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與工會
山東省總工會法律工作部 張犁報道近日,山東省政協副主席翟魯寧帶領調研組赴濱州、東營兩市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以下簡稱《工會法》)和《山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貫徹實施情況進行專項調研。
在濱州、東營兩地,調研組分別聽取了兩市總工會、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地稅局、市工商聯就貫徹實施《工會法》及《實施辦法》情況的匯報,并深入基層企業調研。調研組認為,兩市高度重視工會工作,在擴大組織覆蓋面、拓寬維權渠道、撥繳工會經費、加強自身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具有領導重視、組織有力,活動豐富、措施有力,工作扎實、成效顯著三個特點。
調研組還提出如下要求:
要提高對貫徹實施《工會法》及《實施辦法》重要意義的認識。各級領導特別是政府部門和企業行政要提高對《工會法》及《實施辦法》地位和效力的認識,全力支持工會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支持工會依照法律和章程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并為工會辦公和開展活動提供必要的設施、場所和經費保障。建立健全工會與同級人大、政協的溝通聯系制度,發揮工會在推進立法、執法檢查、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加強工會基層組織建設。把工會組織建設納入基層黨建工作總體布局,圍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完善“黨建帶工建”工作機制,做到工會工作與黨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推動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社會組織普遍建立工會組織,把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廣大職工吸引和凝聚到工會中來。
加大職工維權工作力度。將職工維權工作納入黨政工作目標考核體系,著力形成“黨委領導、政府重視、工會運作、各方支持、職工參與”的維權格局。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司法機關要加大《工會法》及《實施辦法》執法力度,堅持不懈地推動涉及職工權益保障的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社會保險、民主管理等工作在用人單位的全面落實。
突出抓好工會自身建設。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和加強基層工會活動方式。提升工會干部素質,創新工會工作方式方法,增強工會活力。
江蘇省南京市總工會辦公室報道今年進入高溫季節后,南京市總工會與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城市管理局聯合下發文件,共同推動“安康驛站”建設。據統計,全市建成“安康驛站”318處,服務環衛等職工4800余人次。
所有“安康驛站”均實現“四有”,即:一是有場所,建筑面積不小于15平方米,原則上設置在一樓。二是有設施,配備電風扇(空調)、微波爐、茶水設施、桌椅、常用藥箱,有條件的場所,還可以提供躺椅、書籍、更衣設施等,盡可能地為環衛職工提供遮風擋雨、燒水熱飯、換衣如廁、應急求助等便利條件。三是有標識,統一懸掛制作“安康驛站”標牌。四是有管理,完善日常管理制度,確保設施設備、用電用水、常用藥品和環境等安全、清潔、無缺損。為戶外高溫崗位職工提供臨時休息、降溫、茶水、常用藥品等服務,打造關愛職工的窗口、體現工會組織關懷的“港灣”。
除固定處所外,他們還探索開通“愛心驛車”等方式,為流動性大、工作場所偏遠的環衛職工建設流動服務的“安康驛站”。目前該市浦口區“愛心驛車”車隊配置中巴、皮卡等車輛26輛。每輛車均配備藥品、茶水、飲料、空調等防暑降溫物品、設施,每天流動開行,為烈日下的環衛職工提供休息、飲水和防暑救助服務,努力讓職工滿意。
江蘇省鎮江市總工會 王富國報道日前,江蘇省鎮江市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委員會辦公室對105家企業發出《關于依法開展集體協商的通知》,通知特別提醒企業要按照《江蘇省集體合同條例條例》規定,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
今年以來,鎮江市總工會會同市人社局利用勞動保障書面審查平臺,對市區11869家用人單位中的企業推進工資集體協商的情況進行督查,對符合條件但未開展協商的105家單位分兩批下發了特別提醒《通知書》,督促整改。這已是鎮江市總工會利用勞動保障書面審查平臺連續6年開展審查工作,共發出“特別提醒通知”573份。
