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蘭
【摘要】專題作業是初中語文教學中根據主題而設計的。專題作業的布置,能夠讓學生學會閱讀及寫作,并且了解到有關的概念及知識。伴隨著我國的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使得教學反饋及評價體系也得到革新,而且也給專題作業設計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在專題作業設計的客觀性及其整體的水平上也更好地得到了提升。文章因此對初中語文專題的教學中的作業設計改革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 專題教學 作業設計 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073-01
在大力發展的主體性的教學活動基礎上產生了專題教學的作業,每一個專題中的主題是專題作業設計的依據,學生想要提高自己的寫作、閱讀能力及其他各學習能力都需要通過完成大量的專題作業。在一個專題知識結束講授之后,教師需布置專題作業,并在學生完成后,讓學生主動向我展示自己作業完成的大致情況。此外,學生間對專題作業的互動及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初中語文專題教學的作業設計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伴隨著新教育理念的到來,初中語文專題作業的設計方式也是需要進一步探討與革新的。
一、多樣與一致性相結合
在比較傳統的初中語文專題教學中,作業的設計通常都不會注重學生的差異性。而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方針卻是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差異性和其個性的培養。因此,在教師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應對比學生自己的特點而設計出合適的作業。但也要注意體現出一致性,做到保障課后的復習及課前預習的效果。在初中語文專題教學實際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一些和課文有關的演講、故事等資料在課堂上展示,從而使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動手能力得到提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提升學生自身的自主性和合作的能力
在學習過程中,新課改積極提倡學生自主進行學習與合作,讓學生主動地去探究新的學習方法,而使其學習效率能得到更好地提升。因此,促進師生間團結與合作也是教師設計專題作業的出發點。這能增強學生的自主能力與意識,激發出學生學習的潛能。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作業的設計可讓學生間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進行自覺思考,并在布置讀后感相關的作業,在課堂上通過展示與學生間互相點評讓所學知識記憶更加深刻。教師經過合適的作業設計,可以將語文課文中的內容深刻的體現出來,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三、理論與實際互相結合
將我國教學新的理念進行推廣是新課改的核心目的,讓教師能掌握初中教育教學的特點。所以在進行課堂的教學活動與作業設計的教學實踐活動的同時,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把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及應用實踐的能力相結合,這也是深化貫徹我國新課改的有效途徑。在平時的語文作業設計上,可選擇以開放式題型為主,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巧妙的拓展,并且增加一定量的結合實踐的題型,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達到提升學生自身整體學習能力的目的。
四、作業的生活化及多樣化設計
(一)作業設計的生活化
第一,在新課改政策下,初中語文專題作業設計不應局限于課本內容。而應該和校園生活相貼近。對初中生來說,至少一半甚至更多的時間都在學校里,因此,專題作業設計貼近校園生活是較為合理的。第二,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理所當然的專題作業除了與校園生活相結合外,也還應該緊密結合社會生活而進行設計。使其交際與社會適應能力得到相應的提升。第三,需與自然生活聯系。人類的自然觀察力是人本身擁有的十分重要的價值,這可以增強人的生存和競爭能力,學生也不例外。然而,現代的小康社會,大部分學生成為了的“溫室里的花朵”,尤其是城市里的學生,接觸大自然少之又少。因此設計作業時,可考慮到這方面,增加學生對自然的渴望。引導學生對自然的仔細觀察,還可以同時進行觀察記錄的撰寫。
(二)作業設計的多樣化
作業是教學內容的延伸與鞏固,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因此作業內容也應是多樣化的,這也是語文作業設計多樣化的必然要求。主要的多樣化形式有:探究與合作型;閱讀與交流型;聽說與聽寫訓練型;趣味的競賽型;表演與體驗型;鑒賞和創造型;社會實踐型;書面型等等。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其所擅長的形式,進而提高作業完成的熱情,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有幫助。
新課改下的新的教學理念的擴大與深入以及新教育體系逐漸形成對初中語文專題作業設計的改革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教師在設計語文專題作業時應注重多樣性和一致性相結合,自主性和合作的能力相結合,還有社會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在教育改革后,初中語文教學專題作業的設計能更好的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挖掘其創新能力、動手和實踐能力。同時也推進我國新課程改革影響的不斷深入。
參考文獻:
[1]倪燕萍.蘇教版初中語文專題教學中的作業設計改革[J]. 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2,08:20-21.
[2]徐新超.初中語文專題教學的作業設計淺析[J]. 中學時代,2012,16:24.
[3]婁同森.初中語文教科書作業系統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