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072-02
眾所周知,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就會投入極大的精力,而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則表現出很厭惡的心理。要想讓學生愉悅地接受知識,就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課外活動的拓展,可以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一、拓展課外活動模式,強化課外閱讀范圍
對于小學生而言,往往很容易因為各種新奇事物而分心,但是也同樣因為不斷接觸到新奇事物,而對正在學習的相關知識非常有激情,并牢記所學內容。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之中,課外活動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
傳統的課外活動模式一般僅僅局限于春游,或者是組織學生進行有組織的課外閱讀,包括在班級建立圖書角等等。實際上,這樣的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拓展學生閱讀面的作用,但是任務一樣的閱讀要求也非常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情緒,甚至因為叛逆的情緒對閱讀產生反感。實際上,閱讀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的時候,要記住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對語言學習產生熱愛的情緒,并以此激勵學生對于語言學習的熱情。如果只是單純地通過教條式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反而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厭惡情緒,最終得不償失。因此,如何恰當地拓展課外活動模式顯然是一個很有必要思考的問題。筆者在多年教學經驗中發現,孩子天性之中有一種親近自然的本能,如果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引入自然中,往往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
譬如,在一些傳統課文的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走一走,用類似于郊游的形式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將學生召集在一起,環坐在花草樹木之中,用講故事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文學的世界。在這個時候,學生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到一種傾聽的模式中,同時開始在文學的世界中自由徜徉,并且開始逐漸對語言學習產生興趣。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往往能夠自主地要求家長找來相關的書籍進行閱讀,根本不需要老師的督促或者強制要求。這就是對于日常課外活動的簡單拓展之一,這樣的課外活動不但會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松,真正做到寓教于樂,更能夠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同時因為惦念著下一次的活動,也會讓學生在日常管理中更加主動地遵循課堂秩序,無形中提升了教學質量。
二、怎樣拓展課外活動
1.以學生講故事的形式展開課堂教學
拓展課外活動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應該騰出部分時間讓學生講故事,如此能夠促使學生逐漸產生對課堂的興趣。語文這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課本知識很單一,需要增添課外知識,學生在收集故事的過程中,就可以增加課外閱讀量。此外,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的表達能力能夠得到有效鍛煉。
2 .拓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具有很強的思維發散能力,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同時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拓展其創新能力奠定良好基礎。
3.結合學生的喜好開展課外活動
學生的課余文化活動很多,但傳統語文教學并沒有充分利用課外活動,這不利于孩子們潛能的開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成立課外小組顯然是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獲得了較好成效的方法之一。通過學生的自主選擇,根據各人的興趣不同,組建不同的興趣小組,再根據不同的興趣小組,開展不同的課外活動,或者在相同的課外活動形式中,給予不同小組不同的課題,這樣既可以盡可能地培養每一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又能夠依托興趣愛好提升孩子們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愛。譬如,成立板報小組、小記者站、校園廣播站、書畫小組等等,這些多種多樣的課外小組本身就能夠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在各個小組的不同活動中培養學生對于團隊的意識。
4.開展實踐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對于小學生而言,寫作文具有一定的難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學生掌握的素材量有限。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安排一些小任務,讓他們通過實踐活動,積累寫作素材。例如可以讓學生回家幫父母干家務,給父母洗腳,讓他們對父母有顆感恩的心;還可以讓學生打掃校園衛生,讓他們參與勞動,學會尊敬環衛工人;還可以爭作交通小警察,在放學時組織學生安全有序離校,讓他們感覺人民警察的光榮……學生對生活有了真實的感觸,便能夠積累寫作素材,豐富自身的寫作情感。
5.針對學生的情況開展比賽活動
組織開展各項積極比賽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比如,針對學生不踴躍發言的狀況,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講故事比賽,培養學生發言的勇氣和興趣;而針對學生寫作能力較差的狀況,教師則可以組織開展日記或作文比賽,以此培養學生的寫作愛好。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與實踐性并重的基礎課程,想要有效地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就必須合理地利用孩子們的各種特性,拓展小學語文的各種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的各種素質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