據了解,通過下發“特別提醒通知書”,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成效有了實質性的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開展工資集體協商的企業數明顯提高。從2009年的1936家增加到2015年2795家。二是收到“特別提醒通知書”的企業主動整改率不斷提高。從發出通知書的第二天,就有收到通知的單位陸續來電或來三方委員會辦公室咨詢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工作。收到“特別提醒通知書”的企業簽訂工資集體協商協議比例從2010年的不足60%,提高到2015年的90%。三是保障企業職工收入正常提高。據鎮江市總工會抽樣調查,186家企業中有176家通過協商實現增資。6年來,鎮江市企業在崗職工人均年收入從28201元提高到57998元。這其中,“特別提醒通知書”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川省德陽市總工會辦公室報道近日,四川省德陽市總工會與市安全監管局聯合建立的職業健康協同預控監管體系(CPSS)通過專家驗收,即將在全市推廣應用。
該體系堅持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科學性與群眾性的有機結合,以企業現代管理為手段,以政府監管為保障,以群眾監督為支撐,涵蓋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職業衛生標準、職業病診斷、職業病危害風險評估一體化等內容。實現政府、用人單位、工會組織在職業健康監管工作決策、協調、實施、檢查和評估的動態循環。協同預控監管體系(CPSS)的全面實施,創新了職業衛生監管工作模式,能更好發揮工會組織在職業病防治、職工安全健康權益維護和與監管部門協調互動方面的作用,拓展了工會組織主動參與職業病防治模式的載體,促進了企業落實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切實推動用人單位職業危害因素治理的規范化,提高了德陽市職業病防治工作的實效性。
江蘇省濱海縣總工會 尚社 劉義昂 王建平報道江蘇省濱海縣總工會聯合縣衛計局、縣人社局出臺《關于建立職業病防治評價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著力解決勞動者防范意識欠缺、企業存在職工健康危害、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的問題,努力營造優良的生產環境,切實保障職工的健康權益。
進行“產前”評價,防止“先天性不健康”。《意見》規定,凡是新上各類項目都要對是否存在職業病危害情況進行評估,防止“先上車后買票”,避免新上項目存在“先天性不健康”。今年以來,通過評估,對存在職業病危害較重的13個項目進行“產前”否決,從源頭上杜絕職業病危害。
進行“體檢”評價,防止“積小病為重癥”。濱海縣相關職能部門對已生產的化工、電池以及規模小、廠房簡陋、設備陳舊、工藝落后的企業進行全面“體檢”評價,防止因整改不到位而“積小病為重癥”。今年以來,共對全縣1200多家企業進行了職業病危害體檢評價,做到問題早發現、早治理。
進行“療效”評價,防止“只把脈不用藥”。濱海縣把職業病危害評價和落實整改相結合,努力放大評價效應。全縣通過評價,發出整改通知書178份,并進行跟蹤,確保整改到位。全縣共有27個企業投入8000多萬元進行設備更新,改進工藝,添置勞保用品,加強防控知識培訓,收到了明顯的防控效果。
進行“醫德”評價,防止“任病變不手術”。濱海縣加強行政執法部門對治理職業病危害企業的力度進行評價,促進相關部門和單位嚴格履行職責,大刀闊斧地治理整頓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今年以來,全縣共有13個企業被關閉,有29個企業被停業整改,使存在職業病危害隱患的企業得到有效治理,營造了健康安全的生產環境。
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總工會 王曉梅 徐長波報道今年是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總工會實施“關愛·圓夢”工程的第三個年頭。在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力支持下,區總工會牽頭成立了由宣傳、人社、民政、安監、團委、工商聯和婦聯等部門組成的“關愛·圓夢”工程領導小組,構筑了“關愛·圓夢”工程八方聯動的幫扶機制。
從機關到企業,從城區到鄉村,熱心人士愛心匯聚,貧困學子圓夢惠山,唱響了小城大愛的主旋律。活動開展至今,加入“關愛·圓夢”工程的愛心企業已從實施之初的83家發展到278家,報名參與學生從第一年的813人迅速增加到近2075人,提供的勤工儉學崗位數也從876個增長到3561個,參助學生通過“關愛·圓夢”工程獲得勤工儉學報酬已累計328.9萬元。今年,“關愛·圓夢”工程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惠山區2016年為民辦實事十大項目之一。
6月7日上午,無錫市惠山區副區長陳金良主持召開“關愛?圓夢”工程部署會議,要求進一步把品牌打響,服務面拓寬,工作做深入,將之打造成凝聚企業愛心的“親情工程”,關心困難職工的“民心工程”,拓展“助學、助業、助志”新途徑。