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曉紅
(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衛生院,山東 青島 266111)
充分發揮社區醫療服務功能 有效化解老年人醫養結合難題
矯曉紅
(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衛生院,山東 青島 266111)
從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切入,闡述了人口老齡化對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行業的影響,以及社區醫療服務在應對老年人醫療保健康復上的優點,重點闡述了社區醫療服務在應對老年人醫養結合上存在的人才、資金、設備、技術等方面不足,并提出提高社區醫療服務人員素質、加大政府投入、加強管理等方面的對策,來有效化解老年人醫養結合難題。
社區醫療;老年人;醫養結合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快速發展,以及與之相伴隨的老年人健康的變化,導致了人口老齡化對醫療衛生服務行業的需求急劇增長,勢必給我國的醫療衛生服務行業帶來持續沖擊。限于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程度以及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行業的現狀,我國醫療衛生服務行業在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將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1]。
人口老齡化具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按國際通行的標準界定是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即老齡化率達到7%并不斷增加、而同時14歲及以下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漸縮小的現象[2]。
2000年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國老年人口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已經超過10%,中國已經進入老年人口型社會。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個百分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而0~14歲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個百分點[3]。這組數據充分說明了我國老齡化進程在明顯加快。積極開展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口老齡化對各行業產生的影響問題的研究,并相應地進行政策引導,是實現我國健康老齡化的必然選擇[3]。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專業養老機構床位不足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需要,伴隨著養老形式也在發生著變化,社區養老、居家養老越來越被廣大家庭和老年人接受,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器官組織結構和功能逐步發生退化和病變,一身多病是老年病人的一大特點,如骨及關節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心腦血管性疾病等。老年人自身疾病的增加,更加迫切需要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醫療服務行業成為了老年人養老就醫需求和消費的重要領域,如何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并進行行業優化的調整,將是醫療服務行業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更是社區醫療行業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現在老年人看病有一現象:大病到大醫院,小病也到大醫院。究其原因是對社區醫療服務的不信任,他們認為大型醫療機構有著最優質的醫療資源,可以更好地為老年人服務,而且我國過去也是把重點放在大型醫療機構的建設和發展上。這種現象導致的結果是最好的醫療資源解決的往往是大量的老年常見病和多發病,這不僅使得真正需要得到服務的重癥患者“看病難”,而且也使得大型醫療機構人滿為患、資源嚴重透支,無形中又增加了看病的費用,大型醫療機構“看病貴”又被凸顯了出來,而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卻門可羅雀。實際上,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也有它的優點,它比大型醫療衛生機構能提供更可及、更便宜的醫療保障服務,在預防、康復和治療老年性疾病方面也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優勢和作用。
3.1 公益性
社區醫療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具有明顯的公益性,因為它的資金來源于政府投入,所以大部分是免費向老年人提供服務的,這樣就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老年人的經濟負擔。與大型醫療機構“看病貴”相比,社區醫療服務就具有了很大的價格優勢。
3.2 主動性
社區醫療服務主動提供上門服務,老年人在家也可以看病。如:實行家庭醫生制,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的醫護人員可以主動到自己對應負責的家庭,為他們看病,這樣對行動不便、無人陪護的老年人非常方便,足不出戶就可以看病。
3.3 連續性
社區醫療服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可以為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并提供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比如,為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然后進行一年至少4次的連續追蹤隨訪服務以及內容更加廣泛的簽約服務。
3.4 可及性
