另一方面還要引導和評改學生的進步、情趣、思想、品質和態度等,激勵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作業做得又對又好的學生,除了打上“優”外,還應加上各種評語進行激勵,如“你真棒!”“好極了!”。對于經常性作業質量特別差的學生,要盡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以鼓勵的語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并提出希望,這種帶有感情色彩的評語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們的關愛,使得他們進一步樹立信心,取得進步。
4.實現發展性和趣味性的作業評改
對學生作業的評改應從辯證發展的角度出發,應用一些能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的評價方式和技巧做出評價。所以,我們必須看到學生原有的基礎、興趣、情感、態度。還要根據學生的興趣給予他們獨特的評價或獎勵,如:手背貼小圖標、送他們一個小物品等等。隨時隨地對學生在原基礎上的進步、新的體驗、感受給予激勵評價,防止用傳統方式評價學生的發展過程或不予評價,盡量減少在其他學生面前用傷害性的語言批評學生,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發展中、成長中。
作業評改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沿陣地,讓我們創造性地理解《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評價目標,創造性地開發評價資源,創造性地探索評改技法,實現“任務性”作業向“愿望性”作業轉變的目標。
參考文獻:
尹瑤芳.小學數學作業批改現狀的調查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08).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