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杰 劉毅 張浩東(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
淺談網球訓練中墻球練習的主要內容及其作用
□高世杰劉毅張浩東(北京師范大學北京100875)
隨著網球運動在我國的飛速發展,參與到網球運動的群眾數量也在持續的上升,所以對于網球訓練過程中的教練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多。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能夠更好的利用網球墻的作用,也能夠進一步研究墻球練習的進一步方法與功能,進一步在沒有教練、球友的情況下也能夠進一步實現網球練習的活動,并且根據網球技術來增強網球練習的密度和強度。本文主要主要通過對于不同階段的網球墻練習與方法進行詳細的介紹,從而為廣大網球愛好者提供有效的方法來完成訓練。
網球訓練墻球練習練習方法作用效果
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自身的身體健康和體育鍛煉非常的重視。網球作為一項簡單的健身運動也越來越受到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本文通過對于網球墻練習運動的路線以及高度來進行全面的總結與分析,進一步結合網球訓練的實際操作經驗,從而不斷的歸納總結網球墻練習的方式方法,針對不斷練習階段的運動員和選手來有針對性的選擇不同的練習方式,從而不斷培養運動員能夠不斷提高自己的球感以及抽、截、挑、壓、放、推、擋等網球技巧,從而不斷的選擇網球練習的重點、要點以及全程訓練的練習模式,進一步提高了行之有效的練習方案以及針對性的建議。
1.1、網球墻的設計
網球墻,也被稱之為網球練習墻或者網球輔助練習墻。網球墻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網球練習的過程中針對運動員的輔助練習的垂直于地面的墻體。因為網球墻具有多面墻體,所以在建設網球墻體的過程中必須要具有一定面積的平整地面,從而提高網球墻的穩定程度。在網球場建設的同時,通常都會附帶網球墻的建設工作,為了進一步滿足網球場訓練的需要,網球墻的建設標準為10.97米,網球墻的寬度應該要比高度多1-2米。網球場地球王距地線的直線距離也應該在11.85米左右。所以應該盡可能的保持墻體水平地面的長度在15米以上。通過預留足夠的緩沖區間,保證在實際練習的過程中能夠順利的建立。如果沒有專業的網球墻,在實際練習的過程中任何平整的墻體都是網球墻。
1.2、通過網球墻來增強球感的練習方式.
對于網球訓練者來講,無論學習者處于哪一個階段,對于球感的練習都是至關重要的,因為球感是保證能夠完成各種網球技術動作的基礎。球感也就是所謂的手感,也就是指動作具有穩定性以及擊球控制的能力。對于網球練習者來講,球感的練習是最重要的,網球初學者在訓練球感的情況下,應該按照距離網球墻3-5米的距離處采用正手持牌,并且通過中等力量來將球擊向墻體,等待球返回之后用非持拍的手接球。按照這樣的動作反復練習,從而獲得球感。等到球感進步之后,就應該提高練習難度,通過不接球而采用連續擊球于墻面之后,充分按照球拍控制球的感覺。通過不斷反復的練習提高基礎之后,能夠選擇更遠的距離,進一步適當的增強擊球力量,并且將球擊向墻體來反彈回落到未落地之前就能夠用球拍接住球,從而保證不讓球在球拍表面上面進行彈跳,這樣的練習主要是幫助練習者來體會將球拍吸收反彈球的慣性,從而增強練習者動作協調性以及強度,提高練習者對于不同速度和力量球的控制。
1.3、通過網球墻練習正反手截擊球技術
截擊技術在網球比賽中是能夠獲得高分的快速手段,因為在截擊是球速飛快,飛行的時間稍短,所以就要練習者能夠針對球速來進行快速的反應以及進行正確的截擊動作。在開始的情況下練習截擊技術,應該站在距離網球墻3-5米的地方,通過正反手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對槍練習。通過體會截擊球技術的動作要領之后來不斷提高練習者對于球拍的控制能力,進一步把握擊球的時間與動作,在接下來之后要利用網球墻進行截擊球落點控制的練習,要在3-5米之外不斷變換位置,從而練習正反手擊斜線。比如在第一個地點進行擊球與標志圈,再換一個地點練習反手回彈球,如此的反復練習來保證練習者能夠體會到不斷的奔跑惠東的感覺,從而增強自身的跑位移動能力,并且能夠訓練正反手擊球相結合的能力,通過將球想邱強抽擊,然后迅速的前移3-4米之后,截擊回彈轉向球墻,進一步體會快速移動準確截擊的銜接,通過這幾個階段的練習才能夠明顯的提高整個的截擊球技。
1.4、通過網球墻練習挑高球和高壓球的技術
通過網球墻來進行挑高球和高壓球的練習,必須要求網球墻具有足夠的高度,而練習者在墻的5-6米之外要畫一出標志性的網球線,從而保證練習者站在10-12米之外的地方,向標志線的位置進行挑擊或拉上旋球,進一步要求挑擊的力度適中,當球落地之后經過反彈來進行連續的練習,通過球墻來進行高壓球練習之前,先要通過球落地后的反彈來進行連續的練習,通過練習球墻進行高壓練習球技之前,要在1=2米的地方進行標記,然后練習者站在距離球墻6-8米的地方通過發球動作來向標志線發球,從而保證球在1-2米的地方,當球落地之后會向斜上方來反彈想墻面并且不斷高彈,在這種情況下練習者能夠保證準確判斷球的運行軌跡,從而快速的做出反應。
1.5、通過網球墻練習放小球與推擋落地反彈球的技術