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就建在老百姓家門口,利用社區衛生機構設施就可以提供醫養結合的服務,這樣對于以居家養老為主的老年人來說,在解決養老問題的同時,也解決了其健康問題;同時,提供居家老人的上門床邊醫療服務和陪護指導,又可以實現居家“醫養結合”。這樣一身多病的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更加可及的醫療服務。
4.1 人才不足
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屬于基層醫療機構,正規醫學院畢業生很少愿意到基層工作,即使分配到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由于薪酬不能體現其社會價值,專業發展沒有保證,所以社區醫療機構難以長期留住優秀人才;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人才“引不來、留不住”的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具有老年護理專業的人才少之又少。同時,人員編制明顯不能滿足功能任務需要,另外基層醫生隊伍還存在著學歷不高、知識陳舊等問題,直接影響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
4.2 資金不足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客觀上導致社區醫療機構管轄區域內老年病發病率較高、醫療支出數額較大,加大了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負擔。盡管新醫改以來,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物質資源建設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但日常運行經費保障不夠,很難應對我國現在日趨嚴重的老齡化社會醫療保健康復的需求。4.3 設備、技術不足
由于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基礎設施、醫療設備、技術力量陳舊落后,特別是床位不足,康復設備缺乏,與提供醫養結合服務相適應的技術力量匱乏,致使其服務能力大打折扣。
4.4 觀念不足
由于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專業技術過硬的醫務人員缺乏、服務項目欠缺、診療條件欠佳等原因,導致老年人對社區醫療機構的信任度較低,加上長期養成的就醫習慣,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大型醫療機構治療就診,從而造成大型醫療機構就醫的擁擠和社區醫療服務機構資源閑置并存局面。“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就醫流程受到阻擾,這樣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區醫療服務整體能力的提高,從而制約老年人醫養結合的健康發展。
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是發展速度快,規模不斷擴大,加之社區醫療服務機構有限的醫療條件,超出了社區醫療的承受能力,無法滿足所有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建造更有效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5.1 提高社區醫療服務人員素質
社區醫療服務是一項綜合性的醫療保健服務,對人員的素質有著一定的要求。現階段基層衛生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薄弱,成為制約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關鍵。社區醫療服務亟需建立合理有效的人才引進、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尤其要重視老年護理人才的引進與培養。
首先是注重技能培訓,提升人員素質。大力開展定向委培、崗位培訓等,如全科醫師培訓,穩步推進老年護理人才規范化培訓,全面提高社區醫療服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其次是提高工資待遇,完善激勵機制。積極探索符合社區醫療服務實際、操作性強的社區醫療服務人員的績效考核制度,不斷提高社區醫療服務人員的工資福利,推進完善社區醫療服務人員職稱晉升制度,努力為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配備一定的職稱指標,讓優秀的社區醫療服務人才在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留得住,有奔頭[4]。三是暢通招聘方式,儲備專業人才。發揮用人單位主體作用,通過現場供需見面、實踐技能考核等多種形式靈活引進人才。四是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增加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鼓勵優秀醫生進社區服務。利用節假日時間邀請專家到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進行坐診和幫扶帶教,鼓勵退休的優秀中高級衛生技術人員,經培訓后到社區醫療服務機構工作,通過“占編不入編”的方法給予他們經費補貼[5]。
5.2 加大政府投入
社區醫療服務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僅靠衛生系統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投入機制,加大政府投入比例,為逐步提高社區醫療服務整體水平,促進社區醫療服務事業穩步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其次要加大投入力度,目前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的基礎還比較薄弱,在機構建設、設備設施配置、服務功能和水平等方面與老年人的需求和改革目標有較大差距,應增加財政對社區醫療服務方面的投入份額,建立政府投入長效機制,完善政府投入方式,確保社區醫療服務機構醫務人員的人員經費,確保社區醫療服務機構的標準化建設、維修和保養,醫療設備和設施的購置、更新,藥品和衛生服務項目財政補貼的資金投入,并為開展社區老年居民家庭醫生服務、建立老年居民健康檔案提供必要的業務經費,為社區醫療衛生網絡建設提供資金支持[6]。
5.3 加強管理、創新模式
