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軍(漠河縣北極鎮漠河林場,黑龍江漠河165303)
?
保證營造林質量的管理對策分析
王克軍
(漠河縣北極鎮漠河林場,黑龍江漠河165303)
摘要:退耕還林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生態工程和強農、惠農工程,在祖國大地涌現了眾多民營企業和農村合作組織規模開發林業的喜人局面,形成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模式多樣、主體多元”的生態建設新常態,實現了由部門辦林業向全社會辦林業的轉變,生態環境保護已經從政府引導轉變為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
關鍵詞:營造林;質量管理;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在社會經濟發展運行中顯得尤為重要,“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在具體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夯實綠色發展生態基礎,加強森林生態建設,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加強地塊落實,結合產業發展完成造林。實施后續產業專項建設,加強濕地生態修復,加強荒漠生態治理。
早動手,早安排,以實際行動為義務植樹打響了“綠色戰役”,確保全面完成今春植樹造林任務。為扎實做好今春造林綠化工作,今春造林綠化提出具體的要求,林業技術人員深入有關鄉(鎮)、村和各林場對春季造林地段進行規劃、調查摸底,落實造林地段和造林苗木,編制完成重點防護林建設、封山(灘)育林、義務植樹等項目實施方案和作業設計,將造林封育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在造林作業區的選擇上,以便于管理和便于施工的相對集中區域為主。在樹種的選擇上,堅持適地適樹,宜喬則喬,宜灌則灌的原則。同時,廣泛深入宣傳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決策和部署,大力倡導愛綠、興綠、植綠、護綠,以綠化促美化,以綠化促文明,以綠化促致富,把造林綠化變為全社會和全民的自覺行動,營造良好的造林綠化氛圍。
進一步調整林種樹種結構,在林種安排上,防護林工程建設要確保80%以上的面積營造的是生態防護林,努力增加生態公益林比例。在造林模式選擇上,要因地制宜,“造、封、改、補、撫”相結合,大力推進多樹種、多層次、多混交的造林模式,培育生態質量比較高的“近自然”林分。在樹種配置上,要特別注重優勢鄉土樹種和珍貴樹種造林,同時加強現有林分改造升級,優化樹種結構,降低松杉占林分的比例,提高林分質量,提升森林功能。大力推進生態富民進程。要堅持低改與新造、資源培育與林道建設相結合,實行竹林集約經營和規模經營,提高基地建設水平。轉型升級花卉苗木產業,通過重點抓好盆花、花卉快繁、特色觀賞苗木、藥用花卉、草花草皮等生產示范、標準化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特色經濟林產業,積極開拓林業發展新興領域。著力培育一批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提高規模效益。將通過實施重點工程造林、繼續抓好“裸露山地”造林綠化、全面推進“綠色通道”建設、切實加強森林經營工作、加強封山護林工作、強化營造林質量管理來推進全省造林綠化工作。
因地制宜引導各鄉鎮(場)大力扶持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業,使林農“不砍樹也能致富”。同時,加大獎補力度,加強創業培訓,強化跟蹤服務,搭建交易平臺,進行稅費減免,幫扶金融信貸,搶抓基地培育,實實在在地幫助農民解決林下經濟發展的后顧之憂。
創新管理運行,深化機制改革,著力生態環境的系統化、精細化、功能化建設,突出“一線”提升、“一道”綠化和“一路”整治,突出城市園林景觀提升和城市公園建設,突出美麗鄉村建設,統籌城鄉生態,統籌興林富民,確保森林資源和園林綠地安全,不斷完善區域特大城市的綠色屏障功能,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良好的生態保障。積極轉變城鄉生態建設管理方式,堅持連片化建設、工程化造林,依托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重點公益林管護等國家林業重點工程和造林補貼試點、森林撫育試點等項目的實施,完成營造林面積的增加。
在農村綠化中,山區綠化也是一項重點工程。在按照“山區森林化、平原林網化、通道水系景觀化、城鎮園林化、鄉村綠化美化”的標準,在區域實現造林綠化提質量、增綠量的同時,利用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發展理念,合理布局和設計造林樹種,并通過政策引導,培育和發展綠色產業,打造“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促進全民義務植樹活動的開展。在開展義務植樹的示范帶動下,社會各界紛紛行動,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義務植樹活動,有力地推動我國造林綠化工作的開展。通過植樹造林這一基本國策,一定要在全國范圍內形成通力協作、深度融合發展的良好局面。同時,各地各區域要根據百姓需要,由當地林業局免費提供當年開花在退耕還林地段開展義務植樹,成活后全部移交給百姓自己管護。
培育森林生態系統,營造林面積,增加森林蓄積。修復濕地生態系統,加強濕地保護區和濕地公園建設,濕地退化得到基本遏制。治理荒漠生態系統,為精準扶貧作出貢獻。著力引導萬畝林木種苗基地提質增效,加強與引進企業的對接協調,加快電商平臺建設進度,力爭年內啟動平臺運行。完善新建苗木市場綜合服務功能,有序引導大戶、基地、合作組織參與市場競爭。加強技術指導和新技術推廣,引進良種壯苗,擴大標準化繁育面積。
深入推進林業脫貧攻堅,就是要建立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專合社獎補政策,積極引導貧困戶以人力、林地資源等要素加入專合社、家庭林場、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市場化運作方式,構建企業帶大戶、大戶帶小戶、千家萬戶共同參與的脫貧格局。
全面落實集體人工商品林采伐政策。規范天然林非商品性采伐,嚴格天然大樹采挖管理,研究建立天然林總量控制制度。深入推進林業重點改革,全面啟動國有林場林區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林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加強涉林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指導劃定林業生態紅線。
林業工作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推進自然生態“六大”工程,高標準完成營造林面積。其中,重點區域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都是重中之重。加快環城生態圈建設,重點抓好濕地工程生態廊道建設,督促企業加快綠化進度,力爭見到規模和階段性成效。發展林業產業富民工程,強化干果經濟林后期綜合豐產管理,提高產量質量效益,完成低效林改造。建設苗木花卉基地工程,鞏固苗木花卉基地,打造地標高端苗木品種,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工程,按照要求,搞好試點,穩步推進,積極探索國有林場改革路徑。
參考文獻:
[1]張美玲.淺談如何提高造林質量[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5,(12):183.
[2]馬繼宏.關于影響造林質量的因素及解決方案[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6):216.
[3]周根強,李志強.造林質量低的原因及提高造林質量的對策[J].農技服務,2012,(02):109.
[4]姜萬文,李夫.淺析影響造林質量的主要因素及對策[J].科技傳播,2010,(20):57- 58.
[5]吳少珍,袁財圣,麥智翔.林業工程中營造林質量的影響因素及對策探討[J].現代園藝,2014,(12):57- 58.
Analysis on countermeasures to ensure afforest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WANGKe- jun
(Mohe Forest Farm, North Pole Town, Mohe County, Mohe 165303, China)
Abstract:Returningthe grain plots to forestry has become China's largest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agriculture benefiting project. Many private enterprises have developed forest with rur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which forms the newnormal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that is "guidance of government, involvement of community, diversity in mode and pluralism in main body", achieves the management transformation from sectors to the whole socie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shifted fromgovernment's guidance toconscious action of masses and cadres.
Key words:Afforestation; Qualitymanagement; Green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 8646(2016)09- 0136- 02
收稿日期:2016- 03-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