練習放小球時先在球墻上距地面1-1.5米處各畫一條橫線練習者站在距墻6-8米處練習放小球的技術,將球擊向兩橫線之間;要求用力輕柔,使球著地后反彈兩次或兩次以上才能跳到練習者前,然后進行下一次練習,如果球只經一次反彈就到練習者前,就說明力量過大,利用墻球練習落地反彈球時,練習者讓距離6-8米處,向墻球抽擊球,待回球著地后剛剛反彈的瞬間(球處于上升階段),再次將球擊向墻球反復練習,訓練掌握這兩項技術,在實踐中可有效地破壞對手節奏,減少跑動,節省體力,是進攻的有效手段。
首先利用網球墻來進行訓練球感的過程中,一定要提高控球的感覺和擊球的穩定情況,所以初學者必須要堅持不斷的進行練習,通過不斷的接觸球來增強觸球的次數。
其次,在用網球墻練習正反手抽球訓練的過程中要重點提高正確的練習技術以及動作,從而保證動作定型以及急求的準確性。動作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要舒展、勻稱,從而保證身體能夠保持平衡,防治摔倒。在對墻截擊球的過程中,身體一定要前迎,重心前移,盡量的保證擊球點在向身前,步法也要快速靈活,同時加大移動距離,保證提高自身的跑動能力底線。要注意球拍的控制能力,從而不斷的連續摸索出撞擊球隨著高度不斷變化的程度。
最后,對墻放小球練習的過程中,既要保證力度的輕柔,又要保證能夠使網球過網。通過練習打落地反彈球的技術,也要保證練習者能夠進行準確的預判,從而提高步法的迅速提高,對于擊球動作要保證規范性、有力。
無論是對于初學網球的人來說還是技術熟練的人來說,練習網球墻的過程最大的難點并不是技術動作的練習,而是對于來球落點以及落地球的彈跳過程實際的預判。這種預判的感覺就是我們通常情況下常常說明的一種“球感”或者“球性”。在網球墻練習的階段,教練除了要講解網球練習的基本動作,而且還必須重視對于練習人員球感的培養。通過教練不停的“喂球”來使得練習者能夠對于網球運行的移動軌跡進行準確的預判,從而找準擊球的位置和擊球時機,從而提升練習者個人的球感。通過利用網球墻來替代教練的工作,能夠進一步在不斷調節與網球墻之間的距離的同時對墻上的目標進行擊球,從而改變練習的內容,不斷的增加練習難度與練習的趣味,進一步促進練習者通過網球墻來運用球拍做出非常多的動作而不出現失誤,培養練習者對網球的感覺。
3.1、網球墻的目標練習
通過網球墻能夠針對網球的各種技術來設計專門的目標區域,這樣的目的也能夠夠進一步保證不同層次的練習者在網球墻上進行不同距離的鍛煉。對于技術熟練的練習者來說,通過較遠的距離來達到訓練的目的,對于初級者來說要通過較近的距離來達到訓練的目的。
3.2、網球墻的對抗練習
利用網球墻的墻面進行練習,不僅能夠單獨練習,而且還能夠進行多人練習。在網球墻多人練習階段明顯的增加了練習的難度,因為對于網球墻進行擊球練習都會具有預知的判斷,進一步增強了初學者對于擊球力度、擊球高低、遠近等技巧的判斷,從而根據擊墻之后的落地位置采取主動的移動。兩個人或者兩個人以上同時進行網球墻對抗練習時必須要對于對方的移動軌跡進行預判,這樣才能夠準確的擊球,從而為以后的實際練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練習的過程中采用雙人平行站立,也可以多人分組平行站立,每一個人在擊打之后必須要有另外一個人進行擊打。
3.3、網球墻的糾正練習
根據網球練習者在網球墻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動作或者技術問題通過文字或者圖片的形式來體現在網球墻之上,進一步來糾正練習者的錯誤動作,這樣的方式被稱為圖文糾錯墻。在普遍的情況下出現的錯誤問題包括很多,例如擊球點的位置與擊球時球拍的拍面方向不一致,導致將網球墻作為擊球點的一方面,讓練習者站在適當的位置上面向網球墻來做擊球的動作。當球拍與墻面接觸時的位置就是擊球點的位置,通過在不斷的練習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到擊球點的身體與手腕動作位置,同時將網球墻當做墻面的參照物來清楚的看到拍面之間的位置是否正確,從而及時的糾正錯誤,形成良好的準確技術。
隨著網球運動在我國的飛速發展,參與到網球運動的群眾數量也在持續的上升,所以對于網球訓練過程中的教練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多。網球墻是最好的輔助手段,以提高網球技術的實踐不僅適用于墻壁是初學者,對于中、高級的運動員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網球訓練手段,文章介紹的方法是一個長期的網球教學和實踐總結經驗點,并通過總結,供初學者掌握基本技術,盡快有一個基礎運動員加強自身優勢,關鍵技術嫻熟,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作用,并在實踐中有很好的效果,該方法可作為參與從基本練習到技術和應用模式的培訓,也可以作為不同的技術運動員訓練水平的參考依據,根據實際情況來滿足自己的選擇需求相應的實踐方式。
[1]陳星.我國高校網球運動開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沈陽體院學校,2005.24(1).
[2]陶志翔.網球運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揚傳高.淺析網球的球感和手感教學與訓練[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6).
[4]胡永航.對墻練習在教學訓練中的運用[J].科技資訊,2005,(25).
G845
A
1006-8902-(2016)-08-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