發展社區醫療服務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要不斷完善政府績效考核體系,將轄區內老年居民的健康水平、社區衛生服務的可及性、資源配置的公平性情況納入當地政府的績效考核體系,作為對相關政府部門年度績效考核的指標之一,促使政府加大對本轄區內社區醫療工作的重視程度。社區醫療服務也應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把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作為社區衛生服務的基本定位,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深入社區發現和解決轄區內老年居民突出的健康問題,想方設法增加醫養結合的服務內容,為老年居民提供優質的衛生服務。加快老年居民健康檔案電子信息化進度,實現老年人、社區醫療服務、醫保中心和醫院之間的醫療資源信息共享,將社區醫療服務與居家養老服務體系結合起來,建立有效的老年居民健康管理模式。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定期開展社區老年人健康教育活動,增強老年居民的健康防患意識,讓社區老年居民建立預防為主的觀念,實現理性就醫,切實為社區老年人擔負起健康守護人的職責[5]。
5.4 建立針對五保戶老人的醫療服務體制
五保戶中的“五保”,指的是對吃、穿、住、醫、葬這五個方面政府和社會給予的物質幫助和生活照顧。但是有些地區,五保已經蛻變為兩保即保吃、保葬,更有甚者蛻變為一保即保吃。對于這部分五保戶老人來說,不論分散供養的五保戶老人還是集中供養的五保戶老人都是很難落實“真保全報”的。而且政府每年給五保戶報銷的醫療費用有限,有限的醫療費用難以保障五保老人的正常醫療開支,保醫就成為了奢望,致使五保老人只能選擇“小病忍,大病拖”。另外,對于分散養老的五保戶老人平時都是單獨活動,沒有可以照料自己生活起居的人,在生病期間情況更加凄慘,不僅要飽受病魔的摧殘,還要忍受孤獨的煎熬。如何解決五保戶老人保醫的問題亟待解決。針對五保戶老人就醫難問題,政府可以建立相應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主題的五保戶老人醫療救助體制,如建立專門的醫療救助基金,通過嚴格的程序來為五保戶老人服務,將五保戶老人納入居民醫保,并為五保戶老人報銷醫療費用。在滿足五保戶老人的保醫問題的同時,不能忽略五保戶老人的精神需要,應給與足夠的精神慰藉。
社區醫療服務是受益群體最廣泛的醫療衛生機構,要切實加強建設和管理,實現規范化運行,使之成為有效發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功能的主要陣地[7]。要以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為目標,結合老年人醫療、康復和養老的實際,加大醫療衛生系統管理力度,有針對性地開展社區醫養結合服務,有效解決群眾就醫難、養老難問題,真正把為民、惠民、利民落到實處。
[1] 張 瑩.發展我國農村社區養老模式的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2.
[2] 趙 琳.國外典型國家老年醫療保障制度比較以及對我國的啟示[D].石家莊:河北大學,2012.
[3] 王 軍.人口老齡化對醫療服務行業的影響及對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5,25(5):29-31.
[4] 黃水勃.老齡化背景下構建及完善城市老年人社區照顧體系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2.
[5] 林淑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以F市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7):111-115.
[6] 宋偲偲.哈爾濱市松北區居民醫療保險存在的問題與對策[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2.
[7] 百度文庫.完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EB/OL].[2012-08-29].http://wenku.baidu.com/view/7434b365caaedd3383c4 d3bf.html.
(本文編輯:張永光)
Give full play community health care service function and resolve the problem of aged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gration
JIAO Xiao-hong
(JihongtanStreetHealthCenterofChengyangDistrict,QingdaoShandong266111,China)
Cut-in the tendency of aging development, it states the influence of aging population to our medical health service, and the advantage of community health care service response aged medical health rehabilitation. It emphasizes the shortage of community health care service such as personnel, fund, equipment and technique. It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lik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mmunity health care service staffs, increasing government investment,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so a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of aged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gration.
community health care service, elderly people, med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gration
2015-11-11
10.3969/j.issn.1003-2800.2016.01.003
矯曉紅(1983-),女,山東青島人,本科,中級經濟師,主要從事出納工作。
R19
A
1003-2800(2016)01-0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